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ware】【史密斯圓圖】

史密斯圓圖是什麼:

該圖表由菲利普·史密斯於1939年發明,史密斯曾說過,“在我能夠使用計算尺的時候,我對以圖表方式來表達數學上的關聯很有興趣”
Alt
其中 T 代表反射係數(reflection coefficient)。
Zl是歸一阻抗值,即 ZL/Z0。ZL爲傳輸線路的阻抗值,Z0爲傳輸線的特徵阻抗,通常爲50ohm。


史密斯圓圖如何產生:

也許是受到黎曼幾何的啓發,將一個平面座標系掰彎成一個圓形座標系。用一個圓形表示一個無窮大的平面。


什麼是無窮大平面:

首先複習下電阻、電容、電感的概念。

在電路中對電流起阻礙作用的叫阻抗,用Z表示,是一個複數,實部爲電阻,虛部爲電抗。
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之爲容抗,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作用所起的阻礙作用稱之爲感抗,二者合稱爲電抗。

電阻:R
容抗:Z = 1/jwC
感抗:Z = jwL
Z = R + i(wL - 1/wC),即 電阻+感抗+容抗;
1)如果 wL - 1/wC > 0,則稱之爲感性負載;
2)如果 wL - 1/wC < 0,則稱之爲容性負載;

我們知道,電路中阻抗不僅能改變電壓的幅值,也能改變電壓的相位。
如此,我們在一個複平面內,X軸爲實部,Y軸爲虛部,可以表示任意一個阻抗值。

舉例如下:RLC串聯電路中,交流電壓 U=220V,頻率 f=50Hz,R=30R, L=445mH,C=32mF。
1)XL = 2πfL = 140R,XC = 1/2πfC = 100R;
|Z| = (R^2 + (XL - XC)^2 )^0.5 = 50R
I = U/|Z| = 4.4A
2)UR = RI = 132V, UL = XLI = 616V, UC = XCI = 440V;
3)θ = arctan((XL - XC)/R) = arctan(40/30) = 53.1°;
即,總電壓超前總電流 53.1° , 電路呈現感性。

Alt
任意一個阻抗的計算結果,我們都可以放在這個複平面內,而各種的阻抗情況,組成了一個無窮大的平面。


反射公式:

信號沿傳輸線向前傳播,每時每刻都會感受到一個瞬態阻抗。如果這個瞬態阻抗是恆定的,那麼它會繼續向前傳播;如果這個瞬態阻抗發生變化,無論是什麼引起的,無論如何變化,信號都會發生髮射。

衡量反射的重要指標爲:反射係數,用於表示反射電壓和原傳輸信號電壓的比值:
Alt
Z0爲傳輸線特徵阻抗(我們假定爲恆定的50歐姆),Zin爲信號遇到的瞬時阻抗,假設其爲100歐姆,則:

T = (100 - 50)/(100 + 50)= 1/3,即信號約有三分之一被反射。

如果傳輸信號電壓爲 3.3V,則有 1.1V的電壓被反射。

純電阻性負載是我們研究反射的基礎,阻性負載主要分爲四種情況:
1)阻抗增加;2)阻抗減小;3)開路;4)短路(阻抗突然變爲0)。

《信號完整性》書中有對反射過程的完整介紹,截一圖如下:
Alt
初始電壓,即源端電壓Vs(2V)經過Zs(25R)和傳輸線阻抗(50R)分壓,Vinitial = 1.33V
後續反射按照反射係數公式計算如下:
Alt
源端反射:源端阻抗(25R)和傳輸線阻抗(50R),反射係數爲 0.33;
終端反射:終端阻抗(無窮大)和傳輸線阻抗(50R),反射係數爲 1;

按照每次反射的幅度和時延,將波形疊加得到如下波形圖,此爲阻抗不匹配造成的信號完整性不好的結果:

Alt
Alt
如此,我們就定義 Z0 = 50R,根據反射公式,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如下:
Alt
每一個Zin對應一個唯一的反射係數T。接下來,我們把對應關係映射到之前提及的複平面。
Z = ZL/Z0 = (R+jX)/Z0 = r + jx, 其中 r = R/Z0,x = X/Z0。
則反射公式對應爲:T = Ti + Tj = (ZL - Z0)/(ZL + Z0)=(z-1)/(z+1)=(r+jx-1)/(r+jx+1)。
讓我們忘記Zin,只記得z和反射系統T。

Alt



一個“掰彎”的過程:

Alt Alt
複平面內,有三個點的反射係數爲1:橫座標無窮大、縱座標正負無窮大。
然後,變彎、變圓。。。。。。完美的圓。

AltAlt

原來複平面的加上幾根不同顏色的線,也會隨着平面的閉合而彎曲:

AltAlt
AltAlt

黑色線上的阻抗,實部爲0(電阻爲0);
紅色線上的阻抗,虛部爲0(電感、電容爲0);
綠色線上的阻抗,實部爲1(電阻爲50歐姆);
紫色線上的阻抗,虛部爲-1;
藍色線上的阻抗,虛部爲1;


請記住,顏色很重要:

AltAlt

AltAlt

史密斯圓圖是一種基於圖形的解法,所得結果的精確度直接依賴於圖形的精度。舉例如下:

Z1 = 100 + j50Ω
Z2 = 75 - j100Ω
Z3 = 0 + j200Ω
Z4 = 150Ω
Z5 = 開路
Z6 = 0(短路)
Z7 = 50Ω
Z8 = 184 - j900Ω

對上面的阻抗進行歸一化處理:

Z1 = 2 + j
Z2 = 1.5 - j2
Z3 = j4
Z4 = 3
Z5 = 無窮大
Z6 = 0
Z7 = 1
Z8 = 3.68 - j18

在史密斯圓圖中標識中上述阻抗點的位置如下所示:

Alt


史密斯圓圖用來做什麼

我們最終是希望設計電路的反射係數越接近0越好。但我們也知道,反射係數不可能理想的爲0,其絕對值小於1/3,即落在下圖中的藍色區域內是我們所接受的:

Alt
藍色區域的邊界左側對應25R,右側對應100R,即輸入阻抗分別爲Z0的1/2和2倍,在此區域內的反射係數小於1/3,我們認爲是可以接受的。



參考資料
史上最經典的史密斯圓圖詳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