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風險投資家眼中的Web2.0


如果像人們普遍相信的那樣,Web2.0預示了信息技術的未來,那麼Ray Lane的角色使其更有理由明白這一未來可能會怎樣。在2000年加入風險投資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成爲一名普通合夥人之前,他在軟件巨頭Oracle曾經做了八年的總裁和首席運營官。現在他反過身來在培養一系列新的公司,諸如Visible Path 和Spikesource這樣提供互聯網軟件服務的小創業公司。

近來他強烈地感受到,那種運用多年的銷售數百萬美元一套龐大企業軟件的傳統方法已經行不通了。他表示,要感謝Web2.0公司帶來的新浪潮,創新週期現在是6個月而不是3年,這就要求軟件成爲一種可以替代的服務。美國《商業週刊》硅谷辦公室的首席代表Robort Hof近來採訪了Lane,就Web2.0帶來的衝擊以及軟件業轉變方式這一主題請Lane發了自己的看法。

B:Web2.0對於人們意義側重各有不同,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L:2.0意味着很多東西,諸如爲更多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更好的寬帶使用,使用的便捷性,以及如RSS Feeds這樣的東西,但主要的是,用戶更爲自然的體驗。

B:你曾經談論過Web2.0服務正在從消費者服務轉變成企業服務。這一點上最有意思之處是什麼?

L:這一轉變只發生了一點點。並不是全部消費者應用都變成企業應用。而是消費者應用必備的特徵也要帶入企業應用中來,因爲它們也要受影響。你,作爲一個消費者,是你自己決定來使用一項技術。是你自己決定是否要去MySpace,而且你自己決定準備如何使用它。


B:對於企業應用來講這又意味着什麼?

L:在企業應用中最典型的是購買者爲使用者做決定:“你們都要用Windows桌面和Oracle財經系統”。現在,一個銷售員自己都可以選擇向Salesforce.com訂購,輸入數據,他要做的只是1個月支付50美元。個人可以自己來做決定,決定自己採取何種方式來使自己有更高的生產力。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未來會更多。

B:你在VisiblePath的董事會。那麼象VisiblePath這樣一類公司是怎麼賺錢的呢?

L:VisiblePath做的是面向企業的社會性網絡。它有一種非常私密的方法來實時管理你的人際關係,可以表明:在你的社會關係網絡中,誰跟你關係更密切了,誰逐步疏遠了。當我們將之擴展三或四個同事的時候,會突然發現在我的網絡中,我已經得到所有跟他有關係的人的聯繫方式,他們的Email等。

他們會告訴其他同事,現在一個企業就有5到6個人在一個網絡中。VisiblePath就會給他們打電話,“我們發現這些人都在使用這項服務,你要想不想嘗試新鮮事物,想不想升級到企業版?”他們就會付費升級。

整個理念是對於購買企業軟件而言不必有一個漫長且成本高昂的銷售過程。Blackberry及其對手Good Tchnology以及Skype都屬於這類範疇。個人不必通過某種企業委員會去做出一種決定。這將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式。

B:並非所有企業都會樂於這樣做,是嗎?

L:企業會很開心。我曾經跟很多CIO們討論過這一服務。有一些集團,比如財經機構,因爲行規會有顧慮。沒有註冊存檔,他們甚至不能使用即時通信。

而在其他企業,其他類型的產業,我接觸過的CIO絕對會買,而且說“拿過來吧”。顯然,你必須滿足安全要求。但我還沒發現那些管理人員對Podcast,blogs,Wikis,或是社會性網絡有顧慮。

B:他們沒有試圖阻止這些麼?

L:所有這些被視爲是消費者技術的東西正在進入企業。他們無法阻止,我認爲他們可以理解這些。一個很棒的傢伙說:“我們得想想怎麼利用這些東西。我們不能做我們30年前對電腦做的事情,那時候我們把它叫做玩具,不允許電腦在辦公室出現。”

B:那麼說Web2.0服務進入企業與PC當年路的數頗爲一樣?

L:是的,在1990年代,我們這些在軟件產業的人從關注使用者偏離轉而關注購買者。現在,這些Web2.0技術和服務允許使用者自己來做決定。這非常重要。他們開始使用,開始談論,開始從中獲得價值,突然你就已經得到20個使用者。

B:那麼是不是象我們認爲的軟件業已經死掉了?

L:我不認爲它死掉了,作爲一種服務來使用軟件的利益是巨大的。

B:所有軟件都會這樣麼?

