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

1.我們的大腦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努力發掘,會發現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倫敦擁有世界上最複雜的道路,足以使GPS系統陷入混亂。所以,這座城市對出租車司機有着極高的要求,需要通過極其複雜的被認爲是世界上最難的資格考試。爲了獲得許可證,出租車司機得記住所有的街道的構成,準確說出途徑的所有街道與重要地標,並且要在複雜的路網中,規劃出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路徑。曾經有一道考題是讓出租車司機把考官帶來一尊手拿奶酪的老鼠雕像前,而那尊雕像只有一英尺高,而周圍全都是高聳入雲的建築。

科學家對考取資格證的倫敦出租車司機的大腦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大腦中涉及記憶的區域——海馬體,相比考取前顯著變大了。科學界曾經認爲,成年人的大腦佈線已經固定。但對出租車司機以及對盲人大腦視覺區的研究,推翻了科學界以往的認知,證實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人類身體的適應能力令人難以置信。1908年,約翰尼·海耶斯創造的奧運會世界紀錄是2小時55分18秒,當時的報紙稱其爲20世紀最偉大的比賽。如今100年之後,馬拉松的紀錄已經刷新爲2小時2分57秒,比海耶斯快了將近1小時。而且,現在你想要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成績必須不低於3小時5分,才能獲得參賽資格。也就是說海耶斯當年創造的紀錄,放到現在只是一項賽事的參賽資格。同年的跳水比賽,運動員嘗試空翻兩週時,差點身受重傷,爲此,官方甚至認爲跳水是項危險運動,建議奧運會取消該項目。現在空翻兩週已經成爲跳水項目的入門級動作,即使10歲的孩子也必須會這個動作。

人類的身體與大腦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

我們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當它被迫走出舒適區之後,身體系統感受到壓力,原來的平衡無法繼續下去,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重建體內平衡。足夠努力地鍛鍊,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身體將以各種方式來改變。挑戰越大,變化越大。但切忌不要太過,過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導致倦怠和學習低效。

在大腦方面,1973年加拿大人大衛·理查德·斯賓塞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的511位數字,創造了紀錄。五年之後,美國人沙克爾,背誦了小數點後的1萬個數字,2015年,印度人拉吉維爾·米納背誦了小數點後的7萬個數字。史蒂夫當年記住82個數字創造了人類記憶水平的巔峯,然而在2011年,來自中國的王峯創造新紀錄,成功記住300個數字。

一旦我們明白了大腦和身體的適應能力,就會明白,人類的潛能可以被構築,而非簡單地發掘。

2.天才和普通人的智商區別並不大,最大的區別在於天才經過了不斷的刻意練習;

在古典音樂界,莫扎特被認爲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歲環歐洲旅行演出,能彈奏多種樂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識別出升 A調或降E調。種種技能加持在一個七歲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難以解釋。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莫扎特的父親也是一名音樂家,培養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之後,更加用心地訓練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極小的年級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然後,父親再以傳奇的形式,講述他的天才表現,驚豔世人的眼球。而且單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進行的一項實驗,證明了一直被認爲天才標誌的完美音高,實則通過訓練也可以爲普通人所掌握。

3.刻意練習需要確定目標——專注練習——獲得反饋——及時糾正。

4.通過不斷練習,讓我們的技能成爲心理表徵,就像吃飯不用看也能吃在嘴巴里,就像打字只要手指放在鍵盤上就知道怎麼打出這些字,不用再去想每個字母在哪裏?

當大腦和身體不斷適應新的極限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得我們進入了能力攀升期呢?這就要提到心理表徵的概念了,它是一種與我們大腦中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觀點、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比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看到”那幅畫。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從來沒見過狗,那麼狗的所有特點都只是無意義的數據與標籤。但是當你養過狗,那麼所有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個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這個詞來表徵。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亞歷山大·阿廖欣。可以同時接受26人的盲棋挑戰。26個棋盤,832個棋子,1664個方格,不借助任何記憶輔助工具,且每一位挑戰者水平都很高,然而阿廖欣卻遊刃有餘,創造出贏17盤、輸5盤、和4盤的成績。

是國際象棋大師都是記憶高手嗎?研究證實一旦隨便擺放旗子,他們的記憶與普通人差不多。而正是行棋的規律和秩序符合他們的心理表徵。多年的訓練使得棋手只需看一眼 ,就能辨別出棋子的規律,不僅是棋子的位置,也包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他們處理棋子的方式,就是心理表徵的一個例子,他們既能着眼於全局觀察,也能在必要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招法上,既見森林,也見樹木。

5.能夠讓人們堅持練習的,是動機。

你要保持動機,要麼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麼弱化停下的理由。傑出人物,會通過做好良好的規劃,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提供練習的能量,把練習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左右,來弱化停下的理由。然後利用自身的渴望與自我認同,以及爭取社會支持的方式,增強前進的理由。

有一位叫丹尼斯的成年男子,寫信給作者說自己想練習成爲職業高爾夫球手。他壓根沒有真正打過高爾夫,直到30歲從來沒有在任何體育項目中當過競技運動員。但他在作者研究的鼓勵下,制定了一個計劃,要花六年時間學打高爾夫球,以參加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的巡迴賽。計劃實施一年半後,《高爾夫》雜誌採訪了他,他說他不贊成只有少數人能在特定領域成功的說法,那隻會使人們以此爲藉口,不去追求他們原本可能真正喜歡、擅長的事情。

哥倫比亞大學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研究者韋曼和他同事,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採用傳統教學方法教他們學習物理,另一組則由兩名助教採用刻意練習式教學方法。兩名助教每節課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物理學問題,學生思考討論之後回答,然後助教立即反饋答案,之後繼續提出更難一點的問題。學期結束,兩組學生接受同樣的測試,刻意練習組的成績是傳統組的2.5倍。這項研究令人振奮,它意味着只要採用恰當的刻意練習方法,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績效都能得到快速的放大。

本書是“唯天才論”的否定者,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可謂最好的詮釋;當然還有一個版本是其後還有一句,“如果沒有那1%的靈感,99%的汗水也是徒勞的。”姑且不論這句是不是發明家本人所說,但那1%的靈感也是來自千錘百煉的打磨之上,在這個時代中,很少能看到一個行業的小白能做出創造性的發明創新了。

生於一個懷抱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想成爲行業的傑出人物,但夢想同時也是現實的,傑出人物無不來自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複雜,總結其關鍵詞:目標明確,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優秀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也許這些詞你都聽過,也許你會將其歸結爲正確的廢話,那就從這本書開始給自己或者幫助孩子做個刻意練習吧,效果自然可以證明它的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