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大師 之 ML語言之父——羅賓·米爾納

緬懷大師

羅賓·米爾納

羅賓·米爾納

2010年3月20日,圖靈獎得主羅賓•米爾納(Robin Milner)辭世,享年76歲。米爾納是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英國科學家,由於在LCF可計算函數邏輯、ML和CCS併發理論等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的貢獻榮獲1991年圖靈獎。

從中學教師到計算機學家

1934年,米爾納生於英國普利茅斯的一個軍人家庭,曾加入過英國皇家工程兵部隊,獲得少尉軍銜。米爾納先後就讀於伊頓公學及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接受了全英國最頂級的學校教育。大學期間,米爾納曾在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式電子計算機EDSAC上面編寫過程序,只是當時他在計算機方面並沒多大興趣。1957年,他獲得劍橋大學數學學士學位,然後成爲一名中學數學教師。

1960年,米爾納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成爲倫敦著名的Ferranti公司的計算機編程人員,決定重返這個領域,並“把一生都獻給計算機”。又過了三年,米爾納轉入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先後在倫敦城市大學、斯旺西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任職。

在愛丁堡大學的學術人生

1973年,米爾納回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在這裏做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對整個計算機科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LCF(Logic for Computable Functions)是米爾納提出的形式化邏輯系統的一個數學模型,最早的自動定理證明工具之一。LCF不僅可以有效建模,還可以方便地驗證計算機程序的正確性,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20世紀70年代初,米爾納在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做訪問學者時,曾用LCF證明了一個很複雜的編譯器的正確性,受到1971年圖靈獎獲得者、有“人工智能之父”之稱的麥卡錫的高度讚揚。

米爾納主持開發了ML(Metalan-guage)並使之標準化,是另一重大貢獻。ML是一種用來描述、表達與驗證其它語言的語言,比LCF具有更強的推理能力。這種結構優美而又短小精悍的語言,被譽爲是定義得最完善、最無懈可擊的語言之一,也是Haskell和F#等語言的先祖。無論工作生活,米爾納都謙虛嚴謹,完全沒有大師架子。ML從最早時僅是專用語言到現在被用作通用語言的發展過程,和他從善如流、吸納合作者意見有着不小的關係。其中標準ML允許設計“大模塊”程序的功能,就是根據貝爾實驗室的麥克奎因(D.MacQueen)所提出的構思實現的。

CCS是米爾納提出的一種利用代數方法創造的計算模型,在交疊式併發概念的基礎上,建立併發與並行計算的概念框架。作爲目前最典型的兩個描述性併發模型之一,CCS已經成功地用來解釋用於書寫通信協議規約的國際標準語言Lotos,極大地推動並促進了併發與並行計算的發展。

米爾納在愛丁堡大學任教20多年,做出了不少貢獻。該校的計算機科學基礎實驗室就是他在1986年一手創建的。米爾納還曾向愛丁堡大學現在的信息學院提供了一筆捐款,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羅賓•米爾納演講,每年舉行一次,邀請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傑出的學者來作報告。

重返劍橋,一生的歸屬

1995年,61歲的羅賓•米爾納回到母校劍橋大學,擔任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主任。人生的最後15年,仍作爲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教授從事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模型在普適計算中的系統應用。他臨終還在研究Bigraph(這是一種包含CCS和Pi演算的普適計算形式)。

米爾納在大學期間興趣廣泛,喜歡羅素的分析哲學和音樂。米爾納的雙簧管演奏非常出色,當時他夢想成爲一名音樂家,大學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也許是當時一堂EDSAC編程課讓他對編程產生厭惡,因此儘管大學畢業時很多人勸他留校,他還是走了,跑去當了一名中學數學教師。然而人生兜兜轉,米爾納依然畢生情牽計算機。

從劍橋開始,又在劍橋結束。2010年3月20日,在妻子葬禮後的第三天,羅賓•米爾納在英國劍橋辭世。他的故事和成就,將永遠留在歷史中,留在人們的心裏。

 

(本文來自《程序員》10年05期雜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10年05期雜誌)

原文地址:http://www.programmer.com.cn/3032/#more-3032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