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的成功帶來的啓示---zoom的夾縫有哪些

在夾縫中求存,機會總是會有的。

一直以來沒有太多知名度的zoom突然火了。火的原因不是因爲用戶,而是因爲資本市場。因爲你知道,一直以來,實際上話題圈,還有互聯網的新聞都被資本控制着,所以這次火了,因爲資本火了。市值突然過百億,許多有錢人記住這個像動物園的名字。當然也少不了一些人說這是華人的驕傲,可爲什麼是美國公司呢?一個1970年出來的本土中國人,9次簽證纔去的美國,他要是在中國,能不能成功?

說什麼的都有,有羨慕的,也妒忌的,說沒有技術含量的也有,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公司,認爲自己也能做,又沒什麼技術含量,爲什麼是zoom,而不是他們。還有長期做在線OA的許多公司,也要想,爲什麼同樣是企業產品,這東西我們是不是也行?

可能沒幾個人願意從技術角度,和技術管理角度來分析下,爲什麼zoom能成功,所以,我這裏來試着分析下。算是給自己做個筆記。

 

首先一點,zoom的成功,更加堅定了一個事實:機會是永恆存在的,那些說機會過去就沒了的人,我想你們可能真是誤解的機會的定義。zoom雖然不是突然成功的,但之前沒人以爲這個領域還有什麼機會。這些巨頭,大多有自己的產品,例如微軟的skype,更不要說企業版的QQ和諸如此類的軟件。

所以,先不要論原因,就這個結果,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只要你去發掘,機會永遠都在。至少在計算機和IT領域還是如此。不象藝術領域,今天的人類無法再超越文藝復興三傑,但IT業似乎不存在。就是操作系統,十年之內出現新的戰勝windows,linux,osx的,也不稀奇。

那麼zoom成功在哪裏,爲什麼其它的公司不行?雖然有許多解釋,但今天我只來說說我認爲比較重要的一個方向。

在說這個方向之前,我先說下個人對zoom的使用感受。

(1) UI

我從98年在學校就開始做應用編程,有好多年在開發人機界面程序,對人機界面還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zoom的界面,幾乎無可挑剔。雖然我是一個敏感的人,但至少到現在爲止,沒有發現特別嚴重的界面設計不合理之處。界面的設計好與壞,有許多指標和客觀的描述,比如,3步能否到達目標,比如,長期不用以後,再重新使用時,會不會忘記其中的功能,比如7原則,等等。至少我的感覺還是比較完美的。

可能有的程序員不服,認爲算法和流暢更重要,但實際上,界面的友好,永遠都是第一位。

過於簡單當然也不好。以抖音爲例,界面的設計就給人一種急功近利的感覺。目光沒有聚焦之處,個人不論在線多少年,也不會有客觀的積累,永遠處理流浪的狀態。就好比你去了一個陌生的飯店,但這個飯店,要麼沒有裝修,要麼沒有任何可以停留視線的地方。

(2)用戶的羣體

zoom的服務對象是企業。

這也許多中國互聯網公司不能理解的。比如快手和抖音,看來,zoom的成功,是他們最不服氣的。但你們不要忘 了用戶的定位。

zoom的贏利對象是企業。可能有人覺得,費勁扒拉,開發軟件,去掙企業的服務費這種“老舊”的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早已過時了,但實際上,有價值的東西,不會過時,因爲用戶需要。只要有需要,有很可能有市場,有市場,就有機會。

可能快手和抖音會說,不就服務企業吧,我也能,我也會,後來我們分析下,爲什麼他們不能。

我們先不討論技術。

爭取我的論述過程是,先用戶,再市場,再技術管理,最後技術。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我也是程序員,而且我一輩子要當程序員,但程序員就如農民,天時地利人和,都 準備好了,才能種出莊稼。

zoom登錄時,可以直接選擇企業入口,與公司的SSO連接在一起,登入後,直接拿到自己所處團隊的聯繫人,郵件組,這一點很重要,很方便。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說明人家是派出服務人員,實現與企業對接的。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做不到。

可能有人說,不就一個企業郵件組和通訊錄嗎,這有什麼難的?

