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摘】IT人日常的學習—中國消費產業的基本盤和機遇

剛剛聽完了《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老師的2019跨年演講,總體闡述了六位大神在過去一年中六個領域的六份不同的報告,其中本人對黃海老師的《中國消費產業報告》印象尤深,立馬入手了這門課程,一口氣學完,受益頗深,下面分享其中一講給大家,祝大家每天都有進步。

這講,我們可以往高站一層,來討論一個更大的問題:整個中國消費行業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換句話說,什麼樣的底氣與基本盤,能讓我們相信我們的消費能持續升級,市場還能持續迭代,給我們釋放新的機會和驚喜?

基本盤

在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再引用一下我在發刊詞裏給你提過的一個觀點,這是來自我的老闆,峯瑞資本創始人李豐的一個洞察。他認爲,中國消費產業正在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由三大浪潮構成:

  • 第一層浪潮,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供應鏈體系;
  • 第二層浪潮,中國正在成爲全球最大、層次最豐富的單一消費市場;
  • 第三層浪潮,中國的消費產業發展,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普及。

這三層浪潮疊加在一起,就能回答我們的問題了:中國消費的基本盤,就是這三浪疊加而成的一個高效的自我供需閉環。
這個閉環來得可不容易。中國市場1992年對外資企業打開了大門,允許它們到中國建廠,用市場來換技術,爲中國攢了30年的製造業產業鏈功底。
到今天,全球有70%的消費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小到口紅,大到汽車,你在中國土地上都能找到成熟的生產線。你看,巨大的供應鏈有了。
供應鏈也逐步延伸,觸達到了層次豐富的需求端
1991年中國開出第一家“聯華超市”,1996年,第一個專業購物頻道北京BTV,走入了大衆的生活。百貨、超市、便利店、專賣店、電視購物這些零售渠道在中國遍地開花。到今天,積攢了近30年的銷售渠道功底,打通了中國各種層次的消費市場。北京的Andy總監和村裏的劉大媽,可能都喝同樣的娃哈哈,都吹着格力空調,都刷着抖音和快手。你看,巨大的消費市場有了。
在供應鏈生產和渠道滲透都不成問題之後,中國消費產業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這就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之下,我們的整個消費市場,正在成爲一個全球最高效的閉環市場。
2019年1月到11月,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萬億元,同比增長8%。按照這個增速,我們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


現在你回頭去看我們這份消費產業報告,其實一直在各個細分行業、各個具體公司裏,揭示出這個結論。
最近幾年,線上消費行爲正在產生大量數據,中國線上零售佔社會總零售接近25%,領先全球。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光譜廣闊,層次豐富。企業直接把握各種消費者的行爲數據,可以讓產品的生產,渠道的鋪設,和對用戶需求的把握,都通過數據串聯起來。
成熟的供應鏈,廣大的消費市場,再加上互聯網,這三個浪潮“同時”疊加在一起,釋放的能量會是超乎想象的,我們將會迎來國產品牌的黃金時代。就跟當年日本的黃金消費時代一樣,中國的711、優衣庫和耐克可能就會在今天的新品牌裏誕生。
我們課程裏高頻出現的一個詞,叫做新內容,這也是當下這個階段,在這個高效的閉環市場裏,才能出現的特殊要素。每一個有新內容能力的消費品創造者,都有機會藉助互聯網,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當中,找到自己的專屬用戶羣,建立一個新品牌。

新機會

那麼,基於這樣的基本盤,整個消費產業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呢?

  • 第一,做出無數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本土原創品牌。

化妝品行業這兩年的國貨爆發就是這樣,新玩家盡情入場嘗試,完美日記、HFP、花西子這樣的本土新品牌兩三年就成長了起來,甚至故宮出個口紅,兩個月就能賣90萬套。
下一個能抓住新內容爆發趨勢的,會是什麼樣的行業呢?這也是我每天思考的問題。我的預測是,首飾配飾行業會有機會。周大福、卡地亞這樣的傳統品牌,你沒有幾萬塊的預算,還真的不敢隨便靠近一個珠寶櫃檯。
其實日常佩戴的首飾需求,產品原材料價格並不太高,大多是銀飾或者合金、人工寶石等,關鍵在款式設計和品牌調性。所以它特別有機會被最近一波趨勢推動:新內容上,首飾的產品魅力和品牌價值特別適合在視頻上呈現;新用戶上,消費化妝品的這批18-25歲的年輕女性,再過幾年,恰好就進入了首飾行業的射程。
施華洛世奇這些品牌,單品價格動輒上千,其實有毛利80%以上。你想想這空間,肯定是有給類似“完美日記”這樣的顛覆者進場機會。
用這樣的分析框架,你可以自行去判斷,你關注的行業是不是也能在這波趨勢裏受益。

