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一至六年級語文學習重點

一二年級:識字、寫字和朗讀

一、識字寫字的能力

識字的能力不在量多,而在於方法。老師通過教孩子學習從音、形、義的角度對漢字歸類,讓他們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假設和不斷糾正自己的過程中總結出識字的經驗。

寫字的能力是指書寫的是否正確、美觀、快速,能夠注意字的佔格,筆順,會觀察生字的結構進行書寫。

老師和家長對書寫的嚴格要求,有利於爲孩子建立書寫標準,有利於孩子手部肌肉發育,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承擔責任的意識。練習時,不宜超出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承受範圍,更不要罰寫,幫助孩子勞逸結合的渡過難關,但不能降低標準。

建立了以上的識字寫字能力,孩子就會在以後的學習中通過已知的方法主動建立對未知的學習通道,自主識別並會寫。

二、朗讀——思維和表達結合的產物

朗讀的標準是:正確無誤,流暢,有感情。要會根據標點和文章的情景抑揚頓挫的讀,孩子讀的越多、越熟練、越投入,他的思維就越深入,感情就越細膩。

練習時,可以讓孩子讀給全家聽,增加孩子表達的慾望,讀物以課文、兒童詩、童謠爲主,可以通過錄音對比進步給孩子鼓勵。

三四年級:閱讀、習作與三年級現象

一、閱讀——知其義的默讀

閱讀重在思考,同時也是從朗讀過渡到默讀的階段。具體要求是:能讀出東西,有一定速度,能簡單表達讀到的內容。

家長只要給孩子提供安靜的讀書環境,大量優質的書籍,讓他們能夠做到多讀,自覺地讀就可以,不必按照前面提到的三個要求測試孩子,在學校里老師會有更好的方法。

二、段落習作

本階段的任務是寫好一個段落,讓孩子準確、全面地表達一方面意思。比如介紹一個玩具,先描寫外觀,再說玩法,最後說出想法感受即可。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探討書中的寫法,從情節、人物向細節過渡,讓孩子從中學會組織語言。

三、三年級現象——學習基礎的檢驗單

1、考試題結構和分數的變化:基礎知識的量和難度提升,作文分數提升,綜合性越來越強,考察的重點從記憶能力轉變爲綜合能力。

2、孩子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跟不上預設進度:前期沒有打好讀寫基礎,學習就很難提速,導致本該學習閱讀理解和習作表達的時間、精力,花在了鞏固基礎上。

學習成績相對一二年級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只要學習能力沒問題,就很快能趕上;如果學習成績持續下降,那就得從識字閱讀的基礎上找原因了。

五六年級:思維深度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閱讀和習作的進階,注重通過閱讀挖掘孩子的思維深度,通過習作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一、家長應該關注的

關注孩子在社會和家庭中的成長和進步,而不要緊盯課本知識和成績。

二、家長應該幫助的

1、多體驗文化活動

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建立一種視野和思考方式。如,帶孩子去孔廟、魯迅紀念館、梅蘭芳紀念館等,同時引導孩子多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運用知識

只有把課本中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孩子才能認同並使用,而積累經驗和實踐是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必須耐心引導。

3、瞭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

和孩子溝通交流社會熱點,時政新聞,把他看成一個大人,訓練他的思維和表述方式,讓他有自己的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