一方面,這是一種態度問題。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看用戶臉色,只要把資本方答對好就成了。企業用戶不一樣,你的利潤,是直接到被服務的企業兜裏掏出來的,這有那麼容易嗎?

所以,一家互聯網公司,高高在上,你如何能派出去服務於甲方的程序員呢?

(3)技術管理

即使有人願意去,他多半是不想幹了,或是幹不成了。這就說到技術管理的意願差。

一家互聯網公司,主業是互聯網。現在搞了個副業,這個副業還要低三下四去給用戶適配和解決問題,而且掙不了幾個錢,試問,這些去搞副業的程序員的地位和尊重以及收入,能得到保證嗎?絕對不可能。

不要忘了,絕大多數公司,都是普通人領導的普通公司。

喬布斯活着,蘋果是超級公司,因爲他能一碗水端平,使得軟件與硬件平等;他一死,庫克立即開掉軟件的頭,對吧。

 蘋果幾乎立即成爲一家普通公司,從iphone4s到今天,沒有任何進步。

一家內部分裂的公司,不可能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起點決定終點。

我說這些,是現在的些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和中層領導,從內心看不上zoom ,認爲它不該從資本市場拿錢,認爲它沒有技術含量,認爲自己公司分分鐘能搞出來。是啊,這都是真的,然並卵?你能讓企業用戶給你錢嗎?你能保證你公司內參與這個項目的人的正當權益嗎?你的公司能夠低聲下氣去服務企業用戶嗎?沒戲。

意願差,我再強調一次。

這正是zoom在細節市場的夾縫裏生存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爲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喬布斯,沒有哪個領導人能讓公司的掃地的和主業程序員,得到相同的地位和尊敬。至少現在沒有第二個這樣的人。

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企業內部,存在不平等,存在意願差,都不可能長期穩定運行,都不可能爲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

比如,如果你的企業雖然不能讓掃地的和總工地位相同,但如果掃地的拿到的錢比總工多,你的企業就一定能持久。因爲員工要麼要錢,要麼要尊重。不可像那個什麼凡似的,裏外通吃。這在美國是不行的。

(4)技術

本來這個方面,沒什麼可說的。

因爲似乎zoom的技術也是不是特別好。可能相反,不怎麼着。

但因爲前年我做爲項目經理,帶隊十幾人實現了一個多媒體調度臺的項目,所以,還是有一些想說一說。

(a) zoom的客戶端和服務器都是自己的,所以,完全可以由自己的想法來實現音視頻的編碼。比如選h.265, 或h.264,根本不需要考慮兼容其它算法。這是我深切感受的。我們承接的官方的項目,合同裏要求的是兼容各種編碼,重點是滿足合同,而不是好用不好用。

(b) 所以,zoom這裏又是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重要的原則:讓甲方的不合理需求去死。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甲方。

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那些真的需求我們軟件的用戶。那些不需要我們軟件的用戶,來買我們的軟件,多半是爲了其它的不能讓在桌面上的原因,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最後讓自己和對方的大多數人受害,而只是爲了滿足他自己的腰包。這種用戶的錢,堅決不能掙。

zoom只是視頻會議,沒有任何多餘的功能,反觀我們當時的調度臺,要兼容這,兼容那,滿足那麼多需求項,連一次極爲麻煩。再如通訊錄一項,zoom,根本你不需要自己來拉,登 上去,同事們都在。

(c) 而且,再說到項目經理,這四個字,在中國就是罵人的。比這四個字更狠的,可能只有你Y全家都是項目經理了。

給你需求,事無鉅細,限定時間,做完你就滾蛋。企業考慮的永遠不是用戶。

項目經理的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在咱們這,什麼大家都懂,但說到法,呵呵。

說多了,都是環境問題,爲什麼zoom 能在美國成功。

(d) 再比如多媒體編碼。雖然有那麼多種,但實際上,中國的大一些的公司,都是買現成的。

許多程序員表示不服,但這是事實。

小公司不這麼做,那因爲你是小公司,等你做大了,也會去買的。400萬,一次性。老外還有服務可買。爲什麼要僱傭程序員?更何況那麼專利要應付。

那麼結果是什麼呢?等你的軟件做大了,你就失業了。當然,項目經理這時早失業了,我是說做算法的程序員。

所以,有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看不上zoom,當然你是對的,但你不要忘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老闆的思維模式和程序員是不一樣的。更何況老闆也要看資本臉色。他也不清楚明年他還是不是老闆。你讓他想十年之後的事嗎?這一樣是強人所難。

