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系統的小結---1

雖然寫了一些,可能只能算是開篇。

主要是說爲什麼要研究這種叫做開放系統的學科。

後面的計劃,計劃是討論爲什麼,和怎麼做到。

大致的內容的規劃是這樣的:

1.。本系統文章的適應用戶目標。即誰會用到。

例如,爲什麼我們很難達到SpaceX的水平,我們的OS的開發水平,爲什麼上不去?

這套系統文章的輸出是一系列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可以解決我們目前最困難的問題。

2. 開放系統,作爲描述研發團隊的目標——複雜對象。例如登火星的系統。

開放系統認爲世界上所有的複雜系統,擁有共型。

3. 如果將複雜系統所爲本因的目標,那麼這個本因能否達成,取決於動因——開發團隊。

而開發團隊所有的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是人們最不重視的一個指標:規模。

規模是硬指標。在開發複雜系統的過程中,所謂的高手是不存在。

如果SpaceX 有總工,美的買庫卡花了450億美元,我們能不能把他這個人買來,我想不會有人跟錢過不去。

所以,如果我們目前根本的問題,只留一樣,就是我們有效管理的規模無法越過人治。人治則最多只能有效管理300人。

SpaceX起步就是500人。起點決定終點。

4. 團隊的規模爲什麼難以擴大?我們沒辦法要求我們社會的個體的素質,從小學習理想國,學習利他主義,幾千年的以血緣爲核心的對陌生人不放在眼裏的本質因素,我們不可能短期內解決,那麼,能否利用開放系統提供的工具體系來解決呢?

5. 生產關係中,對於研發體系來說,最重要是分工問題。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裏,強調分工。分工是經濟學範疇的問題。

但是,管理卻是政治的維度。以前我的文章裏提到三個正交(相對獨立)的維度,權力,經濟,科技。

分工在書面上,永遠是好的。對組織是好的。

但在權力機器運轉的過程中,組織是個體組成的,分工與不平等往往是同時存在的。

而我們對公平的追求是全世界最強烈的。

系統工程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

可以說,分工問題是核心問題。

5. 有些產品,本身就是複雜系統。如果有可能,我們分析一些案例。

6. 目標是人們生活得更輕鬆。而不是讓人們更累。

尼安德特人滅絕的一個原因就是腦量過大。

大腦的運轉是非常耗能的,人一天最多隻能主動驅動大腦3個小時,996是不科學的,這樣的企業也最終一定會被淘汰的。

我們後面解釋爲什麼開放系統能讓人們過得更輕鬆,而不是相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