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讓我們永遠在“線上”玩遊戲!|時間管理100講筆記


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情緒是精力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學會情緒的管理,以便提升效率。

有人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講情緒的線(tian)上(shi)與線(mo)下(gui)。

線上與線下,我們曾經講過從習慣的角度去理解和實踐。

今天我們來講講從情緒的角度去演繹。



線下是什麼呢?

線下更多是負向的情緒,比如說批判、擔心、指責、恐懼、抱怨、比較等等。

線上則是愛、和平、喜悅。

也有的是在線上和線下之間,也叫壓線,比如說寬恕。

我們不可能永遠在線上,也不可能永遠在線下。

所以我們的情緒永遠是轉化的。

我們的情緒能夠從下到上,也就是向上;有時候也會從上到下,也就是向下;還有可能是維持不變,叫壓線。

當我們發生了一件事情,你是選擇向上走還是向下走呢?取決於你自動化的反應。

發生了一件事情,如果對方是在線下,比如說他在批判、指責、抱怨,如果你也選擇線下的迴應的方式,你也批判、指責、抱怨,那這件事情一定是會越持續,甚至會引發更多的連鎖反應。

如果你的修行,或者你的習慣,或者你對我們講的線上線下的認知不夠的話,你會很容易被帶到線下。但是如果你能持續在線上,那麼對方一定也會從現下逐步走到線上來。這之間你還會有很多的體驗,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所以你要對這樣情緒的流動有一個先知先覺。

人的關係有強關係和弱關係之分,強關係帶來情感,弱關係帶來信息。

強關係是指我們的父母、兄弟、夫妻、事業的夥伴,愛之深恨之切,我們會更願意讓我們的親密夥伴、身邊的夥伴去改變,而不是讓自己去改變。

但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我們自己的改變都非常困難,我們又怎麼可以去要求別人改變呢?

所以我們要對自己,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心,那就是,如果事情要改變,我自己要首先改變。

我們要先讓自己持續走在線上,然後帶領我們的父母、兄弟、夫妻、事業夥伴由線下走到線上。

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能很清晰地瞭解這一點,那你的情緒控制就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與目標。

但是無論如何,你都要選擇在線上,而不是被帶到線下。

當然,偶爾你會被帶到線下,說明你很成功。

如果一半一半,那你也很了不起。

你要覺知,你到底在線上還是在線下。

每天早上醒來你的情緒是壓線的,然後發生一件事情,這時你就要選擇情緒在線上還是到線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願意在這方面有進展、有突破的話,你可以去練習這部分。


書籍推薦(美國)彼尚老師:《輕而易舉的富足》(目前有四冊)



總結:

線下是什麼呢?

線下更多是負向的情緒,比如說批判、擔心、指責、恐懼、抱怨、比較等等。

線上則是愛、和平、喜悅。

也有的是在線上和線下之間,也叫壓線,比如說寬恕。

我們不可能永遠在線上,也不可能永遠在線下,我們的情緒永遠是轉化的。

你要對這樣情緒的流動有一個先知先覺,這樣就不容易被帶到線下生活

如果事情要改變,我自己要首先改變。



上文回顧:

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發生一個事件,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的話,我們90%是抗拒的,而且更多是負向的,關於這個公式我們談到了很多的觀點

這個公式的背後是: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們抗拒;

抗拒的背後來自於我們的信念;

我們的信念又會產生自動化的反應;

最終,就獲得了“我是對的”這樣一個架構。

所以事件、抗拒、信念、自動化反應、我是對的,這些是我們情緒的非常重要的來源。

情緒是來源於自己的信念系統而非事件本身,好與壞,美與醜,來自於自己的演繹。

自己的演繹,再決定自己進一步的反應。

90%我們是可以掌控的,這個掌控來源於自己對事物的反應。

那麼事件發生,你下意識的反應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呢?它完全來自於你自己的演繹。

事件、抗拒、信念、自動化反應、我是對的,這些是我們情緒的非常重要的來源。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情緒,它的來源不是事實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的信念與認知的系統。

我們的評判、觀點、批評、高高在上,我們的是非對錯都是我們的信念系統。

如果你今天能夠了解事件是中性的,其他完全來自於自己的演繹,你對情緒控制,就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驗。

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對它有怎樣的一個認知,這個認知的背後是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