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1.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夫妻关系应是最难割舍的,父母与孩子总归要分离,势必要割舍的,都不应该让它成为最爱,所以家庭中亲子关系不应该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否则可能会出现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节。

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2.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与家分离的三种模式:

成熟分离:爱家,但又喜欢独立。

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

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每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关系,父母的言行给孩子造成的感受,决定了孩子与家分离的具体模式。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能做到学习,思考,交流,修正,如此循环,那么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的指数相对更高。

3.怪思维

大多数父母有个奇怪的思维:养儿防老。这也是重男轻女的源头。随着时代的推移,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淡化,但父母仍然认为养儿子比养女儿的压力更大,并且这种思想在这个结婚时需要有房有车的时代根深蒂固。

以前,大多父母只顾温饱,不管孩子的学习,也没有适当的交流,造成孩子们无方向、无压力地“自由”成长,喜欢读书的继续读,不感兴趣的便早早打工。

如今,很多父母过于唠叨,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全力以赴,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不知道教孩子知识,不如教孩子爱,他们也不知道,孩子是否爱学习与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习惯包办孩子的生活与学业。在极力付出后,如果没有得到预期,他们容易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与言行会是个未知数。

4.在家中受伤的孩子的未来

家,有的人始终把它看作温暖的港湾,有的人心里想回去却在行动上极力回避。这并不奇怪,不同的感受源于父母的言行与教育方式、家庭的和谐程度。

在家中受伤导致性格缺陷的孩子,未来会怎样?

可能越来越严重,影响日后的工作以及新的家庭,也可能通过学校教育或自我教育不断地实现自我改变,虽然时不时地处于挣扎与焦虑中,但通过自身努力,结果会越来越好。不过,即便所有的改变都是自发地,骨子里仍然会有残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这些残留又会起主导作用。

作者已经指出,家为何会伤人?

至于如何改善甚至避免,希望读者能够通过经验与思考,悟出良好的运作机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