  • 第二,產業創新會不斷涌現,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很有可能在今年,變成世界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國家,但人均保有量跟成熟市場相比,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按照每千人汽車保有量來算,美國大概是700輛,日本大概是500輛,中國現在只有157輛。
龐大的需求驅動了創新,我們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世界前五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還穩居第一。再加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從互聯網行業切入汽車行業的。未來會不會出現華爲、小米這樣級別的電動車品牌?我認爲是有可能的。

  • 第三,基於產業效率的空前提高,中國消費產業將涌現大量其他國家沒有出現過的新玩法。

你可能在超市裏見過,中國有個老牌面包公司叫桃李麪包,作爲上市公司,它在今年股價漲了40%。這家企業就把供應鏈的靈活性利用了一個新高度。
我們原來買麪包,要麼是買麪包房當天現做的,要麼去超市買保質期一個半月以上的,得在新鮮程度和方便性之間做一個取捨。但是桃李麪包卻把保質期7天的麪包,規模化地投入了流通渠道。
爲了實現這件事,桃李要把產能鋪到全國各地17個區域,幾乎每二三百公里就有一個桃李麪包的廠。每天4點半生產完出貨,6點半當天的麪包就會出現在貨架上。
周黑鴨也是這個邏輯,你以前想買滷鴨翅,你要麼只能買街邊小店現做的,要麼只能買超市裏那種抽真空放了防腐劑的。但今天,周黑鴨開出一千多家直營店,用氮氣鎖鮮做包裝,藉助中國強大的產業能力和物流能力,能把五到七天保質期的新鮮滷鴨翅,陳列在你身邊。
我們前面還提到過的李寧、喜茶、安踏、三頓半等等,從這些例子,我們都能看到,中國擁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渠道能力、物流能力,還有最新的內容平臺提供的用戶交互和觸達能力。這些要素最終都會沉澱爲基礎設施,可以任你調用。
也就是說,一個新品牌,只要找到你的用戶羣體,能創造出滿足需求的好產品、好服務,就有機會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新挑戰

中國的消費產業,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好的歷史機遇。我們的供應鏈、物流、渠道已經像水電煤一樣,變成了基礎設施。
但我們的天花板,絕不僅僅是中國市場。中國品牌完全有能力,也有責任去放眼全球。中國將會出無數原創品牌,將會彎道超車傳統巨頭,將會出現空前多元的新玩法……
那新崛起的消費品牌,如果想成長爲下一個千億美元市值的可口可樂、耐克和星巴克,新崛起的中國消費品牌,會面臨哪些新挑戰呢?
前方還有兩大難題等着它們:

  • 第一,是產品。想要做成下一個耐克,不能只靠一兩個爆品,而要組成一個矩陣。

新品牌是靈活敏銳的衝鋒隊,但要成長,得逐漸進化爲能多線作戰的正規軍。
市值大幾百億美元的雅詩蘭黛,旗下有30多個品牌。完美日記只靠自己一個品牌,再厲害也成不了雅詩蘭黛。
我戲稱雅詩蘭黛是投資公司,而不是消費品公司,很多子品牌都是收購來的。它的核心能力不再是產品創新,而是搭建完整的“生態管理系統”。這樣才能讓每個新加入的品牌,都能嵌入到雅詩蘭黛已經搭建好的複雜系統當中,配合原有的營銷、渠道、供應鏈來高效運轉。
解決這個難題我們能看到苗頭的,就是安踏的多品牌戰略。它今年剛做完組織調整,建立了中臺,就是爲新品牌的嵌入打下了基礎。完美日記想要挑戰大公司,也必須打造這樣的全面能力。

  • 第二,是全球化的渠道。這一點上,中國消費企業還缺乏經驗。

喜茶今年就在新加坡開了三家店,但這只是開始,想要做全球化擴張,要去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競爭環境的市場,這對中國新品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相比較而言,華爲、小米這些公司走在了前面。就拿小米來說,它在印度市場已經連續兩年出貨量第一。2019年,小米擴張的一個工作重心就是拿下歐洲市場,現在同比銷售額已經增長了115%。這些探路者們,給未來中國新品牌走出去,積累了經驗。
所以綜合來看,這兩大難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未來哪些新品牌會有所突破,我會繼續保持觀察。

發佈了199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863 · 訪問量 101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