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盛宴(四):銀行的物聯網應用

導讀:這是系列文章之一。本系列梳理了國內外銀行信息化歷程,包含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端、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應用情況。

一、物聯網技術發展簡介

物聯網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是一個結合了物品編碼、RFID和互聯網技術的解決方案。當時基於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物聯網)。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峯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定義和範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範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爲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當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爲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2009 年 8 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無錫考察傳感網產業發展時明確指示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並且明確要求儘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

2016年10月31日,世界物聯網無錫峯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物聯網將以其顛覆性變革、全面性滲透,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倡議建立“營造一個物聯網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物聯網已經逐漸成爲多種學科和技術的融合。2018年11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Gartner研討會上,該公司提出了2018年至2023年間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物聯網發展趨勢:人工智能;社會、法律和道德;經濟學和數據經紀;智能網格;物聯網治理;傳感器創新;可靠的硬件和操作系統;新物聯網用戶體驗;芯片創新;新無線網絡技術。

如今,物聯網設備數量正在迅猛增長。據Gartner早期預測,物聯網設備將在2019年達到142億個,到2021年將增長到250億個;而根據IDC的一項新預測估計,到2025年,將有416億臺物聯網設備,並將產生79.4 ZB的數據。

二、國外銀行的物聯網應用

2015年10月,萬事達卡推出了一個名爲“Commerce for Every Device”計劃,也就是致力於讓所有的消費電子產品變成一臺有支付功能的設備。2016年,在CES展會上,萬事達卡宣佈攜手位於舊金山的Coin公司將支付功能引入可穿戴設備。同年,萬事達卡還宣佈與Fit Pay, Inc合作,將萬事達卡數位支援服務(MDES)與Fit Pay平臺整合,還將結盟Wearatec等市面上的創新設備製造商,使得萬事達卡感應式支付的服務可更完善的建置於穿戴型或其他物聯網設備上。

2017年,美國銀行與Fitpay合作推出可穿戴支付設備,推出數字錢包計劃,改計劃使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製造商能夠爲其產品增加非接觸式支付功能,幫助消費者快速支付,或者是通過美國銀行的ATM辦理業務。 Capital One 於2015年公佈了與AWS合作,探索AWS Alexa的金融應用。2016年,Capital One提出了業務設計原型,2017年,雙方完成了Capital One 基於Alexa的智能語音銀行助手,第一階段實現瞭如下功能:信用卡賬單支付、信用卡餘額查詢、儲蓄賬戶餘額查詢、列出近期消費記錄、查詢信用卡可用額度、查詢信用卡賬單到期日、賬戶信息概況/總覽等,之後擴展到包括信用卡還款和支票賬戶使用等功能。

2015年6月,巴克萊銀行推出了“可穿戴”支付三件套:手機背面的 NFC 貼紙(也可以把它貼在任何地方)、鑰匙掛墜、可穿戴手環,這三者都支持非接觸式支付方式(Contactless Payment)。巴克萊銀行同時還推出了支持多張銀行卡的移動端APP bPay 錢包,通過bPay ,用戶可以在手機APP上進行轉賬、查看消費記錄、管理多個支付設備和多張銀行卡,bPay 的移動支付配件不僅僅可以用於巴克萊銀行,只要是英國發行的 Visa 和萬事達借記卡、信用卡都可以使用。

位於羅馬尼亞的Idea Bank運營着一個車隊,每輛汽車都配有一個安全保險箱和一個ATM機,可以隨時上門爲客戶提供服務,而不需要客戶到銀行辦理業務。該銀行數據顯示,一臺移動式汽車自動取款機的平均存款比分行高出三倍。加拿大的Blueshore信貸聯盟探索在汽車擋風玻璃上顯示財富管理應用程序的可能性,以便乘客在開車過程中可瞭解其投資組合。富國銀行也嘗試開發基於汽車裏的設備提供與銀行客戶經理視頻會議的想法,福特公司也將亞馬遜的Alexa融入到汽車系統中,汽車也許會成爲銀行運營物聯網技術提供服務的重要載體。

三、國內銀行的物聯網應用

國內也有很多銀行嘗試了物聯網應用,篇幅所限,僅舉幾例以供讀者參考。

(一)建行

2017年7月,建行上海市分行與華米科技、上海交通卡公司共同推出首款集金融支付、交通出行與健康運動於一體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龍支付米動手環”。手環將藍牙通訊技術應用於金融支付,適用於目前幾乎所有智能手機,而不再受制於手機型號和NFC功能,更具有普適性。只需與建行客戶端配對後添加建行雲閃付龍卡,手環便可和帶有銀聯雲閃付標識的硬件設備進行互動,用戶可以便捷地在POS機上“刷手環”消費,並能在ATM機上“刷手環”取款。同時,手環還是一張公交卡,用戶佩戴手環後就能在上海地鐵、公交、輪渡等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擡腕支付。

2019年初,建行深圳分行聯手深圳交警,打造智慧交通出行計劃,在深圳交警“星級用戶”服務平臺上線“無感支付”功能,將銀行卡與建行無感支付綁定,車牌就相當於銀行卡。通過該項目,建行用戶出入深圳1500多個與建行簽約的智慧停車場時,無需停車,系統會識別車牌自動扣費;在深圳中石化科技園南、普濱服務區等加油站加油時,加滿即走,全過程自動扣款;在深圳小貓洗車、五分鐘洗車等洗車場裏,可自動識別車牌自動扣款。

