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與宦官不一樣

很多小夥伴覺得宦官就是太監,太監就是宦官,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只不過有些古裝電視劇歷史都沒學好,誤導了大家。


即使是宦官和太監,最初也不一定就是閹人,他們都是專供皇帝、貴族役使的官員。宦官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宦”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人們就用“宦”來稱呼帝王身邊的服務人員。


在東漢之前,宦官可以不是閹人,到了東漢時期,才明文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原因就是後宮女眷實在太多了,爲了防止發生穢亂宮帷醜事,所以纔出了這條規定。


太監是在遼代時期出現的,最初只是一個官職的名稱,到了唐宋時期,朝廷裏仍然有太監官職的設置,任職者並非都是閹人。到了明朝時期,太監已經是高級宦官了,他們直接管理普通宦官。因此,太監必須是宦官,宦官不一定是太監。


“公公”是對太監的尊稱,因爲太監,尤其是高級太監最接近皇帝,最瞭解皇帝的心思。當官的有時候不得不借助太監們來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藉助太監的權勢往上爬,如果直呼其爲太監怕犯忌諱,所以就尊稱他們爲“公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