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樂趣》

​《思維的樂趣》-源泉

文:Recycler

70/417.1478

簡版:有本雜誌,19零幾年還是一幾年的一期節目,人活着要去發現生活的美好。但是有一些人覺得生活要去發現不美好,然後改造不美好,世界就絕對的美好。絕對的美好能實現嗎?我覺得不能,但是因爲這些吹毛求疵的人在,世界才不至於習慣墮落。 

王小波老師的《思維的樂趣》看完了。一些短文。如果總結一下這些短文的共同特點,只能說記錄了一些他自己的生活和所想。

生活,人人都有,只是沒有任何所想,即便是有所聯想,也是按照指定的思路聯想。例如,王老師所提到的去農村工作一事,有些人想到的是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產量,而王老師的思維和絕大數的人的思維不一樣,他考慮的是,爲什麼要幹這些工作,這些工作和提高產量有什麼必要的聯繫。

說到必然性,就是王老師所提到的科學性,也是我所說的邏輯性。凡是都要講究科學和邏輯。你把豬糞用人工費了半天勁運到山上,我們可以理解這是改造土壤肥沃土地。如果是把豬糞摻着泥土費了半天勁運到山上,我們可以認爲是稀釋豬糞,防止燒死植物。如果把豬糞摻着黃土,然後全部以豬糞統計,那就要考慮一下科學性了。一隻豬一天吃多少,拉多少,一天能運多少,幾乎可以統計出來的。多出來一些,我們可以理解爲豬的伙食改善了,吃的多拉得多。如果拉的超過了吃的分量,豬還能長肉,我們就需要思考一下,豬長肉的這些糧食是哪裏來的呢?

能量是守恆的,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這是科學,這是邏輯。但是有些時候,能量是平白無故的多出來的。多出來的能量是真實多出來的,還是隻是文字遊戲?我們不去研究,但是人們從這些非科學非邏輯中獲得了精神的愉悅,甚是開心。這是不是迷信不知道,但是當有人誇讚自己強大,就心花怒放,也不管事實如何。王小波提到了一個反熵,我理解爲反正常科學。例如人累了要休息,但是偏偏要繼續努力,反正常思路。例如人寫點直白的東西,會讓他人不高興,可偏偏要讓自己陷入難受的境地。王老師已經把科學的追求上升到精神的執念。寧可讓自己難受也要把科學解釋給人們。

王老師在文中有大量的文字在表達,知識分子對科學對真理對正義對道德追求。我一個外人都能感受到他痛心疾首的情緒。爲什麼要搞科學呢?迷信了幾千年,不是一樣活的好好的。沒有科學的推波助瀾,只是生活條件差一點,但是人們是幸福的,爲什麼要讓生活變得好,讓人們知道真相,知道科學呢?我見過大量的人寧可選擇眼前的幸福,也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人們到底是要科學還是要幸福呢?

如果王老師沒有參加高考,他也許只是一個鄉下人。如果王老師沒有出過國,他可能是一個小說家,沒有那麼多的暗語。因爲聰明,因爲走南闖北,使他找到了可以參照對比的景象。有了對比,就想把差的改爲好的,改變不了就開始煩惱。俗話說,傻子快樂多,聰明人一點也不快樂。正如王老師所看到的世界在他眼裏不堪,痛苦,這也是王老師的創作的源泉,一點問題也沒有,一點問題也不去發現,還有什麼值得去寫呢?難道要裝作看不見,手癢難耐的時候就寄情于山水做個田園詩人嗎?做個不問世事的詩人其實也很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