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解讀王昌齡的《閨怨》



閨  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譯註: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你越琢磨這詩它越有意思。先說說這詩的題目“怨”。什麼叫閨怨?就是待在固閣中的少婦,待在家裏頭的娘婦在埋怨。這個怨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當中的一種傳統的主題,它主要是書寫中國古代的一些思婦。這個思婦包括徵人之婦,就是在外面作戰的士兵他們家裏的夫人,商婦、遊子婦,當然還有一部分是棄婦。比方說在詩經裏邊的《氓》這裏邊就寫了一個被拋棄的妻子,愛他的這樣的一個內心的不平。還有一些表達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情感等等。總而言之,就是這麼幾大類。寫他們在閨閣當中的憂愁和怨恨。

這種詩啊其實你還真別說,大部分不是女性自己個寫的,相當的部分是男性在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女人自己要是寫這麼多怨詩,李清照當時在南宋的時候,有很多的土大夫就抨擊她,說她這個人沒有婦德,天天都寫這種幽怨的詩、國怨的詩。所以很多的詩其實是由男人模擬她們的口吻寫的,也叫代言體,假託女性的身份和心理口吻來創造。比方說李白,沒想到吧他挺擅長寫這種詩的。他有一首詩叫《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娥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光看這女兒哭了,不知道她心裏面在恨誰。這肯定不是李白寫自己,他就寫了ー個女性的這種心理。

那麼咱們今天講的這首《閨怨》,很明顯是這位少婦在她的家中,國中思念在遠方從軍的文夫。詩的第一句說"閨中少婦不曾愁”這話其實等於沒說。爲什麼呢?就是目中的少婦呢從來不知道啥叫憂愁?那是什麼意思,她不知道憂愁說明她心態好,說明她們家生活好,對不對?跟我們沒關係,所以只有這一句詩我們看不出什麼名堂來,它沒有任何比照沒有任何參照系。

所以你得看第二句“春日凝妝上翠樓”什麼是凝妝?盛裝,打扮得非常漂亮。翠樓是哪?翠樓可能是她們家的高樓,修得非常的漂亮,那種很華貴的閣樓,那也可能是她出遊,在別的地方登上了一個閣樓,都可以這麼理解。這兩句詩放在一塊,就是說這中的少婦啊生活很優裕,很安逸,很舒適。看到春天到了,萬紫千紅,百花爭豔,她把自己也打扮得非常的漂亮,好像是要跟這些百花也要爭一把豔爭一把芬芳。

她就登到這翠樓上,要看看着眼前的春色。大家說那這兩句詩聽上去還是沒什麼名堂啊。閨中的少婦不知道啥叫忱愁,生活很好。春天到了,打扮起來,上到翠樓上看看春光,樓底下什麼花都有。如果只是這兩句,就覺得這詩再往下寫就沒意思了。

可是這根本不可能是王昌齡的水平。王昌齡的水平就在三四兩句體現出來了!他說“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什麼是陌頭?就是路邊的意思。我們常說縱構千陌,也就是縱橫的道路。所以這陌頭指的是路邊。她忽然一打眼,看見這路邊上的楊柳,楊柳怎麼着了?春天到了,楊柳也發芽了,原來冬天的時候那麼幹枯的,孤零零的,那種黑線條式的柳枝和柳條現在不一樣了,這柳枝上面綠的新芽開始綻放了。看到柳枝開始泛綠了,開始泛青了,看到這春色,忽然感到很後悔。

後悔什麼呀?後悔她讓她的丈夫去覓封侯。追求封王封侯封爵,到哪去爭這王侯的位置去了,那肯定是到前方打仗去了。大唐時代,特別是王昌齡的時代,盛唐國力強盛,軍隊也很強大。我們的邊防軍對外征戰,屢次獲勝。當然這個不能再細說了,有很多的邊防軍的戰爭,我們現在認爲呢有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盛唐時候的邊塞邊軍比較強大,所以很多士人他願意從軍遠征去出塞,希望在那裏建功立業,將來封得個王侯。初唐著名詩人楊炯就說“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盛唐詩人岑參也說“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這是當時很多人的生活理想。你想要王侯,你就得去邊塞立軍功。

