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挑戰橫亙在前,區塊鏈距離大衆普及還有多遠?

雖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已有十一個年頭,但仍然面臨着很多挑戰,這些挑戰有的來自技術本身,有的來自應用層面。目前區塊鏈創新只侷限在很小的領域,區塊鏈本身的可擴展性問題、媒體的大肆炒作、加上投機商囤積加密貨幣賺取收益都讓這個新興技術飽受詬病。

本文將分別從技術和應用兩個角度,分析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目前面臨的挑戰,希望以此揭開圍繞在區塊鏈技術周圍的神祕面紗,帶領讀者深入觀察區塊鏈應用面臨的障礙和挑戰。

可擴展性有待提升

比特幣目前面臨的主要瓶頸是其作爲數字貨幣的可擴展性較差。用Prashant Ram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比特幣要作爲一種現實貨幣,必須每秒能處理記錄上千條交易。

世界著名的跨國金融服務系統VISA目前每秒可處理4000筆交易,而且在壓力測試下,交易數量每秒甚至能達到47,000筆。相比之下,比特幣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爲比特幣的區塊鏈每10分鐘才能產生一個區塊。

另外,比特幣還有容量限制。中本聰最初設計比特幣時,已經對區塊容量設置了限制,即單位區塊容量不能超過10MB。爲了保存賬本信息和所有交易驗證(隨着信息的積累,區塊容量越來越大)的時間信息,加密貨幣的交易量設有硬性限制。

還有,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幣總量也是有限的。當2100萬個比特幣全部被挖完,全部在市面上流通時,不會再有新的比特幣產生。Ram認爲,所有這些限制決定了比特幣在現有條件下不可能成爲主流的交易貨幣。

Blockgeek社區的解釋更簡練。加密貨幣普遍存在的可擴展性難題主要在於不僅每筆交易存到區塊裏要花時間,而且達成共識也要花時間。

在比特幣和以太幣機制中,只有當礦工將交易數據輸入到區塊裏,交易才能繼續進行。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而且一種加密貨幣越流行,交易所需的時間就越多。

雖然也有很多其他比特幣替代品嚐試解決可擴展性的問題,但很多國際機構都認爲加密貨幣要想成爲取得傳統法定貨幣的地位,可擴展性問題仍然是最大障礙。2018年,瑞士的國際清算銀行發佈了一項報告,深入探討了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

報告說,在現今的經濟條件下,法定貨幣通常由中央銀行和私人銀行組成的公私合營機構發行。這裏涉及到兩套系統,法定貨幣的信任機制由中央銀行負責擔保,中央銀行通過資產控股和操作規程爲儲備金提供安全後盾。

但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基礎上的加密貨幣也是去中心化的,只能所有參與其中的人或者礦工充當信任的代理人。這種信任不受政府支持,不確定性必然會增加。

報告還說到,在區塊鏈上更新賬本信息還容易受到出現交易堵塞,這進一步加劇了區塊鏈的可拓展性問題,也對其大規模應用的實現構成了障礙。在加密貨幣機制(以區塊鏈爲基礎)中,新的區塊只能隔一段預先指定的時間被挖出來,這樣才能限制任意時間點上添加到賬本的交易數量。

當交易量不斷增加,超出新增區塊的最大容量時,整個系統就會發生“堵車”,然後不斷有新的交易排起長隊等待驗證。當交易需求達到容量上限,手續費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飆升,導致支付系統中斷。

以比特幣爲例,它的擴展性較差,穩定性不高,而且流通供應有限,再加上信任必須依靠事先擬定的合約執行,所有這些特點都讓其流通缺乏一定的彈性,因此它不可能像法定貨幣那樣容納足夠多的交易量,同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大衆普及性有限

雖然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已有十年,但直到2014,它們才真正引發世界的關注。專欄作家Rita Trichur認爲,加密貨幣之所以得不到大規模應用,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創建加密貨幣共享經濟的激勵機制。Trichur認爲加密貨幣的財富只集中在幾個人手中,只有這些人得到了市場的眷顧。這是現在普遍存在的投資策略,加密貨幣的通俗叫法是“hodling”。考慮到有人對這個叫法可能不熟,Trichur想到另一個表達“hold on for dear life”,就是指人們囤積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以獲取投機性收益。

