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15歲了:它的崛起、衰落和建立在隱私保護之上的復興

Mozilla的Firefox瀏覽器於2004年11月9日首次亮相,在被Chrome擊敗之前,它曾風靡一時。如今,Firefox正在憑藉更好的隱私保護和用戶自治權迎來復興

根據Statcounter的說法,你很有可能會在谷歌的Chrome瀏覽器中閱讀本文。Chrome瀏覽器佔據了65%的全球市場份額(在美國市場約爲50%)。現在,只有大約4%到5%的用戶通過Firefox(位於加利福尼亞的Mozilla基金會旗下的開源瀏覽器)上網。但回到15年前,當Firefox於2004年11月9日推出時,互聯網完全是另一種面貌。

當Firefox出現時,Internet Explorer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經擊敗了老對手Netscape Navigator。由於它是Windows上的默認瀏覽器,Windows又是操作系統市場上的絕對霸主,因此它的壟斷地位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Firefox卻很快流行了起來,並在2009年達到了自身的巔峯,佔據了高達三分之一的互聯網市場。儘管今天的Firefox不太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但它也在經歷一場復興。Firefox賴以復興的籌碼不僅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現在它將用戶對隱私的控制權放在了中心位置。

十五年過去了,今天的用戶很難想象Firefox首次亮相時有多麼激進。Firefox不像微軟(或今天的谷歌)這樣的大型公司,而是由世界各地免費貢獻代碼的志願者們所構建的。Mitchell Baker在1998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Mozilla項目,如今是Mozilla Corporation和Mozilla Foundation的主席。他說:"那時,開發人員都很瞭解開源軟件……但當時的普遍觀點認爲開源僅僅是極客的玩具。你可以爲開發人員構建開源[工具],但不能爲消費者構建開源產品。"

Firefox的首個版本於2004年發佈。

Firefox比技術烏托邦式的理想走得更遠。它在構建時充分考慮了安全性,並且首次亮相時正逢與Windows XP捆綁在一起的Internet Explorer 6瀏覽器陷入安全危機的時刻。"當時大多數人使用的瀏覽器都存在安全風險,"Baker說。美國政府甚至就IE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向消費者發出了警告,這爲Firefox的發展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除了安全性,Firefox還提供了精簡且平易近人的界面、良好的性能表現和豐富的功能。在微軟還沒有意識到標籤頁功能的價值之前,Firefox就已經推動這一功能成爲了主流。Firefox還爲JavaScript之類的技術(由Mozilla聯合創始人Brendan Eich發明)和CSS之類的標準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這些標準使Web頁面在任何瀏覽器上都可以正常工作。Firefox還支持擴展,提供了近乎無限的自定義能力。從IE轉向Firefox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很容易做到——於是人們紛紛拋棄IE,轉投Firefox的懷抱。

2009年Firefox發佈五週年之際,我的同事Harry McCracken寫道:“也許在平行世界裏Firefox並沒有出現,IE的市場份額仍處於壟斷地位,而Web世界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有趣。”

因爲Firefox激進的非盈利屬性,很多人並不知道它也是從企業中走出來的項目。Firefox最早起源於Netscape——後者是曾經一度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瀏覽器製造商,也是互聯網時代第一次大型IPO的主角(時間早在1995年)。Netscape由第一款流行的Web瀏覽器Mosaic的開發者創立。1998年,Netscape宣佈其瀏覽器的代碼將在名爲Mozilla(Mosaic和Godzilla兩個單詞的合體)的項目下開源。(其一開始使用的紅色恐龍徽標是由街頭藝術家Shepard Fairey設計的,他後來因爲設計奧巴馬的"希望"標語而成名。)

1999年,互聯網巨頭美國在線(AOL)收購了Netscape,使後者陷入了緩慢的死亡螺旋,這也是諸多企業併購後常見的狀況。但多虧了Mozilla項目,Netscape雖然倒下了,其技術卻流傳了下來。開發瀏覽器的項目最初在Mozilla的名稱下進行,最終被稱爲Firefox的版本是由Joe Hewitt、Dave Hyatt和Blake Ross領頭開發的。這個版本一開始叫做Phoenix,然後是Firebird,最後因商標問題,它在2004年發佈時定下了Firefox這個名字。

2009年,Firefox面世五週年。

黑暗的日子

2009年是Firefox的巔峯時刻,但從那時起它的地位就急劇下滑,至今尚未恢復。原因可以概括爲一個詞:Chrome。谷歌瀏覽器在2008年突然出現,它不僅流暢順滑,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快的使用體驗。

Baker說:“Chrome早期的幾個版本表現都比Firefox更出色。我必須承認這一點。”

