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智能發展趨勢觀察

2014年,我們會聽到關於可視化數據、雲計算和移動應用的更高呼聲,人們對這些技術的熱情會超過2013年。而大數據領域,還將獲得持續關注,但用戶考慮更多的是切合業務需求的落地方法。簡言之,雲計算和移動技術將引起2014年的BI二次革命。

可視化數據和自助式BI

2013年,可視化數據已進入了探索征程,專業供應商在畫面場景、QlikView、TIBCO Spotfire平臺分析等方面的應用開始增多。諸如SAP、IBM、微軟、甲骨文、MicroStrategy 、SAS等BI巨頭也已經注意到敏捷應用和可視化智能商業分析解決方案正在蠶食他們的市場份額。大型BI廠商和專業供應商的差距正在慢慢縮小,他們都在試圖找到正確的途徑,建立更敏捷的業務分析,挖掘更多可信數據。其中,對數據的控制能力,將決定用戶的最終體驗。

而商業智能自助服務的概念,是允許用戶創建自己的數據查詢方式,用戶不需要知道系統採用的是SQL還是其他的什麼技術方式。所不同的是,用戶需要知道預付多少費用,在什麼情況下,用戶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傳統BI相比,可視化數據工具帶來了更大的方便性和靈活性,不用採用傳統的BI模塊生成報告,也不再需要傳統的業務查詢和儀表板的模式。

而作爲用戶,要想部署可視化數據應用,BI團隊的角色和職能必須要改變,以確保在混亂的數據市場保證業務的敏捷性,BI團隊必須確保嚴格的數據配置和最佳實踐,並且要在商用解決方案採購和定製化解決方案之間,做到遊刃有餘。

基於雲計算的BI

雲計算幾乎已經成爲每一個軟件領域的熱門應用了,除了BI。BI領域的領導者是SAP和Oracle,他們有一些雲計算應用,Salesforce.com和NetSuite也把BI技術植入到銷售業務場景應用中。但這不能說這就是雲BI。

2014年,雲計算將深入BI 領域,很大原因在於,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經過長期探索,BI作爲基礎設施應用已經達到了臨界點。2014年,將是雲BI最關鍵的一年,有很多明顯的跡象。

事件1:2013年下半年,商業智能領域廠商Birst和Gooddata獲得額外的風險投資。

事件2:開源商務智能套件公司JasperSoft推出雲分析,爲亞馬遜網絡提供專有服務,這種現收現付的服務模式在2013年的勢頭非常強勁。

事件3:MicroStrategy推出與JasperSoft類似的倡議,使其軟件可以與AWS等公共雲提供商合作,以用戶訂閱的形式,以每月或者每天,甚至幾個小時的方式,按需付費。

事件4:微軟也推出了SaaS模式的自助商業智能解決方案,目前已推出預覽版,預計2014年推出正式版。

事件5:甲骨文也打算在2014年推出基於saas的BI。

雲環境中的數據庫,爲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可選擇性和可伸縮性應用,但前提是你要使用雲。與原來單一的軟件交付相比,雲BI可以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移動BI

近年來,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BI廠商都稱自己是第一移動BI廠商,所以很多用戶都在想,移動BI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成熟度和穩定性。儘管市場仍在爭論如何來用移動BI,有什麼重大功能,需要什麼設備支持,很多用戶可能都無動於衷。儘管移動BI確實存在炒作,但移動也確實是用戶必須要接受的發展趨勢。

移動BI未來有重大發展的四個方面是:

一、HTML5和本地應用。迄今爲止,本地應用一直是提供給用戶的最好體驗,但可能2014年,HTML5的用戶體驗會替代本地應用。開發者都要基於HTML5進行開發、部署,本地應用在全屏觸控功能、圖像表達,以及性能等都受侷限。

二、安全。移動設備管理(MDM)系統,除了支持用戶名和密碼,需要讓用戶對設備級別進行認證,在設備丟失或被盜的情況下,MDM還支持遠程刪除和鎖定功能。有一些BI廠商可以在自己的平臺上提供這些安全功能,而另外一些廠商則依賴於第三方MDM系統。

三、單點登錄與個性化研發。根據用戶調查發現,很多用戶希望通過BI實現互動式消費,包括具有刷新、排序、過濾等功能。有些很酷的功能還能編寫新報告、捕捉新數據,但多數用戶仍在等待基礎實施的完善。

四、離線支持。除了飛行模式之外,還有遠程建築、倉庫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細化服務。在特定情況下,離線功能很重要。但是隻有很少的BI廠商能夠提供這些功能。如果離線支持可用,並且保證他的靜態頁面狀態下能查看圖像(meh)或交互式探索緩存數據會更好。支持離線使用時,安全性能顯然需要更強健的可靠性。

致力於搜索領域的BI

甲骨文在去年年底發佈Endeca 3.0,在可視化、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內容中有更清晰的分面導航。

微軟在一次媒體問答中表示,PowerBI發佈接口可以讓用戶通過輸入簡單的搜索詞彙,來找到現有的內容或創建新的可視化數據。

IBM的Neo項目可以提供一個基於saas的相關搜索,擁有更智能的可視化的分析。

當然,BI也會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包括高級分析、協作、社會數據等。此外,還要解決人才短缺和數據隱私問題。2013年,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已經在高級分析領域有所行動,包括SAP收購KXEN,並且廣泛支持r .分析,人才短缺限制了企業採用先進分析技術的能力,一些供應商正試圖解決這一差距,直接嵌入技術軟件。

通過Facebook和Twitter與BI廠商在IPO方面的成功合作,表明這種勢頭未來會更強勁。與此同時,挖掘社會數據已成爲精明的營銷人員工具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集成了大量的可視化數據的系統供應商,也會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發佈了4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1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