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三個關鍵點,你也可以成爲作家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表達慾望,從聽童話故事開始,很多人就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夢想,這就是寫作的激情和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作家。或者說每個人都有成爲作家的潛質。

然而爲什麼只有少數人成爲作家,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把這個夢想藏在心底,以至於被遺忘了呢?

什麼人能成爲作家?

作家是可以教會的麼?

作家的“黑匣子”裏面到底隱藏着什麼祕密?

最近在讀《成爲作家》這本書就是從這些問題開始的。

*關於作者

多蘿西婭·布蘭德,美國著名作家,資深編輯,出生在芝加哥,後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歇根大學人家。著有暢銷書《成爲作家》,自1934年出版後,風行美國文學界80餘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

*關於本書

《成爲作家》的獨一無二之處不是教我們如何寫作,而是教我們如何成爲作家。對於初學者,它教你如何起步,如何循序漸進,發現你的素材,改進你的寫作技藝。對於經驗豐富的作家,他教你保持長久的創作力。

*本書的三個核心觀點

作家可以教出來

像作家一樣去工作

像作家一樣去生活

一、作家可以教出來

大多數人對文學創作感到困惑。因爲他們認爲作家必須具有天才,因爲他們相信文學創作無從傳授。

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作爲美國作家和資深文學編輯,她以自己作爲作家的親身經歷以及對衆多作家朋友的親眼觀察,就我們對於作家的種種誤解和對文學創作的不同誤區進行了澄清和闡發。

她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論的誤區,即認爲“天才是教不出來的”這種錯誤的認知。一個人能否進行文學創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認知上的問題。她相信,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而這種魔力是可以傳授的。

接着作者指出在文學創作中常見的四種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寫作本身的困難,即要不要寫作;有的作家在寫作一部成功之作之後再無建樹,她稱之爲一本書作者;有的作家要經過惱人的長期間歇才能進行富有成效的寫作;還有的作家擅長寫作開頭,主體部分卻難以爲繼。

以上是作家在寫作生涯開始時期最經常遇到的四種困難,在這作者看來,這些困難都不是寫作技巧上的困難,而是作家氣質、心理、態度與性格本書的問題。

二、像作家一樣去生活

如果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我們就應該找找這些問題是出現在生活中、態度上、習慣上,還是性格本身。

那麼就需要我們去了解作家是什麼樣的人,作傢俱有怎樣的氣質、性格、觀察力,以及作家是如何閱讀與休閒。

培養作家一樣的氣質

作家的氣質是這樣的: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與敏感,還保有“天真的眼神”。具有對新事物好奇敏感的反應能力,對舊事物記憶猶新的能力,好像每一個生命的印跡和特徵都是剛剛脫胎於造物之手一樣新奇。正如對於亞里士多德在兩千多年前說的“事務之間的互相聯繫”,他總是悉心觀察,這種新奇的反應能力對天才的作家而言至關重要。

平衡性格的兩個方面

作家性格同時具備敏感和童真的兩個方面。作家的第一個任務是維持他天性中這兩個因素的平衡,將它們協調統一到一個整體性格中。他必須持續保持敏感和天真的一面,否則就無法創造出藝術品。如何作家性格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太過偏激因而失去控制,他將創作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根本就創作不出來作品。

學會重新看世界

我們不是躺在家裏積累日常觀察所得、鮮活的感受、清新的想法,而是往往要回到生活的素材中。真正的天才擁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在於他能夠將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爲他所用,始終保持盎然的興趣和生動的記憶,就像一個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斷擴展的新世界一樣。爲了能夠達到這種希望的狀態,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裏,再次體驗用孩子一樣“純真的眼睛”觀察世界。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讓你自己從返五歲孩子時的狀態,睜大眼睛,充滿興趣的打量着世界。

像作家一樣去讀書

任何一個對成爲作家感興趣的人都對自己讀過的每本書有一定的看法,而不僅僅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娛樂;如果想要有效地閱讀,就需要像作家一樣閱讀,唯一途徑就是任何東西都要讀兩遍。你會發現你可以同時既爲了娛樂也爲了批評而讀書。

作家的沉默休閒方式

大多數成名作家都有一些沉默的休閒方式。有一個作家發現,騎馬是最好的休閒;另外一位女作家承認,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她在寫小說的過程中遇到了難處,她就站起身,沒完沒了地玩一種單人紙牌遊戲。釣魚是一位偵探小說家的最愛,另一個位小說家承認,她喜歡在織物上刺繡。也正是這些無字的休閒狀態,讓他們的思維集中於作品的構思。

三、像作家一樣去工作

向其他的藝術一樣,寫作需要一個完整的人的實踐活動。成爲作家之前,就要像作家一樣工作,本書作者提出了清晨寫作、按時寫作、檢視自己的作品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清晨寫作

比你習慣的起牀時間早起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儘可能的早起——不要說話,不要讀報,不要抓起前一天晚上的書來看——立即進入寫作。想到什麼些什麼:昨夜的夢,如果你還記得話;前天的活動;真實的或者虛構的談話;對意識的檢查。將清晨的記憶快速而不加批判的寫下來。你寫的好或者有用與否並不重要。

在你整個寫作生涯中,不論何時,只要你面臨才思枯竭的危險,記住把鉛筆和紙張放在牀邊的桌子上,早晨醒來就開始寫作。

按時寫作

教會自己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寫作,這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十五分鐘就夠了。如果你在四點鐘開始寫作,不管發生什麼,你都要堅持寫作十五分鐘。你既然決定四點開始寫作,那麼一過四點,你必須去寫作!不要找任何藉口。

清晨寫作和預先安排時間進行寫作,應該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隨心所欲地寫出流暢的文字。

批評自己的作品

當你完成作品後,你必須診斷自己的情況,又能對症下藥。如果你懷疑因爲還有一些錯誤你自己看不出來,就把你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而長遠來看,正是你自己的品味和你自己的判斷力才能讓你跨越那些陷阱。

即便是掌握了成爲作家的方法,成爲作家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作者所所的那樣:如果一個人急於求成、想要立竿見影地學習做好某個工作,那他很可能會面對失敗,因爲沒有任何一個領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蹴而就。

一部作品寫出來有多好取決於你和你的生活:你有多麼敏感,多麼有辨別能力,你的經驗多麼貼近讀者的經歷,自己多麼透徹地領悟了好的作品要素,以及你的節奏感有多好。



作者簡介

敏敏,女,90後高校輔導員,2018年11月份開通個人微信公衆號“心嫺思敏”,目前已經累計發佈原創文章共計50餘篇10萬字,基於輔導員工作實踐與思考,圍繞大學生關注的學業、情感、人際、職業等話題堅持每週推送原創文章,旨在打造與學生最有溫度的交流,與學生攜手並進,共同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