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36計

人情世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約定俗成的行爲規則,屬於社會知識範疇。這些知識大半來源於與不同人羣之間的社會交際,也來源於社會衝突與社會發展。在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下,人情世故能夠幫助我們緩和與其他人之間的緊張度,也比較容易讓其他人感到與我們交往的愉悅感與建設性。這裏我列舉出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許都能用到的36個人情世故,因爲我發現,這些人情世故經常被很多更年輕的朋友忽略。

  —即使不是面對大人物,我們也要用請教的態度和口吻,而不是傲慢的姿態,因爲人不可貌相,很多良師益友往往來自不起眼的生活與工作中。

  —在吃飯的場合主動做點菜者,不適合請主人與主賓點菜,因爲那不是尊貴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請注意詢問他們的喜好,而不是隻管點自己愛吃的東西。這需要平時研究菜單,積累點菜的經驗。上桌的時候要尊重主人的安排,不要貿然先行入席。

  —經常發現朋友、夥伴與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注意哦,即使老闆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對上者的讚揚應儘量在私下場合,而對一般的朋友與同事則應公開讚揚。

  —在得到別人對自己的相貌、處事、人品的讚美時,不要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不要假意否認,合適的方式是表示感謝,尤其要感謝朋友的肯定與支持。

  —學會使用便條,包括借條、領條、請假條、申請信。如果你能很主動地使用這些便條,會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感到你很規範。而且如果你懂得請其他人也這樣做,你將來就能更好地與他們有憑有據地打交道。

  —即使你不是服務人員,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來的時候你能主動倒水,會讓朋友與同事很有面子,也會讓客人覺得你的朋友與同事很有威望。這會讓你的朋友與同事特別感謝你的姿態。

  —雖然你覺得自己是新手或者是地位比較低的人,但你不僅要勇於不恥下問,也要做到主動詢問別人的需要,而不是等領導或者資深的同事對你表現出親和,因爲他們這樣做往往需要特別的努力。

  —記得在別人不在座位的時候要很熱情地幫助他們接聽與記錄電話、接收信件、傳遞信息,並要及時提醒團隊的同事與同學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安排。

  —在徵詢了別人意見之後再進入別人的房間,閱覽別人的書架或者室內物品;經別人同意再用別人的電腦;坐在別人的私人座位上,不要翻動別人的物品。

  —出席別人的活動需要有對方的邀請,如果不能出席應提前通知;遲到的話要在適當的時間通知主人,到了以後要解釋;帶未經邀請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不要向別人索要禮物,收到別人的禮物不管是不是喜歡都要表示感謝,因爲送禮者會很在乎你的反應;不要把在一處收到的禮物轉送給另一處,尤其是還保留原來送禮者的符號與痕跡就會顯得很沒禮貌。

  —有多個出席者的場合,主動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其他人,或者主動在你認識的朋友之間穿針引線。那些被緩解了陌生感的朋友會特別感謝你。

  —有不同地位朋友所在的場合,要保持微笑,體貼地招呼那些內向的、不爲人注意的、可能有點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對弱勢者的幫助會得到別人特別的感激。面對社會地位較低者,尤其是在你不能適應對方的生活條件與生活習慣時,要剋制自己的不適感與負面情緒,儘量主動先打招呼。

  —有好東西的時候不要吃獨食,主動告訴他們你知道的好消息。有好事時能想到別人,會讓別人覺得你把他們當成了好朋友。

  —別人做錯了事,不要用情緒化的方式加以批評,尤其要注意就事論事,避免連帶評價別人的人格、個性與家庭教養。批評時如果能提出解決方案就更有建設性。批評時應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如果批評時出語能較幽默,負面效果往往就會更少。被批評或者遇到尷尬的時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設性。

  —好漢不吃眼前虧。但在很多時候,如果對問題爭執不下,也不要繼續火上澆油,而應冷靜下來,多收集一些數據材料,想得更明白點再討論。

  —在你沒有充分把握的時候,應用“爭取”與“儘量”這樣的口吻回答別人的邀約,一旦承諾就要盡最大努力去履行。諾言是指100%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你有三次甚至更多的對同一個人沒有履行諾言的記錄,那這個人通常就不會再認真地對待你的約定,這就是所謂的信用問題。

  —雖然在商言商,但是我們要儘量不計回報地先爲別人做點什麼,這樣就可在心理上贏得比別人優越的債權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別人對他負有的社會債務感的總和。

  —爲子女者應儘早學會衣被自理、幫做家務;有工作者應主動承擔辦公室裏不起眼的雜務。

  —爲子女者或小輩者與父母、長輩、尊敬者同行不搶道,讓行、讓座、讓茶、讓食,宴席開吃邀請大家同食。

  —參加宴會、與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因不喜而不舉筷,即使不喝酒也要以茶代酒致敬。

  —向師長或他人發問、商討或請教時,應起立,先致意問候。

  —背後不說對他人即或是不喜歡的人不好的話,嚴厲的意見應向當事人面提,對人肯定的話倒可以背後說說,對領導的好話宜對其私言。

  —說話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自己得意的話,不張狂高舉自己的地位、子女、家裏的財產,見老年人不說喪氣話,多說鼓勵他人的話,沒有建言不輕易嚴厲批評人,與人絕交也不必說狠話做狠事。

  —對小販、苦力別太討價還價,與勞苦平民說話也要有謙恭之態。

  —受人接待、得人指教、獲人幫忙,應致感謝,或郵件致意或專門找機會致謝;長者賜禮,不應推辭。

  —不當衆剔牙、打哈欠、伸懶腰、吐唾沫、抓身撓腮,未經徵詢不抽菸,不醉酒見客。

  —用餐、已眠或衣衫不整時不訪客或不接待訪客,待客即應周正。

  —接待來客、見尊客應先伸手相握,幫助引座,協助落座,另有主人則應聽候主人安排座位。

  —對朋友,平日在無事之時就應致電,或郵件或寫信問候,而不應只在有事麻煩別人的時候才聯絡人。

  —遠客來訪,應儘量設宴招待;有客人來應備禮,受禮應還禮;到遠地訪問應先由當地朋友瞭解當地的偏好與禁忌。

  —初見應請教對方尊姓大名,如受人請問尊姓或貴姓,應答“免貴姓某”,或答“免貴,叫我某某好了”。

  —入鄉隨俗,人鞠躬我亦鞠躬,人作揖我亦作揖,人問候我亦問候,人握手我亦握手,讓人有融入親近之感。

  —稱呼應顯親近感,稱呼到訪的公司可稱“我們公司”,而不是“你們公司”;稱“我們在座的同事”,而非“你們的員工”;稱“我們公司現在做的業務”,而非“你公司做的業務”。

  —質疑別人應多有依據,不信口開河;雖有理,措詞亦應注意和緩,態度要誠懇,有求教之語;評論別人前應反思自己能否做到。

  —好的消息與好的道理應儘量與人分享,利益讓人分沾;得人鼓勵、支持、幫助應致特別的感謝。
發佈了2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