大家說。那你說這些都挺對呀,她爲什麼又後悔了呢?她當然後悔了!這裏邊有好幾層的意思。唐代人送別友人、送別親人的時候,有句說法叫灞陵送別,這灞陵就在長安的東門。其實也不光是灞陵送別,很多地方你都可以送別他。你送別他的時候,這唐朝人喜歡從這楊柳樹上折下一枝柳枝送給親人和朋友。什麼意思啊?因爲楊柳、柳枝的“柳”和留下來的“留"是個諧音,人們用這種方式,這種象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着戀對方的心情,渴聖對方不要走留下來的這種心情。

這位閏中少婦看見楊柳色,肯定想起了當初她送她丈夫出征的那樣一個情形。還記得杜甫的詩吧?“車禁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成陽撟。"這不是什麼好場景是吧,丈夫要到前線去打仗了,折下ー枝楊柳,不要走那也得走!

所以,看見這路邊的楊柳色,忽然一下子一股思念親人、思念丈夫的憂傷涌上心頭,想起了當初自己折楊柳這樣ー個情形。大家說那也不對,那丈夫己經到了邊防了,他已經要去立軍功了,你就在家裏好好等着。你思念歸思念,你後悔什麼呀?你後悔你也來不及了,你就等着他打仗歸來,勝利歸來!封了王侯,你不就是王侯的夫人了嗎?你不就是夫貴要榮了嗎?你後悔什麼?你忍着點,再等他個一年半載的,說不定他就回來了。

他情況要是這麼樂觀的話,那這詩也不用寫了。“悔叫夫婿覓封侯"一方面,丈夫自己肯定是躪着跳着要到邊塞去從軍,想要立功。另外一方面不免的這位少婦當初在她丈夫決心要去的這個時候,也起了點鼓勵和推波助瀾的作用。你去吧,我在家裏頭帶着孩子,孝敬老人。你去吧,我等着你勝利歸來,你趕緊去吧,折下一支楊柳,塞到他手裏,走吧現在就走。那她爲什麼那麼鼓勵他走,他走後還是讓他早點回來,早點立功回來。

我們這一家老小還得趁着你這點榮耀。那她爲什麼還後悔呢?那是因爲她現在覺得如此的大好的春色,如此大好的美景,她此時此刻應該像往常她跟她的丈夫手拉着手,相依相伴,徜徉在這春光裏,道路的兩邊都是剛剛拔出柳葉的,露出春色的這楊柳,這多美好啊。人生的幸福,到底什麼纔算真正的幸福。可能這位少婦在這個時候意識到,也許每天跟文夫在一塊廝守在一起卿卿我我,這才叫幸福。現在把這大好的幸福時光都扔掉了,自己獨守在國中。一年兩年三年四年,這不是假的。

出塞前後兩次加在一起累計十幾年。那很多的詩人,很多的這樣的士子,他們出塞之後啊都是ー二十年,那這一二十年的幸福時光、青春時光就這樣過去了。想ー想,很後悔,還是應該享受當下的生活。只要自己的丈夫在身邊就是幸福,至於它是不是王候不重要了。大家說那她要真這麼想不也挺好嗎?可是問題是她還往第二層香。

這說的還是她丈夫能回來,那她丈夫如果不能回來呢?你光想的是他回來,腦袋上頂着王侯的這桂冠,那他要是回不來呢?像唐詩裏邊說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你別嫌我喝了,我告訴你,我醉不了幾回了。我這回去到前方能不能活着回來,還能不能接着醉,還不好說呢!戰爭固然能夠讓你立功,封侯封爵,可是戰爭是殘酷和無情的。

有戰爭就有死亡。晚唐的一位詩人陳陶,在他的《隴西行》這首詩裏邊特別講到這個現象,這詩說“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詩寫的太慘痛了!