谷歌爲其瀏覽器的核心(引擎)投資開發了大量新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引擎效率。相比之下,Firefox建立在老舊的代碼庫之上,難以跟上谷歌的步伐。(我從一開始就是Firefox用戶,但Chrome出現後很快就放棄了Firefox。)

谷歌擁有龐大的開發和營銷預算,這並沒有什麼壞處。隨着近代智能手機的興起,谷歌擁有了規模最大的移動平臺——這讓Chrome擁有了90年代Internet Explorer在PC平臺上所具備的系統綁定優勢。蘋果在iPhone、iPad和Mac上也有類似的優勢,使Safari成爲全球第二受歡迎的瀏覽器(約佔16%的市場份額)。與15年前的微軟不同,谷歌和蘋果在贏得了龐大的市場份額之後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繼續改進自己的瀏覽器。

在Chrome瀏覽器誕生之前,谷歌很崇敬Firefox,甚至在自家搜索引擎的首頁推廣它。即使在2008年推出Chrome瀏覽器後,谷歌仍與Firefox交易,成爲Firefox的默認搜索引擎,並與Mozilla分享廣告收益,繼續爲Firefox帶來收入。2017年,谷歌取代了Yahoo再次成爲Mozilla的主要合作伙伴,後者也從這種廣告合作中獲得了超過5億美元的收入。

在Firefox走向失敗的過程中,Mozilla還推出了大量失敗的產品。2004年,它推出了名爲Thunderbird的電子郵件客戶端,但它從未走出微軟Outlook的陰影。2013年,Mozilla以名爲Firefox OS的輕量級移動操作系統向Android/iOS的雙寡頭地位發起挑戰。之後這一平臺出現了少數幾款未能引起公衆興趣的手機,結果Firefox OS在2017年走進了墳墓。

儘管也有一些特殊的Mozilla應用程序倖存了下來(例如一款名爲Bugzilla的軟件錯誤跟蹤應用),這家基金會的工作重心逐漸集中在了Web瀏覽器的開發上,但成果卻並不出色。

2017年末推出的Quantum引入了更快、更流暢的體驗。

Quantum帶來的飛躍

“我認爲曾經有一段時間,作爲一個工程組織,我們變得驕傲自滿了,”Selena Deckelmann說。她在2012年加入Mozilla,現在是Firefox瀏覽器工程的高級總監。

Firefox的低迷可能印證了非營利性、由志願者主導的組織具有的弊端。因爲不存在取悅股東這樣的業務壓力,組織就可能會喪失敏銳的觀察力,進而丟掉競爭力。

此外,Firefox的問題之一是無法跟上現代計算機硬件的發展,其中一條就是不具備在多個CPU和GPU計算內核上並行運行操作的能力。Mozilla一直在進行一系列小的改進,但在2016年底,鉅變到來了,Mozilla平臺工程副總裁David Bryant宣佈,他們開發了一款名爲Quantum的全新瀏覽器引擎。Deckelmann說:“這就像是扔掉了礙事的手套”,“現在我們的策略改變了,開始更明確地注重性能表現。”

第一個基於Quantum的Firefox版本於2017年11月問世,號稱性能是之前版本的兩倍之多。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進步,並且獲得了好評,但充其量只能與Chrome打個平手。

2019年,隱私保護成爲Firefox的標誌性功能。

憑藉隱私保護技術打造殺手級應用

僅僅與競爭對手打成平手,還不足以從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對手那裏挖來用戶。但在用戶隱私保護方面,Firefox勝過了Chrome。在向Quantum過渡的過程中,Mozilla引入了一系列技術以阻止廣告商、社交網絡平臺,甚至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跟蹤和分析用戶的個人資料(除此之外,再加上良好的性能表現使我又回到了Firefox的陣營)。

隱私保護可能是Chrome不太容易與Firefox競爭的領域之一。谷歌的巨大財富來自在線廣告,而在線廣告建立於在儘可能多的設備上收集儘可能多的用戶信息的基礎之上。以任何方式阻礙這一流程都會威脅谷歌的核心業務模型。

相比之下,Mozilla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其基礎是Baker在2007年撰寫的Mozilla宣言中的烏托邦理想。這一宣言圍繞自由軟件、互聯網的普遍自由訪問和互操作技術理念列出了10項原則。其中,第四項原則指出:“互聯網上的個人安全和隱私是基本權利,絕不能視其爲可選項。”(該宣言的2018年修訂版增加了關於人的尊嚴、寬容以及"公民話語權"的價值觀)

這份宣言的存在標誌着Mozilla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Mozilla基金會既是一個軟件開發商,又是一個激進主義組織,二者密不可分。

