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

我們總是說要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做到終身學習,這是爲什麼呢?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學習就是活水,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與能力,爲我們的成長前進提供新鮮的養分。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有人曾經採訪愛因斯坦:“您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人了,爲什麼還在孜孜不倦的學習研究呢?爲什麼不舒舒服服的休息休息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和一張紙,畫了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說:“目前,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我比你懂的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是無邊無際的,小圓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接觸的面小,所以感受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週長大,所以感受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去探索。”

知無涯,生有涯,活到老學到老。

師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一天,師曠正爲晉平公演奏,忽然聽到晉平公嘆氣說:“有很多東西我還不知道,可我現在已70多歲,再想學也太遲了吧!” 師曠笑着答道:“那您就趕緊點蠟燭啊。” 晉平公有些不高興:“你這話什麼意思?求知與點蠟燭有什麼關係?答非所問!你不是故意在戲弄我吧?” 師曠趕緊解釋:“我怎敢戲弄大王您啊!只是我聽人說,年少時學習,就像走在朝陽下;壯年時學習,猶如在正午的陽光下行走;老年時學習,那便是在夜間點起蠟燭小心前行。燭光雖然微弱,比不上陽光,但總比摸黑強吧。”晉平公聽了,點頭稱是。


更有古人刻苦學習,努力克服一切困難。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既是我們今後工作的指路明燈,更是我們生活中不斷追尋的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