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晴雨

抓住假期的尾巴,瑜伽教練帶上小女回她孃家小住幾日,準備接下去閉館三天。

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的時候,大概看出了我眼中的失落,所以把館門的鑰匙留着,讓我可以自行去練。

所以中午時分,還是像往常一樣赴館。只是今天,註定是一個人的專場。

處暑的節氣,太陽依舊非常火辣。

走進館,身未動而汗先涌。鋪好瑜伽墊,照着平常教練的樣子,開啓輕音樂。

嗯嗯,馬上找到了開練的感覺。

此前也曾偶遇教練有事,自己一個人練的經歷。不過因爲沒開音樂,少了一種氛圍,總有草率行事的嫌疑。

看來氛圍的營造,真的很有必要。

難怪乎,練了五年瑜伽,儘管已將它融進生活的日常,就像吃飯、喝茶一樣自然(見《暴熱天還堅持去鍛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一文),卻極少在家裏或其他場所練習。

沒有了教練的引導詞,一切隨着心性來,想到什麼動作就做什麼,一個動作想做多久就做多久,其實也挺自在的。

不因獨自練習,而偷懶一分。每一個動作,都達到自認爲應到的程度,有時再適當嘗試突破一點點。

也不會因教練在,而刻意多表現一分。瑜伽,就是在自我觀照中達到身心靈的平衡。

練到一節課的時間,起身將背景音樂換成休息術的音樂,安心進入放鬆術。

一個人練習的體驗,也很美好。

並由此聯想到,一些過往一個人行事的經歷。

大學是學生時代向社會的過渡期,管理相對寬鬆,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記得好多次,一個人畫了路線圖(那時還沒有智能手機導航),獨自去閒逛,很有用腳步丈量城市的豪邁感,真是血氣方剛。

有時會買些衣服、鞋子回來,有時是食品,有時是磁帶或書,有時什麼也不買,只是逛逛。

那些獨自走過的路,印跡在青春的歲月裏,成爲我和那座城市共同的記憶。

好多年前,市區一家電影院新開業,那時大概知道的人還不多。

有天下午,心血來潮獨自去看電影。偌大的影廳,就我一個觀衆,包場。

片名和電影的具體情節都已經忘記,但記得片子很不錯,是徐靜蕾導演和主演的。

還記得當時看片的心境,自在又忘懷,隨着劇情起伏,或哭或笑,甚是投入,用“過癮”二字形容再恰當不過。

此後也還有過一個人看電影的經歷,卻再不復有當時的心境。

一個人,不一定孤單。一羣人,也不一定不寂寞。

孤單,有時是一個人的狂歡。而狂歡,有時只是一羣人的孤單。

最重要的是,內心是否有力量,精神是否有慰藉,靈魂是否有歸宿。

作家劉瑜在《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這篇文章裏寫道:

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着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人生中,總有些路,要一個人走;總有些事,要獨自去完成。

而那些走過的路、做過的事、看過的風景,最終會滲進你的血液、融進你的氣質,決定你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喜歡或留言,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