(e)技術還是有許多要說的。例如多媒體流的混合(忘了術語了),好像早期的zoom 好像要麼是沒做,要麼是做得不怎麼着。但細想,這功能不做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也是個雞肋。所以,技術還是要爲用戶服務纔好。技術能左右的事情當然有,但不多。

(5)在線辦公的軟件公司,爲什麼沒得到這次的機會。

剛纔似乎一直在說互聯網公司。沒有說說其它公司。

互聯網公司的問題,業態是關鍵。程序員沒問題,都是C ++程序員,界面也不怕,也有云計算的算力,什麼都有,唯一就是企業的方向決定他們不行,他們無法解決技術管理的意願差的問題,不可能在一家公司搞兩種考覈制度。等等。

那麼,有一種公司,自然地,服務於企業。

這就是在線辦公軟件的服務提供商,如IBM,oracle,SAP,或者早年被度百買了的91OA,如果 說他們都不行,是因爲又大又笨,

那麼,Jira 和 Bitbucket 的開發公司Atlassian ,這類新興公司,難道也不行嗎?

雖然看起來行,但這裏我打算講講許多人會不以爲然的歪理啊:

這些在線辦工的公司,主要的應用開發的程序員,都是java和javascript程序員。

稍有點常識的人知道,多媒體程序,特別是與終端用戶溝通的程序,只能基於C或C++來編寫。

當然了,如果你只是想玩玩,可以學學華爲和IBM的IMS那樣,用java寫一個。這種程序,只要是面對競爭,就立馬隔屁。

我可能是說得難聽點,但這是事實。

這些在線辦工的公司,也是有C++程序員的,但他們的任務是優化服務器的算力,而不是面對用戶的應用。所以他們幫不上忙,底層的程序員,面對應用,基本是沒有辦法的。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有人說我這確實是在講歪理。也許是吧。

但如果你看看歷史,有多少大事件,是小事決定的?金遼爲什麼沒有滅宋,不是那些胡說的歷史學家的什麼陽謀,最重要一個原因是氣候,他們的皇帝,在中原沒多久就會得病死掉。自然沒法呆。可你信嗎?因爲天熱,就失去大片領土?

所以,再來到本文的主題,就是夾縫。我們數數,有幾個了。

a)互聯網公司不會做企業,這是一個夾縫。b) 在線辦公的公司,沒有這個能力。缺少C++應用編程能力。因爲全部web化了。

每個夾縫,細看,還有許多小的夾縫。例如意願差,等等。

(6)外部環境

爲什麼zoom 在美國能夠成功,而在中國很難推行.

一個原因是想掙中國老闆的錢,太難了(除非你是他小舅子)。

老闆第一件事想到的是,不就在線會議嗎?我們也能做。讓我們的程序員自己做一個,或者找個開源的用着。

我們不需要評論這種行業的邏輯,以及對企業的影響。我們來討論下對社會的影響。

大家都這麼幹,結果是術業有專功這變成一句空話。人人爭當雷老虎。把別人的XX變成自己的XX。

而人家美國的公司,德國的公司,在抱團。

所以,zoom 在美國很容易贏利。在中國,呵呵。

這也造成許多人不理解,這個聊天軟件,爲什麼會有那麼高的市值。一定以爲人家又是在炒作。我不是寫軟文啊,可能是股價有水分,聽說facebook也要開發後,說股價掉了40多億。

所以,我們沒有那個大環境。

現在中國搞應用軟件的,幾乎絕跡了。除了這兩年興起的軍方的項目。但怎麼說呢,能去互聯網大廠,還是要好得多,是吧。

應用軟件,咱們沒戲。企業的這類應用軟件,也差不多是同樣的情況。 

我只說,人家是實用主義,我們是小摳主義;人家是能買的,堅決不自己做,我們是能做的,堅決不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