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尚書》武成篇寫道:

......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以後於北,血流漂杵......

 

孟子他老人家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

 

《文心雕龍》把這段作爲誇張修飾的典型。

 

果真如此麼?

 

《尚書》是孔子這位更老的老人家編著的,這一段,他當真沒考慮到這樣寫不利於說明周武王的描述麼?

 

果真是至仁伐不仁麼?仁義之師一出,敵人就紛紛來降麼?

 

還記得曾有一篇對堯舜禹禪讓的解讀,認爲那其實是各部落力量平衡的結果罷了。孰真孰假?

 

歷史本就是人寫的,總會受作者的觀點所影響。重視仁義禮儀的時代,相信這一點會很明顯。而強調偉大光榮正確的時代呢?

 

看下來,比較喜歡臺灣的一些書,像南懷瑾先生的書,結合現代的生活,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從來自生活的簡單道理,去闡述古人的一些觀點,我認爲是還原,是活學活用。

臺灣候文詠、蔡康永合說的評書《歡樂三國志》,也頗有這股味道。參考鏈接:http://www.crown.com.tw/3kingdoms/index2.htm

現在正在看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鑑》,覺得也不錯

蔡志忠的漫畫,則在輕鬆之餘,給人頗多感悟

 

另外,最近還讀了張正隆的《血紅雪白》,一部還原歷史面目的紀實小說。對個人、對現今這個時代,有頗多借鑑

 

 

 

發佈了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3 · 訪問量 19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