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逸致(一)

今天坐着回想往事。想起來初中的時候,班裏有一個同學,那個同學有一個愛好,收集,具體收集什麼已經記不清了,反正是些小東西,收集來之後,擺在課桌或者窗臺上,沒事的時候自己拿出來把玩一下。有一次,上化學課,他忍不住手癢,拿了一個小東西在那裏玩,然後就被化學老師抓到了。化學老師自己把玩了一下,然後在講臺上,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知道這叫什麼嗎?告訴你們,這叫玩物喪志。”我們當時都一臉戲謔的看着那個同學。當時他滿臉通紅,趴在桌上泫然欲泣。

但其實拋卻上課貪玩這件事,本身這個同學有自己的愛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誰沒點愛好呢?所以現如今想起來,當時他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把玩,真的是一件幸福且充滿樂趣的事情。

於是,我來盤點一下我這三十年的愛好……

第一,毋庸置疑,讀書。

培根不是有一篇名傳千古文章,叫論讀書嗎?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就是說讀書有多好。到底有多好,陶冶情操,增長知識,豐富見聞。所以說,讀書很重要。有多重要?跟朋友吹牛逼的時候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我從啥時候開始讀書的?大約是從學前班開始的。當然,我是沒有上過幼兒園的。所以學會拼音以後,我纔開始讀書。那時候讀的書,都是帶拼音的兒童讀物。慢慢也就認識了不少字。後來,慢慢喜歡上了讀書的感覺,開始挑戰高年級的語文課外書。我姐比我大五歲,她的課外書基本上都在我手裏。天天抱着她的課外書,趴在被窩裏面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她怎麼讀。那時候我才一年級。

二年級的時候,在家裏翻箱倒櫃,翻出來我爸的書。我爸是果園技術員,很多書都是關於果園栽培技術的。這個根本不敢興趣。但是在他的書箱裏面,我翻出來一本沒有封面,破爛的書。翻了幾下,認出來是本小說,但是都是古文寫的。沒關係,自己慢慢看吧。於是捧在手裏,艱難的讀起來。那時候根本看不懂,通篇都是孔明曰,劉備曰。沒錯,翻出來的正是《三國演義》。在那個時候那個年紀,哪兒知道還有個字,跟日長的那麼像,只是覺得這本書印刷的有問題,那個日字,怎麼印刷的那麼胖。所以,就讀唄,孔明日,劉備日。雖然不明白爲什麼他們名字後面都跟個日,但是大體也知道那是說的意思,因爲日後面跟的就是說的話。這些都無傷大雅,情節還是能讀懂的。不懂就再讀一遍。那半本三國,我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好不容易讀懂了情節,總會爲書裏描寫的內容擊節拍案,寫的太好了。尤其看到諸葛亮七擒孟獲,火燒三千藤甲軍,真的當時都看哭了。

又長了一歲,三年級了。呵呵,我感覺我爸的書箱是個寶庫,沒事我就翻。終於又翻出來一本書。這本書也是沒有封面,沒有結尾。但是這本書是武俠,哇,寫的那叫一個精彩。任何一個小男孩,心中都有一個大俠夢。這話是真的。看的我熱血沸騰,心動神馳。那本書,男主角叫夏江,至今就記得裏面有個武器,叫做龍虎風雲拐。等我長大後,我百度了一下,這本書是陳青雲的《女血神》。那是生平看的第一本武俠。

後來去我叔叔家玩耍,從我叔叔那弄到了一本有封面的武俠小說,叫做《藍衫豔福俠》,讀起來也津津有味。後來又在我叔叔那找到一本《蕭十一郎》,看的也是很精彩。從那時候才知道古龍的名字。四年級的時候,同學從家裏帶來《笑傲江湖》,以及古龍的《孤星傳》。於是,對武俠小說沉迷日深。

初一,讀了《倚天屠龍記》。等到了初中,我住校,每週回家一次。那個時候,每週都會剩下5塊錢生活費,到書攤上買一本盜版的武俠小說,有的時候是金庸的,有的時候是古龍的,或者是其他的。整個初中,基本上把金庸古龍的小說都看了一遍,其他的也多有涉獵。

而等到了高中,基本上以黃易的書爲主,《大唐雙龍傳》看的是走火入魔。那是那時候網絡小說開始興起,於是又一頭扎進了網絡小說的大坑裏,至今不可自拔。

除了武俠小說網絡小說之外,在初高中時代,應該是我讀書最豐富的時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歷史等,無所不讀。其中有借來的《十萬個爲什麼》,有書店買來的未解之謎,還有打折買到的《全球通史》。至於中國曆代的典籍,更是數不勝數,《黃帝內經》《山海經》《唐詩宋詞賞析》《文心雕龍》《史記》《資治通鑑》《二十五史》《古文觀止》等等,其他的四書五經,三言二拍等各種讀物,基本上都讀過。

初中時代,世界名著也是我讀書的終要組成部分。《了不起的蓋茨比》《魯濱遜漂流記》《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老人與海》《羊脂球》等等。基本上我見過的名著,都會讀一遍,好不好看再說。

在讀過的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應屬韓寒的《三重門》。韓寒是我們那個年代,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標杆式的人物。不管他說的話寫的書做的事取得的成就,都是我們的爭相討論的話題,他是我們的絕對偶像,在他之後,才談得上郭敬明,或者其他的新生代作家。韓寒那時候寫的《三重門》,裏面的遣詞造句,嬉笑怒罵,對我當時的寫作靈感,文風等各方面,產生了質的影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