Trichur表示,很多被稱爲“鯨魚用戶”的小型投資者,現在手裏囤積的比特幣數量能佔到所有流通量的40%。

而且,Trichur還提到,加密貨幣遠遠成不了大衆貨幣,因爲它的價格太貴,而且交易手續費也非常高,這些都阻礙了它的普及。

Vikram Sadhya和Harshali Sadhya聯合撰寫的一篇文章認爲,知識是最大的障礙,人們普遍對技術缺乏正確理解。兩位學者指出,這種知識的匱乏導致技術應用無法充分實現。人們看不到技術應用帶來的好處,也看不到切實可行的應用案例。

文章還提到,現在人們對區塊鏈的整體看法,就是把區塊鏈技術看得過於複雜,所以不足以激起大家的興趣。跟大多數新科技一樣,企業層面仍然缺乏意識,就連企業高管都對區塊鏈的應用興趣不大,他們在區塊鏈投資中看不到巨大的回報。

51%算力攻擊

區塊鏈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51%的算力攻擊Jennifer J. Xu在她的《區塊鏈能免疫所有的惡意攻擊嗎》一文中提到,如果一個礦工節點的計算資源超過其他所有的網絡節點,就能夠支配交易的驗證流程,讓交易生效,從而對整個區塊鍊形成控制。這個時候,51%算力攻擊就會發生。

算力攻擊一旦發生,意味着單個實體能夠完全控制區塊鏈網絡中的大部分挖礦算力,也就有能力操縱區塊鏈。去年就發生很多51%算力攻擊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以太坊經典計算平臺遭遇的算力攻擊。以太坊經典是以太坊的一個分叉,2019年1月5日曾遭遇51%算力攻擊,攻擊時間持續3天,直到1月8日才結束,最終損失金額約110萬美金。

截止目前,針對51%算力攻擊,我們應對的方法非常有限,也沒有萬無一失的機制能避免單個實體控制大部分區塊鏈情況的發生。

極易被暗網利用

比特幣最臭名昭著的應用就是暗網,這也是比特幣最早期的應用領域。加密貨幣不受監管的特點以及“區塊鏈地下網絡”容易成爲滋生犯罪的溫牀。利用技術,罪犯能更容易危害社會和他人。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受到犯罪組織的青睞,是因爲它允許使用假名。假名機制相當於爲罪犯提供了安全屏障,他們不用擔心被警方識別,可以肆無忌憚地從事非法活動。據紐約《彭博商業週刊》的撰稿人Olga Kharif統計,比特幣在暗網黑市的流通很廣,從毒品交易到兒童色情製品交易均有涉及,而且今年的交易金額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10億美金。

在所有的暗網黑市中,Hydra網站目前是已發現的最大的一個。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Chainalysis發佈的報告顯示,毒品交易目前是暗網市場中最突出交易類型,但兒童色情製品和失竊的信用卡信息需求也很高。

比特幣是暗網黑市中最流行的加密貨幣之一,流行程度僅次於2014年4月推出的門羅幣。對暗網黑市進行限制或取締非常難,因爲執法部門關閉一家,就有另一家起來代替,而且代替者的匿名性和安全性比原來更高級。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非法交易的數量增長很驚人,但2019年,非法活動佔所有比特幣交易活動的比例不足1%,相較於2012年的7%下降了不少。使用加密貨幣購買非法商品和服務還不是區塊鏈技術構成的唯一風險。2019年6月,“比特幣中本聰願景”項目區塊鏈的匿名用戶在不可篡改的賬本上添加了不少涉及兒童色情和性虐待的圖片,這次內容交易通過手機支付處理軟件Money Button進行。

這意味着,個人可以通過支付軟件在區塊鏈上傳圖片。科技網誌Gizmodo的記者Ehrenkranz表示,關於兒童性虐待的圖片上傳到區塊鏈的事件,這不是第一次。2018年3月,德國的研究人員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上發現近16,000份文件,文件裏的鏈接指向TOR網站中隱藏的兒童色情圖片。TOR網站作爲暗網常用的一個入口,裏面有很多未成年人的裸照圖片。

Ehrenkranz認爲,由於區塊鏈賬本的不可篡改性,它往往成爲暗網儲存非法圖片和鏈接的倉庫,這一點足以引發人們的擔憂,也讓人們意識到非法內容可以永久添加在賬本里。未來,區塊鏈有可能需要主機攜帶更強大的審覈功能,同時製作黑名單確保非法內容禁止傳輸,尤其是查看。

