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公司與創業公司

暑假結束後,自己在一家正在高速發展的創業公司待了兩月有餘了,上班的日子裏,朝九晚六的標準作息佔據了大半個時鐘的圓盤。輾轉公交、地鐵,身份也在同事、同學之間不斷地切換,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社會終究是金錢的社會,公司與個人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話不可多說,人心之間永遠都是隔着一層沒那麼真誠的肚皮。對於初入社會的大學生該如何選擇第一份實習 or 在就業面前如何抉擇呢?兩個月下來,通過一些信息渠道和相互的交流,也總結了些感悟:

對於在校生而言,最本質的問題依舊在於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大學到了什麼時機最適合沉技術在前面的文字中都有提到了。在大三的暑假 or 大四的上學期將會面臨進入社會的機會,首先了解自己在技術上積累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再進行機會的合理分配。

  • 對於大公司BATCH之類而言:互聯網的大頭,引領着互聯網行業技術的潮流。擁有更完善的機制和更多的財力物力去培養實習生,從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缺乏項目實戰經驗的同學而言,這裏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大公司的分工體制使得帶你的同事,願意爲你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相對來說,大公司適合新手入職業的門,當然從大公司的招聘條件也可以看得出:大公司注重有一定基礎的你的未來潛力,而對於眼前你能創造的效益並沒有當主要的衡量因素。
  • 而對於新興的創業公司,自己的感悟會更加深刻一些。在創業公司,很多體制並沒有完善,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分工機制等,創業公司在培養體制上也面臨着一個巨大矛盾:對於一個新手實習生,如果沒有項目經驗,不投入人力去培養,難以在當前創造出潛在的價值,若花費這個成本,又擔心人才流失跳槽。同時它也面臨着生存的問題,項目線是生存的基礎,在求生存和謀拓展的步伐下,項目底層的員工很容易受到公司領導層的忽略與不重視。所以很多時候,就拿我的公司而言,並沒有投入成本去培養實習生的打算,而又比較看重你眼前的效益,着實有些浮誇。在分工極其粗糙的情況下,例如前端後臺一體化等,名義上帶你的正式員工很多時候並沒有給予指引,而是給一些依葫蘆畫瓢不痛不癢的簡單工作,當做廉價勞動力,而不會去尊重你的個人發展。而另一方面,相比大公司細化的分工,小公司確實可以接觸更多的東西,包括整個項目的構建等,當然這首先得有項目經驗去負責項目團隊,而不是初入業界的實習生。

總結起來,目前自己的認識:能去大公司則去大公司,若覺得接觸的面太窄,將來也可以用這個公司品牌鍍金,進入創業公司帶領項目團隊,接觸核心的業務。若不夠門檻,則可以選擇一些發展成熟穩定的創業公司,尊重個人發展,提供發展的途徑等。在巨大的競爭壓力面前,創業公司的氛圍難免會有些浮躁,但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如何從當前的環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生活像一場長跑,起點低並沒有固定到達終點時的高度。
--嗯,生命是一個長久,不斷積累的過程。
 

                                                                                                                                             
--以下來自互聯網


在BAT工作和創業公司工作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導讀

在BAT,幾乎人人都有個創業的夢想:創業多好啊!有足夠的話語權、自主權,一不小心還能實現財務自由;在創業圈,又有多少員工Suffer着羨慕BAT的福利待遇、平臺經驗。


錢鍾書說:“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內的人想出去。”這個圍城內外,你找不到最好的選擇。

但看清它,你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如果在BAT級別的公司工作,體驗如何?


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你能收穫:


1、公司品牌爲個人品牌做背書。同時,由此會獲得很多資源和人脈。


2、更大更全面的行業格局和視野。小而美的事情多由創業公司完成。而戰略格局之類的事,則是大公司在做。在BAT對於建立行業視野和格局有很大幫助。很多時候,先了解大背景,再切入小事情,效率和方向都會更對。


3、和很多精英接觸並學習。儘管隨着人員擴張而精英比例減少,但是,精英仍然很多。


4、專業的工作方法。儘管互聯網整體專業性弱於金融業或外企,但是BAT的專業性在互聯網行業基本最強,創業公司沒有精力顧及專業這件事。


5、充足的學習成長空間。這一點是相對創業公司而言的。沒有生存壓力的BAT有能力招納新人並給予三個月到半年的學習期。


6、瞭解多條業務發展,有更全局的判斷和更充分的信息儲備。小公司一般就一條業務,但是大公司的業務線很多。觀察越多,業務邏輯就越全面、行業知識也越深厚。很多時候,信息的充足度會影響決定的正確性。