以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爲例,其中數千萬Facebook用戶的數據被暴露給政治諮詢公司。爲了抗議,Mozilla從Facebook撤下廣告,併發起請願書,要求Facebook修改其用戶隱私設置。Mozilla還通過代碼進行了反擊,構建了一款名爲Facebook Container的Firefox插件,該插件限制了社交網絡從瀏覽器收集用戶數據(例如在其他選項卡或窗口中打開的網站)的能力。

Mozilla一直在加大對各種用戶跟蹤技術的對抗力度,這類技術的一個例子就是第三方(或跨站點)Cookie,也就是一個站點在瀏覽器中放置的文件,用來查看某人訪問的所有其他站點。2018年8月,Mozilla推出了增強跟蹤保護功能,它是該瀏覽器實驗性預發佈版本中的一項可選功能,後來成爲了主流版本中的可選功能。在今年9月,Mozilla已默認啓用了屏蔽功能。除了第三方Cookie之外,Firefox瀏覽器現在還屏蔽其他跟蹤器,例如在線廣告中的代碼以及互聯網上無處不在的社交媒體“共享”按鈕。

就像人們預想的那樣,谷歌的反應沒那麼積極。八月份,它站出來反對屏蔽第三方Cookie,認爲這將鼓勵營銷人員設計更隱蔽的用戶跟蹤方式。比如,指紋識別的方法會收集你在計算機和Web瀏覽器上的特定設置(例如已安裝的插件),以開發出唯一的標識符。而Firefox 70的最新版本也包含了指紋識別屏蔽功能。

但在隱私保護方面Mozilla並不是孤軍奮戰。至少蘋果公司對Safari中的跟蹤器屏蔽技術也抱有同樣的積極性,並將其作爲自家手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的賣點之一。

讓更多人聽到

Baker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爲最好的做法就是儘可能保持安靜”,"在幕後做好所有事情,不要打擾或告訴別人。"在過去的18個月中,隨着用戶對安全風險的意識和憂慮越來越大,這種情況開始改變,Mozilla在隱私方面發出了更多的聲音。

除了默認開啓跟蹤保護外,最新版本的Firefox還引入了"隱私保護"儀表板,按類型詳細列出了過去一週內所有被阻止的跟蹤器。用戶還可以單擊瀏覽器頂部的按鈕,查看每個網站上被阻止的所有跟蹤器。

隱私保護儀表板會跟蹤一段時間內被阻止的所有跟蹤類型,並說明每種類型的工作機制。

Mozilla向用戶提供的不只是單純的統計信息,它還提供瞭解釋說明,清楚地描述了不同類型的跟蹤器的功能。Deckelmann認爲,爲用戶簡化複雜的信息是一項重大挑戰。"這是一個常見的工程問題。你做了所有這些事情,然後如何將其轉化爲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故事?"她說。“對我而言,現在的重點是:把重心放在這些事上,並幫助人們真正瞭解互聯網的狀態。”

Mozilla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瞭解瀏覽器在後臺的運行情況,還可以幫助用戶調整這些設置。之前大約一年的時間,高級跟蹤保護一直是用戶可以啓用的選項,然後Mozilla開始默認啓用它。如果該功能導致網站出現異常,用戶仍可以禁用。他們還可以啓用更嚴格的級別來阻止更多的跟蹤技術,但可能會因此影響網頁的運行方式。

“我們在Firefox中嘗試做的事情,是讓所有人都有更大的能力來控制自己的在線生活,"Baker說。"你應該對自己的經歷擁有一些主導權,不應該全部交給大型組織來決定。"

如果只有4%或5%的互聯網用戶使用這些隱私保護工具,那麼這些工具又有什麼意義呢?Deckelmann說:“我們正在努力宣傳自己,幫助人們重返Firefox”,“但是我們還有其他工作要做,涉及到很多政策的制定,並且要推動互聯網朝着有利於用戶的方向發展下去。”

Mozilla仍走在激進組織的道路上,推動着諸如互聯網中立法規和Facebook隱私變革之類的改革。它還在努力建立新的技術標準,例如使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更難查看瀏覽器訪問網站。

在產品方面,Firefox還充當了一個測試平臺,用來驗證針對互聯網其他方面的隱私保護措施等技術。Deckelmann說:“我們希望我們創建的這些技術都被所有瀏覽器採用。”

Mozilla和Firefox的理想是讓人們接觸到更多信息,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交流,而不是爲某家企業帶來財富。這款瀏覽器於2004年開始流行時,受益者不僅是Mozilla。彼時它對老牌巨頭髮起了挑戰,迫使其開始改進並激勵新的玩家加入了競爭,從而幫助了整個互聯網。十五年後,Firefox在Chrome和Safari旁邊顯得微不足道,但它仍在推動開放性和安全性的新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所有互聯網用戶。

原文鏈接: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428050/firefox-at-15-its-rise-fall-and-privacy-first-renaissanc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