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若成,國即清 ——拜見國清寺

八月,暑氣正盛,我們一路循着大樹的陰涼,邁着輕悠的步伐,像個虔誠的朝聖者那樣走在有質感的木板路上,走向那座距今1400多年的古寺——國清寺。都說中國是缺少古蹟的,然而就在這江南的小縣城裏,國清寺像蒙着面紗的神祕聖女,隔着千年的時光,我們卻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她姣好的面容。人們說歲月不敗美人,那是假的。我說歲月不敗信仰,那卻是真的。炎黃子孫一代又一代,烽火燃起又熄滅,太平盛世一回又回,天下大勢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國清寺建於隋朝開皇十八年,毀了又建,建了又毀,。戰火也好,亂世也罷,都毀不去您的容顏。穿越千年的光影,您依然香火旺盛,朝拜者接踵,修行者不絕。

走在梧桐樹下,遠處的隋塔清晰可見。1400多年的風雨,她就像屹立在人們心中的一座佛,任歲月侵蝕也屹立不倒。透着陽光遠遠望去,她又像一位歷經歲月風霜的老者,孤獨而又威嚴地站着。我們是遠道而來的客,還未尋到去您身旁的路,卻又被七佛塔深深吸引。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稱“七支塔”,也稱迎賓塔,是爲紀念“過去七佛”而建。因爲是祭祀過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門前。建於隋唐時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舊址上重建七佛塔,我們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歷史。雖是重建,也是後人對逝去文化的感念與傳承,站在七佛塔邊,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佛祖賦予的靈氣。這種靈氣讓你平靜,平靜得與世無爭。與塔同框的還有三位香客,她們中兩位是老婦人,一位是中年婦人,她們揹着黃色的香袋,神情自若。臉上浮現的是安然,是平和。此時,我多想,自己也是專程來焚香的香客,可惜,我這個香客沒帶香。

穿過石橋,橋下溪水清淺,溪邊古木蒼翠。石獅迎賓,“隋代古剎”這四個大字赫然醒目。左手邊,粗壯的古樹前有一座石碑,碑上的字跡依稀可見:“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是唐代高僧,本名張遂,是著名的天文學家、佛學家。那年,他遇到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涉及周密的數學知識,他千里迢迢來到國清寺,向寺中一位高僧學習數學 。

“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現象,實際上是因爲國清寺外兩條溪澗交匯後溪水潺潺向南流去,到了夏日,由於兩條溪澗上游降水情況不同,有時會出現東澗水量突增、溪水西流的奇特景象。這一景象被後人稱爲“雙澗回瀾”,列入天台八大景之一。一行到達國清寺時剛好澗水西流,一代天文學家爲了學習算法而感動上蒼的佳話,也從此千古傳頌。

步入國清講寺大殿前,站在古銅色的香爐邊,香客們都在焚香朝拜。我向其中一位香客求取一支清香,香客起初是不願意的,在我轉頭之時,他還是給了我三支香,我把其中兩支給了妹妹和兒子。也許,這就是佛教的力量。香客起初只有人的本能,自私。後來,她一定想到,她是來祈福的,祈福之人自身應該善良,應該懂得贈予。點燃贈予的一支清香,心中格外感恩,感恩人間之善、之美。我不得不相信:佛教是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的宗教。佛說,忌殺生。這是勸人爲善,心生慈悲。佛說,有輪迴。這是給人希望。人生在世,不管你富可敵國、聲名滿世還是一貧如洗、庸庸碌碌。無論你是誰,時間總追着你跑,你永遠也跑不贏時間,跑到盡頭便是你的一生。如果你相信,過完今生還有來世;如果你堅信你的正直善良能帶來你來世的富貴平安,那也是極好的精神寄託。堅信你所相信的,有信仰纔有希望,有希望纔有夢想,有夢想纔有力量。一個民族,一個集體,可以堅如磐石,也可以漫如散沙。心中有信仰,就如心中有七級浮屠,自然就煥發光彩,不懼風浪;心中迷茫,人生便如一艘行在江中搖擺不定的小舟,不知駛向何方,不知何時靠岸,遠方指引你方向的燈塔也是如此暗淡,你看不清航向……

映襯着佛光燭香的是一缸又一缸的蓮花。缸中之蓮在太陽的映射下,彷彿被感染了佛光似,格外光鮮亮麗而又超凡脫俗、清麗優雅。真是“蓮生寺中,奇彩異現。”而我的青蓮之心尤盛。此時,在寺中沒有我的修身之所,但我願化作寺中青蓮,常年在此修身、養心。

團友說,他們要穿過叢林,穿到隋塔腳下。團長說,可惜我們沒有充分的時間。

其實,來國清寺,應該一個人專程而來,揹着黃色的香袋,裏面盛滿香燭,像個朝聖者那樣,滿心虔誠,心中放空。我一定一個人穿越叢林,來到隋塔腳下,親自摸摸他的容顏。我一定從來沒有仔細瞧過,沒有仔細瞧過這麼蒼老的容顏。當我望見蒼茫的野長城,心中燃起的是年少華髮的雄心壯志;當我瞧見歷經千年風霜依然神采奕奕的隋塔,心中釋放的是積澱了歲月的空。

放下即成佛,放下即擁有,放下便歡喜。

寺若成,國即清。國清在盛世太平,國清在萬民歸心,國清在世態安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