(二)工行

2017年6月,工行自主研發的“工銀物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成功上線。工行使用物聯網技術,在四川分行某企業原酒融資業務風險管理中,通過部署抵押物RFID封簽報警,押物變化報警,抵押物周邊區域出入監控報警,實現報警信息自動收集和風險監測預警,同時,爲信貸管理員提供通過PC、手機實現對融資押品的遠程、實時、直接監控;在四川分行某小生產企業的融資業務,採集企業開工情況、車間人員密度、企業水電錶信息,準確掌握中小微企業授信“三表”和“三流”信息,爲信貸准入、盡職調查、貸後監測預警提供客觀及時手段。物聯網金融破解小微企業信用評估的難題,進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在江蘇分行金庫智能化建設中,通過在金庫綜合運用RFID等電子標籤、容器貨架等智能設備,使用身份認證、定位物聯網技術,引入新型貨架,支持實物查找、盤點、交接、流轉全過程智能管理,提高庫房存儲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在2017年初,試水"物聯網金融",推出全國首個家庭銀行,藉助智能電視爲用戶提供各類在線銀行專屬服務,結合大屏交互技術和O2O場景創新零售銀行渠道和服務模式。

2018年1月18日,興業銀行與科大訊飛、京東金融(後改名京東數科)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宣佈三方聯手成立"AI家庭智慧銀行聯合實驗室",建立"金融智能語音硬件產業聯盟",並推出合作的階段性成果——“興業銀行智能金融叮咚音箱”,可爲零售客戶提供賬務查詢、信用卡在線分期、客服等服務。

2018年9月,興業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將物聯網高科技手段應用於供應鏈金融業務,實現平行進口汽車控貨融資業務的物聯網監管。傳統控貨融資監管需要手工登記臺賬、人工現場巡庫,效率低下、易出錯漏、人力成本高、信用風險大、預警不及時等,業內甚至出現過多次重複質押等風險事件。採用物聯網監管技術後,可將監管設備與指定車輛綁定,並在指定區域設置電子圍欄,即可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實時監測綁定車輛的位置信息及移動軌跡,配合7*24小時報警功能及數據整理功能,用科技手段提升控貨融資業務的效能。

(四)招行

2018年7月,招行與360聯合推出了一款專門給兒童設計的智能儲蓄罐“小招喵智能儲蓄罐”。孩子可以通過儲蓄罐上的小屏幕看到家長髮送的零花錢,該小屏幕還可以當做智能手錶佩戴。通過與孩子約定獎勵計劃,從小培養財商,家長們可以增強與孩子的親自互動與感情。“小招喵”智能存錢罐是招行首次試水智能硬件,並用IP化運作,可連接招行APP、招行儲蓄卡等銀行常用的介質。

四、關於對銀行物聯網應用的思考

從架構角度來講,物聯網設備處於整體架構的最邊緣位置;當應用於外部服務時,則是與客戶接觸的“最後一公里”。隨着硬件、雲計算、5G等技術的進步,物聯網從最初設備層面的簡單連接,逐漸走向具備一定數據處理能力的“邊緣計算”方向。

目前各大行已經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到智慧銀行的建設中,用於完善物與物、人與物的連接和協作。四大行紛紛推出了“無人銀行”,“無人銀行”是一個很好的科技試驗和示範區,而“無人銀行”主要是以智能設備爲主,其連接基礎也就包括物聯網技術。

總體而言,可聯網設備的數量在迅速增長,但是銀行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仍在探索期。物聯網技術能夠爲銀行提供廣闊的延伸能力,如今在“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與數字中國相關的建設工作中,物聯網在提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

互聯網巨頭們對市場的瓜分早已經從線上打到線下,物聯網技術能夠幫助企業更迅速地感知客戶、感知需求、積累信息,結合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設備是新的必爭“接觸點”。物聯網技術儘管有了不少案例,但是在金融行業的整體架構中依然作用有限,對於物聯網技術,銀行需要結合“邊緣計算”進行更具前瞻性的規劃,研究如何通過智能設備無限接近、瞭解客戶。

參考資料: 1.《Gartner發佈物聯網技術十大戰略和趨勢》,2018-12-09,騰股創投翻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2018-2025年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量將以28.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19-06-24,電子發燒友。 3.《萬事達卡與Coin合作 將支付功能引入可穿戴設備》,2016-01-08,天極網。 4.《萬事達卡宣佈與Fit Pay共同開發可穿戴支付設備》,2016-11-23,老貓,可穿戴設備網。 5.《零售銀行中物聯網的新案例》,2018-03-24,電子發燒友。 6.《物聯網改變零售銀行業務的8個應用案例》,2018-03-07,物聯之家。 7.《上海建行正式發售龍支付米動手環 試水金融物聯網》,2017-07-27,許兵,中國新聞網。 8.《物聯網金融創新 助力工行智慧轉型發展》,2018-02-11,胡稚弘,中國金融電腦。 9.《興業銀行與科大訊飛、京東金融宣佈成立"AI家庭智慧銀行聯合實驗室"》,2018-01-18,零壹財經。 10.《科技創新,服務市場,興業銀行打造“物聯網”平行進口汽車供應鏈金融競爭力》,2018-12-06,搜狐網。

作者簡介: 付曉巖,《企業級業務架構設計:方法論與實踐》圖書作者,原國有大行資深業務架構師,負責業務架構設計、項目管理,熱衷新技術探索與實踐,具有豐富的銀行業務經驗和企業級項目業務架構設計經驗,曾主導客戶關係、金融市場、同業、資管、養老金等多個領域核心系統的業務架構設計,現就職於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即將發行新書《銀行數字化轉型》,將通過對銀行信息化歷程的回顧、對新技術的思考,應用企業架構方法,從企業管理和技術設想兩個方面闡述了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並對轉型後的銀行形態進行了預估。書中給出了筆者自己對數字化的定義和度量方法,區分了信息化和數字化兩個技術發展階段,使對數字化的理解更爲清晰,可供銀行業及其他行業踐行數字化轉型借鑑。公衆號:曉談巖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