L2-13定義實用的測試性能指標

建立和部署一套面向測試目標的測試過程性能指標,以測量測試過程的質量,同時也包括了測試性能指標相關的數據收集、存儲和分析的規程。也就是說定義測試過程性能指標,必定與度量相關。這裏簡單講解與度量相關的一些內容。關於度量的詳細信息,將會在TMMi 4級(測量級)展開。本文主要包括:

1、度量的定義

2、度量過程模型

3、測試度量指標

4、GQM的應用

 

一、度量的定義

關於度量的定義,大家經常會發現與之對應的幾個英文單詞“metric”、“measure”和“measurement”。不管是在ISO/IEC15939-2007,還是在ISO 9126標準中,它們的定義都是所有不同。在本文中,結合了標準中的一些定義,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分別使用“metric”和“measurement”兩個詞語代表“度量”和“測度”的含義,從測試的角度分別將其意思理解爲:

1)度量Metric:是對被測對象屬性的量化表示,即關注在量化結果;

2)測度Measurement:是對被測對象屬性的量化過程,即關注在量化的過程;

 

在測試實踐中,測試人員應該將重點轉移到這些術語背後對應的內容和活動上,理解其後面的東西,術語本身就可以自然得到澄清。關於度量相關的其他一些概念,可以參考標準ISO 15939-2007度量信息模型,其結構框架如下所示:

 

二、度量過程模型

關於度量的過程描述,也來自標準ISO 15939-2007,其將度量過程分爲4個主要的階段,分別是:建立和維護度量承諾、制訂度量計劃、實施度量和評估度量。從測試的角度,測試度量可以作爲一個工具融合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測試度量的需求、度量計劃中需要的信息等都來自測試過程。測試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庫有利於測試度量的計劃和實施,而測試度量活動的評估結果可以對經驗庫不斷進行更新。

 

三、測試度量指標

測試度量的獲取,不僅有助於測試計劃的制訂(例如:估算和預測),也有助於測試過程監控和過程改進。測試度量指標有很多,來自不同的模型或標準,例如: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PSM(使用軟件和系統度量)都提供了很多的分類和具體指標。

 

但是,在開展度量時,經常會採用自下而上的構建過程,即測試過程中會收集各種數據形成度量,例如:缺陷密度、測試用例執行率、測試覆蓋率等。在思考和選擇測試度量時,你會發現這些指標往往雜亂無章,甚至有些基本都是不需要的。選擇測試度量的問題,往往不是度量指標不夠,而是太多。

 

四、GQM的應用

選擇度量更好的一種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形式展開,必須以度量目標和模型爲基礎,這就是GQM(目標、問題和度量模型)的由來。其過程由4個階段組成:計劃階段、定義階段、收集數據階段和解釋階段。其核心的活動包括:

1)制訂一系列目標Goal;

2)設定一些描述目標的問題Question;

3)定義需要回答這些問題的度量標準Metric;

4)開發收據收集和分析的機制;

5)收集、確認和分析數據,並採取合適的行動;

6)評估度量數據是否與目標一致,併爲其後的改進提供建議;

7)爲利益干係人提供反饋信息;

 

GQM的模型的核心在於目標驅動,起源於度量目標,將其目標分解成多個相關的問題,然後每個問題和一系列的度量指標相對應。同樣的度量指標可能在回答多個問題時用到。其結構圖如下所示:

 

因此,在定義測試性能指標時,建議以GQM模型爲基礎,自上而下的方式定義和選擇度量指標。同時可以參考CMMI和PSM中已經提供的度量類型和指標,目的是爲了更好的評估測試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被測對象的質量、評估測試充分性和測試進度、監控測試過程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