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得連寫blog的時間都沒有了”

印象裏,熊節形容某人特別忙的時候,喜歡說那人“忙得連寫blog的時間都沒有了”。我以前對這句話並沒有太多的感觸,這兩個月忙下來,才知道自己也掉進了這個不寫blog的怪圈——兩個月裏,我甚至連到blog上看一眼的工夫都擠不出來了,更別說寫blog了。

其實,我只把自己的blog當作一個記錄心情以便與大家交流的公開的日記本,以前多半遵循着有感覺就寫兩篇,沒感覺也不必無病呻吟的原則,寫寫停停,blog上倒也沒有落下大段時間的空白。可這兩個月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許多時候我是肚子裏積攢了不少話想說出來的,但就是沒心情寫blog,因爲一坐在計算機前,我就條件反射似地想起,還有其他許多更重要的事情沒有做完,哪裏就輪到把時間花在這可有可無的blog上了呢?

但話說回來,“忙”在大多時候也只是一種心情或一種藉口罷了。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再怎麼忙,也不會忙到像美國總統或者演藝明星那樣需要由助手來安排和管理時間的地步。我說這兩個月忙,那多半意味着我在這兩個月裏還能找到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要是哪天我說自己不忙了,那差不多就可以證明,我已經徹底向芸芸衆生最爲津津樂道的低級趣味(昨天剛學了個英文詞組叫the voluptuous worldlings)繳械投降了。也就是說,“忙得連寫blog的時間都沒有了”這句話對我來說,必須翻譯成“因爲鼓搗着其他更帶勁兒的事情而沒有心情擠時間寫blog了”。

所謂“更帶勁兒的事情”,這也只能相對於我自己而言。我喜歡的不一定你就喜歡,你喜歡的不一定他就喜歡。人活在世上,能喜歡着自己的喜歡,而又不強求他人成爲自己的同好,這也許纔是最大的幸福吧?——算了,還是說說我這兩個月都忙了些什麼吧。

首先是找到了幾本難找的書,然後就自然而然地把大塊的時間扔在了比寫blog重要十倍的“閱讀”這件事上。比如說,我從國圖裏借出了Maxwell Perkins的書信集——Perkins這哥們兒是美國好幾代編輯人的崇拜對象,光把他親手發掘、編輯和培養過的作家名單寫在這裏...Conrad Aiken, Erskine Caldwell, F. Scott Fitzgerald, Ernest Hemingway, Ring Lardner, John P. Marquand, Thomas Wolfe...就夠唬人的了,他的書信集當然是熟悉他的思想,瞭解他的工作方法的最好渠道了——然後,我就像《西遊記》裏聽禪悟道的猴子那樣“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好一陣子。

其次是忙着寫一份書稿——既然已經答應了出版社,就應當拿出些言必信、行必果的勁頭來——兩個月裏,我不知在電腦前發了多少次呆,也不知在醜末寅初時揉了多少回眼,到這會兒,終於有些雛形可以交給出版社的編輯們“砍削割鋸”了,纔多少鬆了一口氣(離問世還早,書名和內容大家就先別問了吧,等到了合適的時間,我自然會在網上鼓譟宣傳的)。

更費勁的是,爲了給這本書裏增加些“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的妙處,我又花了三週的時間,畫了八張大幅面全綵色的漫畫,準備印在書中各章的開頭。想來有人會說,這些漫畫恐怕又是些譁衆取寵、喧賓奪主的東東。讓他說去吧,我自己還是會樂此不疲的:一方面,畫畫兒是我自己的業餘愛好之一,雖然沒經過專業訓練,但偶爾動動筆也多少會有些愉悅身心的功效;另一方面,讓技術書籍儘量輕鬆、活潑也是我自己始終追尋的大方向,絕不是哪個人動動舌頭就可以讓我改變初衷的。

順便多說一句,畫這八幅漫畫時,我第一次學着某些專業電漫師的樣子,實現了全電腦的無紙化操作。一個WACOM的繪畫板,配上Painter和Photoshop這兩種軟件,最終的結果還是可以讓自己滿意的(畢竟自己只是業餘水平嘛)。只不過,當初爲了省錢,我沒有按專家的建議選擇WACOM的專業繪畫板,而是買了WACOM的入門級產品430,畫起畫來,手上的感覺多少有些異樣。

好了,就嘮叨到這兒吧。兩個月來的第一篇blog,全當是給大家彙報一下工作狀況,總結一下思想認識。但願今後總能處在“忙”的狀態裏,同時也總能抽出時間在blog上嘮叨幾句。

 

發佈了7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4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