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常見術語解釋

在性能測試中常用術語有:響應時間、併發用戶數、吞吐量、吞吐率、TPS(每秒事務響應數)、性能計數器等。

1、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應用系統從發出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所有數據消耗的時間。該定義強調所有數據都已經被呈現到客戶端所花費的時間。

2、併發用戶數

     併發用戶數是指同一時刻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的所有用戶數量。

    一般情況下,可以參考如下的方法確定性能測試時的併發用戶數:

   (1)參考其他同類的產品。

   (2)分析歷史數據。

   (3)試上線運行。     

3、吞吐量

        在性能測試中,吞吐量是指單位時間內服務器處理的字節數,吞吐量的公式爲B/s,吞吐量的大小直接的體現服務器的承載能力。

         當系統沒有遇到性能瓶頸時,採用如下的公式進行計算:

                                                                          F=Nvu*R/T

          式中,F爲吞吐量,Nvu爲VU(虛擬用戶)的格式,R爲時間T內每個VU發出的請求字節數,T爲性能測試所用的時間。

     吞吐量在隨VU增長到一定數量時,軟件系統出現性能的瓶頸,此時吞吐量的值並不會隨着VU數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是趨於平衡。

4、吞吐率

    吞吐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從服務器返回的字節數,也可以指單位時間內服務器處理客戶提交的請求數,是衡量網絡性能的重要指標。吞吐率=吞吐量/測試時間。

5、TPS

      TPS表示服務器每秒處理的事務數,是衡量系統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6、點擊率

       點擊率是指每秒鐘用戶向服務器提交的HTTP數量。對於Web系統而言,點擊率是服務器處理的最小單位,點擊率的值越大,說明服務器所需要承受的壓力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點擊一次並不代表客戶端只向服務器端發送一個HTTP請求,客戶端點擊一次都會向HTTP服務器端發送多個HTTP請求,並且點擊率僅僅反映的是客戶端提交的請求數,不能表現服務器當前承受的壓力,因爲客戶端提交的請求服務器端不一定會全部的處理,有可能被服務器端拒絕,所以點擊率不能直接的反映服務器處理請求的能力。

7、資源利用率

        資源利用率是指服務器系統中不同的硬件資源被使用的情況,主要包含CPU利用率、內存利用率、硬盤利用率和網絡等。資源利用率是分析系統性能指標進而改善性能的主要依據,在配置調優測試中,通過比較調優前後系統資源的利用率來判斷調優的結果。

8、性能技術器

        性能技術器是描述服務器或者操作系統性能的一些數據指標。主要通過添加計數器來觀察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性能技術器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性能計數器、數據庫技術器、應用服務計數器等。

        計數器在性能測試中發揮着監控和分析的作用,尤其子分析同的可擴展性和對性能瓶頸的定位時,計數器的閾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思考時間

思考時間,也稱爲休眠時間,是指用戶在進行操作時,每個請求之間的時間間隔。對於交互系統而言,用戶不可能持續不斷的發出請求,一般情況下,用戶在向服務端發送一個請求後,會等待一段時間再發送下一個請求,在性能測試過程中使用思考時間來描述這段時間。


發佈了1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