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入華三問”

如果我們將開源社區比作一個數字王國,可以發現,我們正處在一個逐漸分化的歷史階段中——

在開源文化興起之時,一直處於全球性統一的狀態。其中既有思想上的一致性,比如在無國界的數字世界裏,存在着衆多國家和企業,乃至無名代碼英雄的貢獻。也有管理上的一致性,來自各國的極客們按照對社區貢獻的多少來參與共治。

衆所周知,美國的一道禁令正在給這一世界建起圍牆,來自伊朗、俄羅斯、中國的工程師和IT企業正在被隔絕在不少社區之外,而爲了應對複雜度越來越高的變局,也有開源社區開啓了裂變。比如前不久盛傳的:著名“同性交友網站”GitHub要來中國成立子公司了。

這被看做是一場“曲線救國”,通過入華來規避美國政府的限制令。GitHub的中國化到底出於何種目標,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而在尋找這些答案的同時,我們最終要回到一個核心視角——擺在中國開源社區面前的,究竟是怎樣的待解方程式?

第一問:GitHub入華是“天降正義”還是商業驅使?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有另一種提問方式:今天究竟是中國離不開GitHub,還是GitHub離不開中國?

唯有解釋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明白,所謂的開源平臺禁止令究竟是短期陣痛,還是長期效應。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開發者與中國市場,對於GitHub乃至全球開源社區,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力量。

首先從貢獻層面,GitHub 2019 年 Octoverse報告顯示,GitHub 目前在全球已有超過 4000 萬開發者用戶,其中 80% 來自美國之外的地區,而中國開發者在GitHub分叉和克隆開源的速度增長了48%,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重要市場。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際開源項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阿里、騰訊、百度均已進入 GitHub 全球公司貢獻榜。

其次,GitHub成爲被政治因素裹挾的工具被出口管制,但它同時也是一個需要發展壯大的商業組織。2018 年,微軟以 7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公司,並一直試圖扭轉GitHub持續虧損的經營問題,其中面向企業的付費服務GitHub Enterprise就是其重要收入來源。

而日前GitHub Enterprise已經通過了一項名爲GB18030的中國標準,很顯然爲在中國開展業務做好了準備。如何規避來自美國的政策風險,GitHub與中國企業的着急程度恐怕不相上下。

儘管在震盪的局勢中,GitHub並沒有真正對來自中國的賬戶實施限制,但此前對對伊朗、克里米亞等地的賬戶進行毫無預警的斷供,顯然也加大了開發者對註冊在美國的GitHub的不信任情緒。

第二問:GitHub的中國化可能遭遇哪些挑戰?

前面我們看到,無論是背後的金主爸爸微軟,還是GitHub自身,都無法做到棄中國而不顧,並且在早些時候,CEO 埃裏卡路佈雷西亞 曾多次來訪中國,與北京、深圳兩地的開發者聚會試圖增進感情。而GitHub有可能設立中國子公司的消息傳出,坊間的態度也以“強烈支持”爲主流。

但GitHub的中國化真能如願以償地順利實現嗎?

如果對方只是將服務器放在離中國開發者更近的地方,比如香港或新加坡,那麼除了訪問服務器的體驗更好一點,政治上的風險並沒有完全解除,服務依然有可能隨時中斷。

但如果參照日本GitHub的模式,直接在中國大陸成立一家由中國法律法規體系監管下的公司,就不得不面臨三個問題:

1.如何管理中美兩國轄區的計算機代碼數據庫?

屆時會不會有一部分項目代碼無法在不同區域內自由訪問?區域查看權限是否仍然會受到相關政策的約束?顯然,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尋找到解決方案的,和Facebook籌謀多年的入華計劃一樣,即使打造了“中國女婿”的人設,也必須將這些難啃的骨頭一一粉碎,顯然,GitHub還並沒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參照。

2.如何平衡本地監管制度與開源項目的合理性?

我們知道,GitHub乃至開源社區基本都扛的是“自由”大旗,其願景——無論你說什麼語言、來自哪些平臺,GitHub 都將是你永遠的家——恐怕在中國運營時必然會因一定的監管而打折扣,從而進一步削弱自身的影響力。

3.如何在開源軟件國產化的大趨勢下突圍?

無論GitHub或GitLab,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開源軟件自主化的問題。一方面,中國的許多商業軟件在開源社區中直接“拿來”,一旦出現代碼污染,相關軟件也很難偏安一隅。而且享受了相關好處,也需要付出相應的義務,比如在開源協議GPL中就規定了只要採用了開源軟件的接口,就必須對自身代碼也進行開源。這意味着我國企業一旦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相關獨立創新,也將面臨知識產權不清的難題。

所以近兩年來,開源代碼的國產平臺正在國家的鼓勵下日漸崛起,比如阿里雲Code、騰訊雲開發者平臺、百度效率雲、華爲開源代碼託管平臺、碼雲、碼市等都在逐漸獲得青睞,等待着某一日能夠成爲“備胎”甚至正式上位。而得益於中國科技生態的快速演進,這些國產開源平臺也承載了不少重量級項目,並提供保姆級的訓練營、軟硬件資源扶持等,這使其更容易吸引本土消費者。

GitHub入華後,能否讓“情懷粉”真正沉澱爲社區貢獻者,恐怕還有不少艱鉅的任務要做。

第三問:中國開源社區向何處去?

開源精神與地緣政治的矛盾與碰撞,這對於全球軟件開發者來說都是一個新問題,甚至國際開源社區組織本身,也需要在困惑中尋找答案。

我們可以看到,GitHub這樣的最大託管平臺已經意識到問題並做出了一些努力,未來還將在中國開展更多的 meetup,並與高校合作在教學中使用GitHub。

但這些努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信息產業的“自主替代”。也就是逐步淘汰國外硬件和軟件,轉而採用國內替代產品。其中,既包括一些正託管在 GitHub 上的開源項目,也包括GitHub這樣的平臺本身。

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在 5 月底發佈的《開源項目風險分析與對策建議》中就提到:長遠來看,中國必須建立開源項目託管平臺,並以更開放的方式吸引全世界的開源愛好者。

業內有個玩笑:哪天 GitHub 倒閉了,中國的 AI 將會倒退五年。因爲我們所用的很多 AI 計算框架都是基於國際開源代碼發展而來。但目前我們也看到,在華爲、百度、阿里這樣的智能領軍者開源生態中,有不少AI領域的項目較受歡迎。而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設施領域,也形成了立體化、全面的項目佈局。

除了發展國產開源平臺之外,在國際社區中具備貢獻度和影響力的頭部科技企業,也應該更多地參與基金會的工作,藉此爭取話語權,讓國際開源組織更多地聽到來自中國企業的聲音,避免受到不合理的待遇。直到有一天,將來世界上最普遍的新應用是通過中國市場、中國開發者去支撐的話,纔有可能讓中國力量對全球開源文化造成很大的影響。

總體而來,儘管開源社區的“分裂”局面正在開啓,但全球化、高可信、注重公平和效率的開源社區,依舊是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這個角度看,大小局勢衝突,都無法改變這個“分久必合”的規律。開源事業是全球性的事業,不應該受到某個國家的片面約束,這是開源社區要努力的事情。而獨立自主可控的開源社區,也是中國開發者和企業必須共同合作去解決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