L:我認爲不能一概而論。好比在防火牆之外過分關心數據一樣。一些公司,甚至象通用電器這樣的公司,如果他們能完全掌控,保證其安全性的話,他們是非常樂於將他們的數據交到服務供應商手中。但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講,要這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至少5年。



B:現在冒出這麼多Web2.0公司,他們將來怎麼生存下來?

L: 他們不會全部生存下來。我看5000家公司中只有300家有機會改變世界。最後,只剩下一些大的行業領導者象Oracle、SAP、Microsoft、Symantec這樣的公司,他們能生存下來,是因爲他們會投入大筆資金進行研發以使他們的產品不斷領先。新公司中有70%的企業也試圖這樣做,但只有更好、更快、更廉價的產品和服務會有生命力,這是一件愚蠢的差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大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所以他們終將失敗。

B:那些想使用新公司服務的管理人員怎麼來保護自己呢?

L:這就得給企業一些保證。如果你提供一種服務,你真不能要求企業把承諾太當回事。過去,我們問企業收1百萬美元,可以使軟件使用3年。相反,如果你用SalesForce,你做出一種決定,一批銷售員會將數據輸入數據庫,而Salesforce卻接收不到,將這些人涼到那兒,你保準會關掉它,再也不會使用。所以,緊緊停留在承諾層次使不夠的。

B:這是否意味着最終只有那些大公司,象現在這些大的軟件公司,纔會獲得大部分生意呢?

L:倒未必。我看到太多軟件公司現在會說:“我們要從一個產品公司轉變成爲一個服務性公司,將我們的軟件上網。”但中間有很多問題。

現在No.1的軟件公司沒有成爲一個服務公司的DNA。軟件公司之所以是一個軟件公司的原因是,公司中最聰明的一幫傢伙在開發新代碼,這是他們想做的事情,而與此相反服務顧客是一種令人心煩的任務。Salesforce.com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它不是一個完美的公司,但一開始它就是帶着作爲一個服務公司的意識在發展。

因此,產品管理不一樣,銷售力量也不一樣。如果你真想成爲一個服務公司,公司每一項功能都需要轉變。轉變至少需要兩到三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B:Web2.0會在軟件業外造成衝擊麼。企業會以這種方式做生意麼?

L:象即時通信、Skype、Salesforce.com這類事物,我認爲已經在商業中造成巨大的變化。我認爲這會極大促進生產力,我們都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事物,社會性網絡、Podcast等等,我認爲都有巨大的好處,這都與用戶產生內容有關(User-generated content)。

B:但許多企業是在控制,我想知道多少企業會真正對Web2.0說好?

L: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職員們正在開始就公司中進行的事情開始Podcasting和Blogging。這將會導致對於公司角色的巨大的法律討論。但公司將不能夠停止這一切。公司之外,你不能阻止人們談論他們的產品。我們不是在中國,我們不能關掉它們。

現實是,員工如何表達感受的方式,顧客和合作伙伴獲得你公司信息的方式,5年之內將會從傳統媒體和出版物轉變到象Blog、Wiki、Podcast和Video等其他方式上,傳統媒體現在純粹是浪費時間。


B:企業管理人員一旦他們確定可以保護他們的品牌和利益,他們從Web2.0會獲得什麼好處?

L:如果公司現在開始採取這種方式,他們應該把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羣整合到一起,包括一幫孩子們。應該爭取對公司來說是新生力量的一幫年輕人。

負責產品設計的25歲的聰明小孩,畢業於最好的大學,會非常期望使用web2.0技術。如果告訴他:“嗯,你可以使用Windows,卻不可以使用Blog、Wiki 或即時通信等這類東西”他會說“啊,那我爲什麼要在這兒工作呢”,年輕人不願被這樣限制。


B:你所說的具有消費者傾向的Web2.0公司有哪家向企業推銷出他們的服務麼?有什麼反應?

L:Podshow這家公司,我在它的董事會,他們發現用戶創造的Podcast,並將其放到他們的網站上,在這些podcast中建立了一個廣告聯盟。這是一種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服務。我促成了這件事情並告訴很多企業,非常有意思。這些管理人員是一臉茫然,因爲他們對此毫無概念。

後來他們接受了它。他們明白人們使用Blog和Podcast以及社會性網絡是一種更爲民主的自下而上的過程。他們明白他們獲得了一種更爲有效的溝通方式,因爲他們大部分消費者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也不看雜誌。你只能通過這些新的媒介與他們進行溝通。
發佈了1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