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激PID

卓老師,祝您新年快樂。抱歉在您休息的時候打擾您。我學習了前天的推文

。既然通過pd控制可以讓車模運行達到穩定,爲什麼有些學校還要引入速度環+電流環的串級pid呢?我不是很明白,麻煩老師有空時候點撥一下。

卓老師,再給我們講講串級PID唄。

我****記得在剛拿到駕照之後,開着租來的一輛汽車到市中心去辦事。整個駕車過程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

忐忑。心生疑慮,開車如此緊張,爲什麼人們還是喜歡駕車呢?經過一段時間鍛鍊之後,就會發現開車的便利,並喜歡上駕車的感覺了。

前面的參加智能車競賽同學之所以產生疑慮,詢問爲何在車模控制中還要引入“速度環+電流環”串級PID控制,應該說他們還沒有學習,或者剛剛學習控制理論,認爲這是一個比較繁瑣、玄妙的過程。

image

實際上,當真正理解和掌握控制理論之後,就會發現反饋控制是一個非常

簡潔優雅的工具,喜歡在任何地方使用它。就像熟悉開車之後,就願意駕車去到自己要去的遠方了。到那時,如果車模控制中不引入“速度環”、“電流環”等,反而就會覺得不自然,覺得此時車模就像在

裸奔,危機四伏、隨時會死的很難看。

下文只是回答爲什麼需要在車模控制中引入更多的內部閉環控制,至於如何有效實現這些控制,將來有時間再討論。

人類在工業革命之後,便開始大規模控制機器去幫助人們完成各種工作。經過二十世紀前五十年發展,最終發現,無論控制對象是機械、電子、化學過程等多麼不同,只要滿足以下幾個特性,最終的控制方法都會變得簡單和統一。

image

1)因果特性:控制對象的輸出能夠與一個,或者幾個輸入量存在着因果關係。比如物體的運動,與其受力之間是因果關係。

2)線性特性:輸入輸出之間的規律呈現簡單的線性關係,即滿足疊加性和齊次性。

3)時不變特性:輸入輸出之間的規律不隨着時間的改變而變化。

上面的特性看似簡單,但人類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實踐之後才最終總結出來,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統一的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在整個二十世紀中不僅幫助人們登上了月球,也在各個領域中極大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前面提到的控制核心原理同樣適用於競賽中的車模控制。

image

競賽中比的就是車模控制的又快又穩,車模需要說走就走,說停就停。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下面就需要梳理一下決定車模位置和速度的因果關係。

現在的車模控制核心是由其上的單片機軟件完成。控制指令經由單片機上的外設(IO,DA,PWM等)通過一系列的環節配合(電機驅動、電機、舵機、機械傳動等)最終驅動車模運動,使得它的位置偏差和速度實現控制目標。

如果仔細分析整個控制流程,就會發現它與前面所希望的控制對象理想特性之間(因果、線性、時不變)存在着很多差別。

image

車模控制中的因果關係、不確定性、非線性

首先,上面控制關係流程中,並不都是因果傳遞關係。比如在電機控制中,電機驅動板施加在電機轉子上的電壓,決定了轉子電樞電流,電樞電流產生磁場,決定了轉子所受的電磁力矩,電磁力矩減去外部負載力矩,決定了轉子的加速度,加速度決定了電機的轉速。

但是,電機轉子的轉速反過來又會在定子磁場中產生感應電動勢,抵消外部施加的電壓,從而減少轉子電流,降低了轉子的磁力矩。

因此,這其中存在着反饋耦合關係,這就打破了前面的控制規律中的簡單的因果關係了。

image

電機運動中的電壓、電流、轉速、感應電動勢

其次,在控制環節中存在着很多非線性環節,比如PWM,驅動板輸出的飽和區,死區,電機磁場的非線性、機械傳動中的間隙、舵機延遲、賽道導航磁場分佈不均勻、攝像頭鏡頭失真等。幾乎每個環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線性。

最後,系統各個環節所受到的干擾、特性的變化也都是的控制特性不再滿足“時不變”。比如在輸出PWM中的量化噪聲、電池電壓波動對電機驅動電壓的影響、電機溫度改變電樞的電抗、定子磁場的不均勻影響輸出力矩、賽道表面阻力的突變、坡道起伏等等。這些都會使得控制對象特性隨着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如果僅僅使用最外環總的位置反饋控制,對象各個環節中的這些缺陷就會使得系統變得岌岌可危,控制的精度、可靠性大大降低。

image

局部的反饋改善各個環節的特性

怎麼改善上面控制中遇到的這些尷尬場景呢?那就在各個環節中引入局部的反饋控制,從而形成整體的串級控制。

比如,對於電機轉子電流引入反饋控制,使得電機電流不再隨着轉子角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將其內部的反向耦合關係進行解耦,使得電機速度單想取決於電流指令,也就是電機轉矩的大小,形成簡單的因果關係。

通過電流反饋還可以消除電機驅動板的死區和飽和帶來的非線性、電池電壓波動等隨着時間變化的不確定性,從而將這些環節變成前面理想的控制特性。

對於車輪轉速引入速度反饋控制可以改善電機傳動過程中的死區、阻力所帶來的影響,同時對於賽道元素變化所產生的影響也進行消除。爲後面的位置控制奠定很好的基礎。

下圖顯示了三輪車模控制中,包括有電流環、速度環、位置環的串級PID控制的模式。

image

三級串級PID控制框圖

引入局部的反饋控制,將控制中各個環節存在的缺陷(非因果的耦合、非線性、隨機性)去掉,所帶來的控制好處多多。但爲了實現串級控制,則系統中需要增加額外的檢測傳感器(電流傳感器、速度傳感器),控制軟件需要額外增加控制流程,增加了單片機計算負擔。

但隨着單片機性能的提高、資源的豐富、傳感器成本降低,這一切都不是事兒。

唯一是事兒的就是那顆容不得缺陷存在,一直追求完美的心。這種心靈是不會讓車模裸奔的。也許,在往屆比賽中,車模裸奔也不是事。可今年(第十四屆)的比賽情況就發生的質的變化。由於賽道中存在着橫斷路障、斷路區等元素,使得車模在運行中不可能總能檢測到賽道導引信號,需要在橫斷路障附件進行位置開環運行,也就是車模在無賽道導引信號的情況下,精確完成固定的繞行動作。如果此時,

車模是裸奔的話,那麼任何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會使得車模死的很慘。image

本文僅僅說明了在車模控制中爲什麼引入串級PID控制,對於如何實現串級控制、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其他什麼控制方法則需要參賽同學們自行探索。當然,如果希望能夠在控制理論上進一步提高,可以繼續關注下學期開始之後,競賽組委會提供的競賽輔導課程。

發佈了27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99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