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统计相关系数:Pearson、Spearman秩相关系数、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

Pearson(皮尔逊)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也称为积差相关(或积矩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提出的一种计算直线相关的方法。

假设有两个变量X、Y,那么两变量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一: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二: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三: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公式四:

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以上列出的四个公式等价,其中E是数学期望,cov表示协方差,N表示变量取值的个数。


Spearman Rank(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Spearman Rank(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它是反映等级相关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假设两个随机变量分别为X、Y(也可以看做两个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均为N,两个随即变量取的第i(1<=i<=N)个值分别用Xi、Yi表示。

2.对X、Y进行排序(同时为升序或降序),其中元素xi、yi分别为Xi在X中的排行以及Yi在Y中的排行。

3.将集合x、y中的元素对应相减得到一个排行差分集合d,其中di=xi-yi,1<=i<=N。

4.随机变量X、Y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可以由x、y或者d计算得到,其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由排行差分集合d计算而得(公式一):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一

以下是一个计算集合中元素排行的例子(仅适用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表一

这里需要注意:当变量的两个值相同时,它们的排行是通过对它们位置进行平均而得到的。


Kendall Rank(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

在统计学中,肯德尔相关系数是以Maurice Kendall命名的,并经常用希腊字母τ(tau)表示其值。肯德尔相关系数是一个用来测量两个随机变量相关性的统计值。一个肯德尔检验是一个无参数假设检验,它使用计算而得的相关系数去检验两个随机变量的统计依赖性。肯德尔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当τ为1时,表示两个随机变量拥有一致的等级相关性;当τ为-1时,表示两个随机变量拥有完全相反的等级相关性;当τ为0时,表示两个随机变量是相互独立的。

假设两个随机变量分别为X、Y(也可以看做两个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均为N,两个随即变量取的第i(1<=i<=N)个值分别用Xi、Yi表示。X与Y中的对应元素组成一个元素对集合XY,其包含的元素为(Xi, Yi)(1<=i<=N)。当集合XY中任意两个元素(Xi, Yi)与(Xj, Yj)的排行相同时(也就是说当出现情况1或2时;情况1:Xi>Xj且Yi>Yj,情况2:Xi<Xj且Yi<Yj),这两个元素就被认为是一致的。当出现情况3或4时(情况3:Xi>Xj且Yi<Yj,情况4:Xi<Xj且Yi>Yj),这两个元素被认为是不一致的。当出现情况5或6时(情况5:Xi=Xj,情况6:Yi=Yj),这两个元素既不是一致的也不是不一致的。

这里有三个公式计算肯德尔相关系数的值

公式一:

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1

其中C表示XY中拥有一致性的元素对数(两个元素为一对);D表示XY中拥有不一致性的元素对数。

注意:这一公式仅适用于集合X与Y中均不存在相同元素的情况(集合中各个元素唯一)。

公式二:

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2

注意:这一公式适用于集合X或Y中存在相同元素的情况(当然,如果X或Y中均不存在相同的元素时,公式二便等同于公式一)。

其中C、D与公式一中相同;

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2-子公式1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2-子公式2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2-子公式3

N1、N2分别是针对集合X、Y计算的,现在以计算N1为例,给出N1的由来(N2的计算可以类推):

将X中的相同元素分别组合成小集合,s表示集合X中拥有的小集合数(例如X包含元素:1 2 3 4 3 3 2,那么这里得到的s则为2,因为只有2、3有相同元素),Ui表示第i个小集合所包含的元素数。N2在集合Y的基础上计算而得。

公式三:

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3

注意:这一公式中没有再考虑集合X、或Y中存在相同元素给最后的统计值带来的影响。公式三的这一计算形式仅适用于用表格表示的随机变量X、Y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下面将会介绍)。

参数M稍后会做介绍。

以上都是围绕用集合表示的随机变量而计算肯德尔相关系数的,下面所讲的则是围绕用表格表示的随机变量而计算肯德尔相关系数的。

通常人们会将两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制作成一个表格,例如有10个样本,对每个样本进行两项指标测试X、Y(指标X、Y的取值均为1到3)。根据样本的X、Y指标取值,得到以下二维表格(表1):

肯德尔相关系数表1

由表1可以得到X及Y的可以以集合的形式表示为:

X={1, 1, 2, 2, 2, 2, 2, 3, 3, 3};

Y={1, 2, 1, 1, 2, 2, 3, 2, 3, 3};

得到X、Y的集合形式后就可以使用以上的公式一或公式二计算X、Y的肯德尔相关系数了(注意公式一、二的适用条件)。

当然如果给定X、Y的集合形式,那么也是很容易得到它们的表格形式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二也可以用来计算表格形式表示的二维变量的肯德尔相关系数,不过它一般用来计算由正方形表格表示的二维变量的肯德尔相关系数,公式三则只是用来计算由长方形表格表示的二维变量的Kendall相关系数。这里给出公式三中字母M的含义,M表示长方形表格中行数与列数中较小的一个。表1的行数及列数均为三。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 · 访问量 1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