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壩

淺秋早上,置身廬江縣東大河文昌壩廊亭之上,極目遠眺,沿河兩岸垂柳依依,林木蒼蒼,一河清水波平如鏡,清冽可鑑,  各種生植物點綴河中,河道兩邊綠廕庇日,垂下的柳枝撩動着河面,  別有一種美感。

改建後文昌壩的華麗蝶變來之不易。文昌壩河渠,是一條與縣河西河連接的半大訶窪地,行繞在廬江城的北部和東部,長數千米,流域面積十餘平方公里,歷史上它是城東的一片圩區,縣河上游的一個壩區,一個擁有大批菜農菜地的城鄉結合部,它有古老的水閘橋涵與大片的良田菜地,與著名的"查噶圩"相伴,史籍上稱它爲"東河",而百姓則叫它"文昌壩",人們口頭稱呼的歷史有百餘年。

東河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建起了水利設施攔河壩並取名叫“文昌壩”,那時還是滾水壩,九二年那裏修了一座攔水壩,水閘可以通過絲槓啓閉,調節水位。2011年12月起,縣政府牽頭開始了東大河整治與綠化亮化工程,將徹底改變東大河沿岸臭水橫流、蚊蟲滋生與交通不便、面貌殘破的現狀。整治工程施行“沿河綠化、護坡改路、河道清淤、景觀美化建設與壩閘重建”等項大改造,老壩閘也改成了古典式廊橋。至2014年下半年,文昌壩區徹底改換了面貌,變成了一處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市區園林,讓文昌壩區一改老面孔、成了人民休閒養生與幸福生活的伊甸園。

文昌壩,壩下制閘,採用新工藝,下部是液壓翻板結構,壩的南側還用多根不鏽鋼圓柱交錯支撐壩牆,加固壩體,節制東大河上、下游的水流,上部參照市政園林景觀打造,釆用廊橋結構,做工精細、古樸典雅,隱現明清遺韻。給攝影愛好者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美其名曰“文昌廊橋”               

廊橋設計頗有特色,既有徽派建築的好看風格、能爲過往人們遮風避雨,還保持了中國古典建築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溫馨特色,遠比壩上原先的狹窄水泥墩、鋼軸閘門要溫馨得多。

風雨廊橋古樸、端莊,靜立城東。惠風和暢之日,邀三兩好友,憑欄賞風,朗月正好之夜,攜二二三知己,坐亭賞月;流水潺潺,萬家燈義,繁華不遠,安寧很近,不覺人生似夢。

人們可以自由來往呼吸——廊橋上的木欄杆、木板凳,做得結結實實。

鑽進廊橋向北看,可以看見天邊的冶父山、河邊的綠化帶與河裏的景觀臺。

文昌壩向北約十米西邊河堤下部的溝壑口是引水入環碧公園的循環進水口,爲城中環碧園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再轉身看南面:那裏不僅有河西村社區,還有一千多年曆史的老捧檄橋、新東門大橋和電業公司大樓。

一隻小鳥飛過,河邊河面上瀰漫着美妙秋風與濃郁的花香,水面就跟鏡子一樣、倒映着人們平靜的生活。

站在橋中間看廊橋很有一種形式美感,依照畫面透視法的規法:從四周向中間點集合的射線與視線,是最爲美麗引人的線條。

東岸又一處供人們散步呼吸、休息曬陽的市政休閒設施,遠處則是廬江的名片之一:捧檄橋和新大橋。

來到觀景臺,近距離地體會壩區景觀建築的細節特色,感受一下廬江城的特色角落。

觀景臺伸入河中的觀潮臺羣,彎彎曲曲的很好看,這裏也是攝影的好地方;

夕陽西下,飯後散步的羣衆來了,我攜着相機抓拍:咔嚓——一張片子、雙人靚影!

平臺上有圓周通道看臺、還有一條盤踞向上的黑龍雕塑,這就是渾天儀雕塑。

這是東岸最大的觀景臺各處細節——木製的二層小樓,鐵架支撐,通道可達上下層,四處風光盡收眼底,我們三個在這裏盡情拍攝。

文昌壩的華麗轉身,成爲東大河景觀帶的一個耀眼亮點,也是居民休閒賞景的好去處。願文昌壩繼續造福廬江一方居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