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於求成,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一種內耗

暑假,我報名參加了一期線上寫作訓練營,初衷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寫作的方式倒逼自己閱讀,積累素材、增加知識儲備,進一步促進輸出。

去年十一月份開始執筆寫文,堅持每週兩到三篇文章輸出,然而最近我越發感到寫作素材的匱乏,甚至感覺快要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一位暢銷書的作者曾說過,寫作最難得不是寫作技巧,而是言之有物,即你有什麼東西可以與這個世界分享

我想自己在寫作上之所以會遇到瓶頸,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方面源於我自身閱歷與實踐經驗的缺乏。寫作的獨特之處在於,與他人分享你的經驗和道理。因爲文學創作需要從自己過往的經歷中汲取素材,就像一個人要學會從自身的經歷中汲取人生的經驗和做人的道理一樣。另一方面源自輸入量遠遠小於自己的輸出,長久以來就會感到寫作素材的匱乏。

爲了改變現狀,我決定利用這個暑假好好的學習閱讀與寫作,懷着這樣的初心我加入了爲期30天的《拆解稿聽書稿寫作訓練營》。

然而,就在這個訓練營正式開始上課的前幾天,這門課的名稱突然改爲《30天寫作變現訓練營》。

顯而易見,課程更名是爲了迎合當下人們“急功近利”的心態。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學員們對如何把一本書發揮出10倍的價值,如何實現多平臺過稿、如何從一名寫作小白成爲千萬級平臺的簽約作者、如何通過寫作改變自己的人生,顯示出了無比高漲的熱情,幻想着上完這30天的課程就可以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實現自身價值。甚至有一位學員在寫作交流羣裏建議將“簽約平臺作者”或者“平臺過稿率”作爲評價課程質量的標準。

有那麼幾天,我也被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衝昏了頭腦,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寫作一篇10萬+的爆款文案?如何成爲多平臺簽約作者?

漸漸地我發現,寫作已經開始變得不是一件令我享受的事情;寫文章的目的也不再是真實的自我表達,而是想着要符合“投稿”平臺的風格,迎合讀者的口味;於是,我開始研究平臺,模仿“優質作者”的行文風格……

而這種“急功近利”正是當下社會很多人真實的寫照:辦理了健身卡就想立刻瘦十斤,剛練習了幾天口語就想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剛寫了幾篇文章就想爲一名暢銷書作者,剛走入職場就想升職加薪……

殊不知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焦慮不安,甚至會造成巨大的內耗。

美國作家布蘭德女士在《成爲作家》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人急於求成、想要立竿見影地學習做好某個工作,那他很可能會面對失敗,因爲沒有任何一個領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蹴而就。

在這個滿是浮躁和缺乏耐心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能夠沉下心來,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做事。



作者簡介

敏敏,女,90後高校輔導員,2018年11月份開通個人微信公衆號“心嫺思敏”,目前已經累計發佈原創文章共計50餘篇10萬字,基於輔導員工作實踐與思考,圍繞大學生關注的學業、情感、人際、職業等話題堅持每週推送原創文章,旨在打造與學生最有溫度的交流,與學生攜手並進,共同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