私有鏈牟利

私人公司及相關利益團體可以利用區塊鏈爲自己牟利。私有鏈和企業鏈能通過數據槓桿,對公衆隱瞞重要信息。

這意味着,任何展示給問責機構、民間團體或公民羣體的數據都存在私有控股者篡改或失誤處理的風險,因爲只有他們掌握着問題數據。

如果公衆不管用什麼形式都無法得到數據訪問權限,那這個不可篡改的賬本確實是有害的。公民的權利應該受到法律保護,所以在發展技術創新的同時,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免費的技術使用權限。

目前只有公有鏈存在絕對的透明度,因爲公有鏈不受某個單一的實體控制。如果私人公司利用私有鏈隱瞞不實信息,以保護既有的自己的利潤和市場股份,那麼應該對私有鏈採取限制或反干預措施,維護責任制和透明度的原則不受侵犯。

數字鴻溝

作爲一項數字技術,區塊鏈之所以無法大規模普及還存在數字鴻溝的因素。這裏所謂的“數字鴻溝”是指有權使用這項技術的人與無權使用這項技術的人之間的鴻溝。

很多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或能力提供高帶寬的網速或數字信息的訪問權限。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目前全球仍有3億多年輕人(年齡在15到24歲之間)無法上網。當其他地區的人對互聯網的重要信息司空見慣時,他們壓根沒有接觸的機會。

如果沒有可持續的、性價比高且長期的解決方案作擔保,所有藉助區塊鏈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計劃都相當於空中樓閣。

聯合國各個機構正在積極努力消除數字鴻溝。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創建了一個新方案,新方案叫做“Project Connect”,目的是通過衛星圖像、機器學習、區塊鏈和數據科學等手段繪製出全球學校的信息圖。

藉助實時數據,政府和網絡服務商能夠從“Project Connect”中定位那些無法連接互聯網的學校。這些圖譜反過來也能方便合作商與這些學校建立網絡連通。

區塊鏈的作用主要是通過P2P網絡記錄信息,也能讓網絡更加透明,問責機制更完善。透過區塊鏈,用戶能更清楚地知道捐贈的網絡如何連通到更多的學校,以及每個連通學校的網速是多少。區塊鏈還能管理學校和網絡服務商之間的協議。

如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通過連通所有學校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上網,他們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觸到更多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數字鴻溝就可以慢慢消除。

執法瓶頸

當我們執行與區塊鏈相關的權利和法律時,會遇到很多問題。由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區塊鏈節點分散在全球,尤其追蹤非法活動時,要關聯信息到某個人會異常困難。

從法律管理角度看,這裏還會摻雜政府與政府之間管轄權交叉的問題。另外,在一些洗錢活動和恐怖主義融資管控不嚴的地方,加密貨幣的大玩家和窮兇極惡的罪犯往往還會勾結起來。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同時意味着,在國際層面,區塊鏈的運作方式往往缺乏統一的中間人進行監督和管理。

如果涉及到偷稅漏稅、洗錢、網絡黑客等其他數字犯罪,圍繞區塊鏈網絡的匿名性和假名性,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加密貨幣門羅幣的加入,讓人們很難追蹤資金的來源和走向。

結論

雖然區塊鏈技術已十年有餘,但十年期間並沒有太多的大衆關注度,仍然存在各種複雜的挑戰需要克服,距離區塊鏈消除數字鴻溝,產生全球性影響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除了黑客威脅、數字攻擊、暗網犯罪等障礙,很多地區有色人種和婦女的信息普及還面臨着更大的障礙。

伴隨着可擴展性和潛在的網絡環境問題,似乎還有很多消極的東西需要我們應對。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技術在克服挑戰之路上不斷演進的過程,這一點很重要。

這些障礙並沒有阻止世界糧食計劃署,沒有阻止聯合國,也沒有其他企業的行動。它們一直沒有放棄技術應用的普及,一直在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斷靠近。

作者介紹Laura Marissa Cullell,聯合國和平大學文學碩士,主修國際法和人權專業。

原文鏈接7 Real World Challenges &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Blockchain Tech and Cryptocurrencie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