7、BAT的員工量級都在幾萬人。去觀察公司如何憑藉統一流程有效管理這麼多員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夠提升個人的管理水平。



在BAT工作,你不得不接受


1、個體競爭激烈,出頭不易。這是對平均水平同學的泛指,對於格外優秀的人才,在哪都發光。


2、辦公室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越大的公司,政治鬥爭越激烈。無窮盡的扯皮,開會,鬥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3、細到蛋疼的分工。每件事都需要很多很多個團隊配合完成,蓋因分工細。分工細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是從具體項目而言,卻是降低效率的原因。


4、漫長複雜的流程。沒辦法,要規模化管理幾萬人,必須要有安全的流程。同時由於分工細,流程中也要涉及太多不同的角色,所以流程漫長得不得了。這是個正常現象。


5、沒有話語權的弱勢地位。除非你特別出色,對公司特別重要,不然,就基本不會有議價的話語權。除非在團隊裏有資格對自己的老闆議價,同時老闆在更大的體系裏也有和公司議價的能力,不然,只能一邊抱怨,一邊忍受。


很多人從BAT出逃,就是因爲忍受不了這些“不得不”條款。那麼,在一個小的創業公司工作,是不是就天高雲闊、萬物和諧,恰好能夠規避這些?或許可以,但也有一些新的問題出現。



在創業公司,你能夠收穫什麼?


1、更有誘惑力的實現“財務自由”的未來。很多人進創業公司,看中的恰恰是“可能上市”這個結果。一旦成功,可獲得的財務收益將是在BAT大公司打工十幾、幾十年的總和。


2、更全面的實踐機會。不同於大公司,創業公司沒有細緻分工,也沒有嚴格流程。由於分工模糊,凡是個人能力所及的都可嘗試,學習的廣度增加;由於沒有流程限制,效率高,可快速試錯。實踐出真知,一個員工在創業公司一年實踐所學,將是在BAT的3倍以上。


3、和精英更近距離的接觸。不同於BAT的嚴格級別限制,在創業公司的扁平化結構中,普通員工也能與創始人們頻繁接觸。優秀創業公司創始人,在BAT也會是總監及以上。接觸精英的機會增加,受益匪淺。


4、更大的成就感。由於創業公司品牌弱、用戶少,日常工作對業務的促進顯著可見,個人成就感增加。在BAT,很多時候是無法瞭解自己的工作到底爲業務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在創業公司工作,你不得不接受


但是,想要快速融入創業公司,並跟着公司一起高速發展,卻也要面對很多無法規避的陣痛。記住一句話:在創業公司,爲生存而發展大於一切。


1、工作重,壓力大,易焦慮。創業公司通常都面臨着巨大的行業競爭壓力,跑不快則死。這種公司壓力折射到員工身上,就是繁重的工作任務、習以爲常的加班時間和瀰漫全公司的焦慮感。因此,在創業公司工作,需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適應性,管理情緒,做好自我調節。同時,要接受“沒有自己的生活”這個狀態。


2、無流程帶來的混亂,無管理帶來的反彈。在享受無流程的高效率的同時,也要忍受由此引發的混亂;在享受扁平化快速行動的同時,也要忍受公司管理制度不足帶來的各種不滿。對於創業公司來說,發展大於一切,流程、管理方法、專業的工作方法等,會影響發展效率。同時,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管理層確實也無法顧及這些相對“務虛”的事項。這些混亂和反彈,需要個體自我消化。


3、只有最基本的福利保障。


4、幹活全靠自己。在BAT還有團隊幹活?到了創業公司,很長一段時間,你都得習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小到每個錯別字,大到每個戰略方向,都要赤膊上陣自己來。同時,由於公司小,資源少,行業內話語權弱,談合作基本靠刷臉。


我是選擇和決定的分割線~~



只要是選擇,就一定會有“好”和“不好”,世上從無完美選擇。無論是選擇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在做決定前,都有以下原則可以遵循:



1、儘可能獲得足夠信息。信息越多,決策風險越低。既可以主動收集線上信息,也可以多做面對面溝通。有時候非正式溝通,更易獲得有小細節。


2、明確自己的長遠目標。以目標爲導向,倒推實現路徑,選擇最match實現路徑的決定。


3、瞭解決策成本,預估決策收益。評估自己是否可以承擔成本,多大可能獲得收益。


4、評估選擇後的發展空間。使前路更廣闊的選擇,一般來說優於減少未來可能性的選擇。


5、記住一點,職場上,不要幻想溫情。無論是哪個選擇,其結果成否都要靠你的實力說話。與感情無關。















發佈了3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20 · 訪問量 2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