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型硬盤到SSD,宏旺半導體帶你瞭解硬盤發展史

硬盤是電腦的存儲器之一,是電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於科技的發展,從1956年第一個硬盤誕生到現在,硬盤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宏旺半導體就帶大家來簡單的瞭解下硬盤的發展史,看看硬盤是怎樣從龐然大物,變成現在越來越小的硬盤的。
巨型硬盤時代
1956年,IBM發明了世界第一個HDD:350RAMAC。這個硬盤有50個24英寸盤片,只有5MB,但是卻有兩臺冰箱一樣大,重量超過一噸,被用於當時的工業領域。雖然350RAMAC還不能稱之爲嚴格意義上的硬盤,但卻爲計算機發展史掀起了新一頁。
從巨型硬盤到SSD,宏旺半導體帶你瞭解硬盤發展史
(圖片來源於百度)
1973年,IBM推出“溫徹斯特”硬盤,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硬盤的祖先。宏旺半導體瞭解到,至此,硬盤的基本架構就被確立。
1980年,第一款GB級容量硬盤+第一款家用硬盤誕生,IBM 於1980年推出的IBM 3380,容量達2.5GB。跟現在的輕量級硬盤不同,IBM 3380的重量超過500磅。
小型HDD成爲主流
世界上第一臺5.25英寸的HDD :ST-506誕生,硬盤初始容量爲5MB,這是首款面向個人用戶的硬盤產品。1997年,GMR巨磁阻效應磁頭誕生,存儲密度可以達到10~40Gb/inch2,相對於以前提高了8倍之多,這使硬盤的存儲密度又上了一個臺階。2007年,硬盤突破TB級別容量。
部分應用上,SSD已取而代之
從2012年開始,HDD技術的發展幾乎是停滯的。尤其是在PC端,SSD已經算是取代了HDD的存在。SSD擁有讀寫速度快、防震抗摔性好、功耗低、噪音爲零、環境適用性強等優點,逐漸成爲市場的主流選擇。
就目前售價來說,128G SSD和500G HDD接近,雖然SSD在價格上面並不佔優勢,但因爲上述優點,已成功取代HDD在PC端的應用,當然一般裝機都會選擇SSD與HDD搭配使用。宏旺半導體ICMAX的SSD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靜音、讀寫速度快、功耗低、抗衝擊性強等特點,目前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從巨型硬盤到SSD,宏旺半導體帶你瞭解硬盤發展史
綜上,宏旺半導體總結一下,不難看出,從硬盤的發展史上,由於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便攜電子數碼設備的需求,硬盤體積變小、容量變大是必然趨勢。但由於HDD和SSD的應用領域不同,宏旺半導體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內,SSD完全代替HDD的可能性依舊不大,但是長遠來看,由於成本下降技術革新,如QLC閃存技術和3D TLC技術導致的SSD成本下降,在可見的未來,SSD最終是否會代替HDD,還有待檢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