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編解碼器詳解

相信學過即時通訊技術的人都對H.264有所瞭解,但是對於H.264編解碼不是特別清楚,下面爲大家帶來詳解!

H.264編解碼器特點 
H.264並不明確地規定一個編解碼器如何實現,而是規定了一個編碼的視頻比特流的句法,和該比特流的解碼方法,各個廠商的編碼器和解碼器在此框架下應能夠互通,在實現上具有較大靈活性,而且有利於相互競爭。

H.264編碼器: 
編碼器採用的仍是變換和預測的混合編碼法。輸入的幀或場Fn以宏塊爲單位被編碼器處理。首先,按幀內或幀間預測編碼的方法進行處理。
如果採用幀內預測編碼,其預測值PRED(圖中用P表示)是由當前片中前面已編碼的參考圖像經運動補償(MC)後得出,其中參考圖像用F’n-1表示。爲了提高預測精度,從而提高壓縮比,實際的參考圖像可在過去或未來(指顯示次序上)已編碼解碼重建和濾波的幀中進行選擇。
預測值PRED和當前塊相減後,產生一個殘差塊Dn,經塊變換、量化後產生一組量化後的變換系數X,再經熵編碼,與解碼所需的一些邊信息(如預測模式量化參數、運動矢量等)一起組成一個壓縮後的碼流。
正如上述,爲了提供進一步預測用的參考圖像,編碼器必須有重建圖像的功能。因此必須使殘差圖像經反量化、反變換後得到的Dn’與預測值P相加,得到uFn’(未經濾波的幀)。爲了去除編碼解碼環路中產生的噪聲,爲了提高參考幀的圖像質量,從而提高壓縮圖像性能,設置了一個環路濾波器,濾波後的輸出Fn’即重建圖像可用作參考圖像。



由圖1可知,由編碼器的NAL輸出一個壓縮後的H.264壓縮比特流。由圖2,經熵解碼得到量化後的一組變換系數X,再經反量化、反變換,得到殘差Dn’。利用從該比特流中解碼出的頭信息,解碼器就產生一個預測塊PRED,它和編碼器中的原始PRED是相同的。當該解碼器產生的PRED與殘差Dn’相加後,就產生uFu’,再經濾波後,最後就得到濾波後的Fn’,這個Fn’就是最後的解碼輸出圖像。
好了,相信大家通過上面的講述應該都明白了吧。覺得好的就給個頂吧!

發佈了2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