前面兩句寫的是打仗,多麼多麼勇猛,多麼多麼精銳,戰況如何慘烈,可這些啊都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什麼?這位奮不顧身的戰士,他已經犧性了,他不僅犧牲了,他都已經変成了無定河裏的一堆白骨。可是他夫人還不知道呢她還在春天的晚上,在她的這個國閣裏邊做着籤,夢裏頭夢見她跟她的丈夫又相逢了,夢見她的丈夫在跟她微笑。換句話說,這個人已經變成ー堆自骨了。可是他的妻子還在想象着他回來早日的團聚。

沒錯,得虧王昌齡寫的這詩是在盛唐。陳陶的詩是寫在晚唐。如果陳陶這詩是寫在初唐,說不定王昌這詩裏邊的主人公,這位國中少婦也讀過這首詩。那要讀了,這詩對她刺激更大。是吧?每天晚上做夢,夢見她們家的這位良人,其實已經變成了無定河邊骨。那你想想,她能不後悔嗎?是不是?他多麼希望等回來的是一個全活人,而不是什麼呢,一堆白骨。

所以你看,王昌這首詩寫的好吧?ー二兩句好像平鋪直敘,三四兩句呢突然如山峯般聳起,讓我們在這感覺到一個巨大的情感的瞬息的變化和心理上的轉変這就是怨詩的一個特點。它就往往表達在國閣中的少婦和少女那樣ー種非常複雜的心情,方面特別的渴望自己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跟自己的有情人死死的相守在一起,耳鬟廝磨。另外一方面又渴望自己身邊的這位有情人,自己的大文夫能夠成功,能夠立業,能夠功高蓋世。

可是這就是矛盾,你又想讓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但是你又想讓他去追求這種成功,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要付出艱辛,甚至付出家庭幸福和美滿的這樣一種代價!其實在盛唐時代向這位閏中少婦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每一個去遠方去邊塞封候的土人,他們的家裏都可能有這樣一位充滿了國怨的少婦。

剛纔說了,中國古代的國怨詩,它分了好幾種,咱們這首怨其實也是徵婦,因爲她文夫出去參軍了。還是李白,你發現沒有,李白什麼詩都能寫,而且寫得還都特別好。他寫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鵝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你且等吧。他不把那胡人給滅了,他回不來。這是徵婦。還有商婦,“老大嫁作商人婦”,中唐詩人李益寫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得。這位埋怨更大。說嫁給一商人,天天的都不回來,害得我夜夜守空房。我們說這個錢塘潮潮漲潮落,它是有規律的,我早知道啊這潮頭它有規律,我嫁給這弄潮兒了,總能看着他,總能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

還有一種是遊子之婦,像著名的く古詩十九首)裏邊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就走啊走啊走啊走,就這個意思。“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白日,遊子不顧返。"那這表達了對遊子的一片思念。

那還有一種叫宮怨詩,這是閨怨詩當中特別特殊的一種類型,特別描寫的是古代的帝王的王宮當中那些宮女和失寵的妃子,她們的怨情。這更很少是本身宮女自己所寫的,大部分都是文人模擬她們的語氣寫的,比方說很著名的這麼幾首,中唐詩人元稹寫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坐說玄宗。"喉呀特別的震涼,你想這宮女鎖在深宮當中,守着那寂寞的宮花,都變成老太太了。坐在那瞎聊天,閒聊天,說什麼,說當年玄宗皇帝怎麼怎麼着,你估計這老太太多大歲數了,我估計怎麼也七八十了。

當年開元天寶的時候,這宮女進去的時候可能就才十三四歲甚至是啊十十五六歲,現在七ハ十歲了,可不得閒坐說玄宗。杜牧寫的《秋タ》:“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宮女,她爲什麼坐在地上看牽牛織女星,她渴望愛情,可是你說你呆在後宮裏頭,“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不在你身上,那要都落在你身上了,那得等到什麼時候,等到你都變成白頭宮女了。

你又閒坐說玄宗了。王昌齡也寫過宮怨詩《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頤不及寒鴉色,猶帯昭陽日影來。"都是這個意思。所以這些詩包括剛纔我們講的王昌齡的這首國怨,它有些共同的特點。在語言上面啊它有很濃郁的民歌的風情。

所以一般這一類詩我們一讀,大家都能明白它寫的是什麼,它語言呢是比較淺近的。第ニ,它很濃郁的感傷色彩,非常細膩的心理的描寫,特別是瞬息的心理變化,這些都是這一類詩的很鮮明的藝術特色。

這詩寫的果然好,王昌齡不愧是七絕聖手,詩家天子,我發現王昌齡沒有寫的不好的,邊塞也寫的好,國怨也寫得好。大丈夫寫得好,小女子寫得同樣好。要不叫詩家夫子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