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也是媽

儘管婆婆和媽媽是並列詞語,但媳婦和婆婆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婆婆怎麼會是媽媽?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這麼認爲。

這種感覺源自比較,如果是我的媽媽,就不會這樣……我的媽媽勤快善良、知書達理,在我19歲時因突發腦溢血離去,從此以後,我沒有了媽媽……我的婆婆在蒸饅頭時喜歡讓我也參與其中,從掰碎用黃面拍的酵子餅開始,讓我去選擇適量的一塊,掰的碎碎的,再選擇適量的溫水,讓酵子碎塊充分化成黏糊,再攪拌適量的麪粉,放置一晚,當面糊發生蜂窩狀的小半盆,婆婆又開始教我和麪了。

“不敢一下子倒太多的水,面容易和軟了!一次少倒一點。”婆婆又開始囉嗦了。

“知道了,媽!”嘴上答應着,心裏卻在小聲嘀咕着婆婆的囉嗦。

“和麪時,五指叉開,順着一個方向攪勻,也不敢太硬。”婆婆依舊在我滿頭大汗和麪時,在旁邊輕言細語地“指揮”着。

這只是我和婆婆相處時的一個小鏡頭,在蒸饅頭時婆婆依然是很少動手,喜歡在旁邊嘮嘮叨叨,儘管聲音很溫柔。

我是反感她的指手畫腳的,“如果是我的媽媽,香噴噴、熱騰騰的白麪饅頭早已做好放在餐桌上了”,但又不忍心拒絕婆婆耐心又熱心的指導,還是說服自己聽進她好心的嘮叨。

“莉紅,包糖時這樣……”婆婆拿起一塊揉好的麪糰,用手掌從中間到兩邊擀好。“你看,這樣子!中間厚兩邊薄,接着這樣包……”婆婆包得很慢、很仔細,而我如同一個看教練示範的新兵,也拿着塊麪糰,跟着婆婆揉、擀、包,感覺還挺有意思的。

“不錯的!就是這樣!”當我聽着婆婆的讚揚,看着蒸好的饅頭小巧玲瓏,白白嫩嫩,心裏樂開了花。

“你婆婆做飯好,那可是村裏出名的人物,誰家有事,你婆婆都要去幫忙做飯,做得那叫一個好!”鄰居阿姨總在我面前誇讚我的婆婆,臨分別時不忘說一句:好好跟上你的婆婆學習,將來嘴上有福氣。

突然,善感的我想起了媽媽。媽媽看到我喜歡看課外書,很少讓我插手家務活,不管家裏再苦再難也要供我上學。

因爲在孃家時有媽媽和姐姐做飯,我只負責擇菜、洗菜、剝蔥蒜、洗碗筷等雜活,當然也快樂地享受美食,師範畢業以後在學校食堂吃飯,對做飯幾乎一竅不通。

“你也得學着做飯,自己想吃啥方便。”姐姐不止一次地勸說我學習做飯,我答應着,做的飯卻往往難以下嚥。

哇!好香!剛走進婆婆家門口,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尋香而去,原來是婆婆燒火在鐵鍋上攤煎饃。

燒火攤的雞蛋煎餅,又薄又香,用自家地裏的新蒜泥醋汁蘸着吃,酸辣爽口。

不出所料,婆婆又開始教我攤煎饃了。“用麥稈燒火,在鐵鍋上攤煎餅,因爲火大,攤的時候需要快速倒麪糊,涮一個圓圓的餅,所以攤煎餅也叫涮煎饃。吃起來很有味道的美食,關鍵在一個涮字和一個翻字上,涮是要快速轉一個圈,把面水轉均勻。而翻的時候,手剛接觸鐵鍋,就感覺燙,需要看到煎饃正好翻起來一個邊,迅速用手把煎饃翻過來,做到快和準。”婆婆當起了甩手掌櫃,喋喋不休地看着我笨手笨腳地攤煎饃。

我臉上流着汗,帶着笑,快速填火、攤、翻,學着婆婆的樣子,想着婆婆說的要點,很快一個個煎饃出鍋了。

“好吃!真香!”婆婆的肯定讓我找到了做飯的自信,我越來越喜歡做飯了,享受自己做的美食,聽着老公的讚揚,我心裏美滋滋的。

婆婆心靈手巧,做的小孩棉衣服合身舒服,做工精緻,我的孩子穿着婆婆做的棉衣出去玩,看到的人們還以爲是我買的。

不用我說,孩子一歲後,婆婆依舊喜歡教我做衣服。

“真好看!你婆婆做的衣服!”姐妹們無不羨慕我有一個好婆婆。

“我做的!婆婆教的!”我開心地笑了,接受着她們對自己能幹的讚美。

當孩子逐漸長大時,我的廚藝見長,縫補衣服等更不在話下。姐姐看到我做家務活遊刃有餘,逐漸放下心來,多次感謝婆婆耐心幫我成爲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婆婆癱瘓在牀,我也可以給婆婆做好吃的飯菜,照顧婆婆的日常起居。看到慈祥的婆婆飽受病痛的折磨,我感覺一種母女連心的痛苦。

“當初你婆婆也想給你做好現成的飯菜、給你縫好小孩衣服,但想到你學會做飯、縫補衣服比什麼都強,自己身體又不好,害怕哪一天干不動了,你怎麼辦?”隔壁阿姨在婆婆去世的那天,淚水漣漣地對我說。

“媽媽!媽……”我痛哭流涕,幾年來埋怨婆婆畢竟不是媽媽的想法煙消雲散。原來,婆婆的愛如同媽媽一樣,只是我感受到的太遲了。

當看到圖片上香噴噴的“老媽出品”饅頭,婆婆教我做飯、縫衣的往事歷歷在目,我只想說婆婆也是媽,擁有婆婆和媽媽的愛都是今生最幸福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