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合學院分析ERP系統在製造行業中的應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就在我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製造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國製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但是當前,隨着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國際競爭的力度加劇,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以低技術含量的製造在競爭中獲勝的競爭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推進,製造企業爲了順應時代所需不斷改善環境及管理,朝着中國化模式、價值化以及系統化等各個方向發展,有效提升了製造企業的競爭優勢及綜合競爭能力。在這個環境中,製造企業要想增強自身實力必須要增強其管理,不但要創新企業中的管理觀念及方法,還必須要儘可能採用最先進信息系統作爲工具。校企聯合學院分析,從實際情況來看,ERP系統有效整合了製造企業的業務流程、基礎數據、管理理念以及計算機相關的軟硬件,屬於一種綜合人力物力融爲一體的管理系統,有效滿足了製造企業發展所需,並符合中國管理的現狀所需。由此可見,在製造企業中應用ERP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製造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ERP系統管理實際上是一個資源的優化配置過程,包括企業的管理思想、管理系統和軟件管理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全面的信息集成和分享的過程。是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於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在製造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包括廠房、設備和生產線在內的企業硬件資源,以及人力、信譽、資金、組織結構和企業精神在內的企業軟件資源等都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要有效的管理和分配以上資源,相互促進已達到效用的最大化,創造企業價值,創造社會財務。

而通過ERP信息集成系統的管理模式,製造企業不僅能較好的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及時完成各類客戶的訂單,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資源分配的調整。調整企業的資源是一個相當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必須在掌握了企業的基本組織結構和發展方向,協調好各部門的意見的前提下進行資源整合,運用ERP系統,處理企業的各種協調問題,將企業上升到一個統一的管理理念和機制下,提高企業對市場的適應性。


校企聯合學院總結,完善現代製造企業的ERP系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系統化的成本管理體制

  系統化的成本管理系統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資金資源、知識資源等在內的多種企業軟硬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控制。建立一個活躍的有生命的成本控制體系,需要樹立全局觀念,建立符合整個企業發展的系統化管理體制。系統化的成本控制體系不僅僅是企業資金成本的節約,在整個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要運用信息數據的分析,分析當前市場實際和企業實際,進行所有資源整合,需要企業管理者及工作者齊心協力,全面控制,從而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加強企業管理者的主動性,建立激勵機制

  ERP管理模式主要是通過目標成本的量化考覈,以及企業各個責任中心利益提升來實現整個企業的效益提升。因此,在實施成本控制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整個企業進行協調和配合,將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的成本和效益掛鉤。所以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並通過考覈促進員工的相互配合。激勵機制是有效的提高員工積極性的有效途徑,隨着企業的ERP系統不斷深化,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成本降低將成爲必然。

  三、推薦創新機制的不斷深化

  創新ERP系統在企業中的運用,是根據當前我國製造企業的發展現狀而言的。作爲勞動密集型的現代製造企業,需要將國際市場的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的內部,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將目標細化,並分解到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責任到人。“各個成本中心對企業目標成本負責,爲了達成目標,企業管理者及員工自覺應用ERP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進行業務改進和管理創新。”

      總而言之,製造企業在競爭環境中必須要科學選擇管理工具,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打下基礎。校企聯合學院分析,現代化的ERP系統是基於科學和信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符合製造業的節約成本的有效機制,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現代市場的發展特徵,在運行ERP系統管理時需要適當的進行創新,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全體成員的的協調和配合,從而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23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