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發明者身價已超百億 8年暴漲300萬倍

      沉寂多日的比特幣借“勒索”病毒捲土重來,並開啓似曾相識的暴走模式。這種被稱作“數字黃金”的虛擬貨幣,8年間暴漲300萬倍,連中國大媽都進場了。比特幣發明人身價超百億,究竟是誰創造了比特幣?關於比特幣發明者一直沒有定論。

比特幣發明人身價超百億,是誰創造了比特幣?

  有人認爲比特幣是一個擊鼓傳花式的遊戲,有人堅信比特幣會成爲稀缺資產,更有人說它會是在歷史長河中閃光的一個節點,而多數人不求甚解,只是驚歎於又一輪的財富大爆發。

  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一直沒有定論,普遍的說法是日本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被“挖”出,這種由一個代號爲“中本聰”的人設計的數字貨幣正式誕生,而自那一刻起已有15個人先後被懷疑是“中本聰”。2014年美國權威媒體揭露,本名爲“中本聰”的日裔美國物理學家,就是傳說的“比特幣之父”,但這位老教授堅決否認。

  2016年5月,澳大利亞工程師、企業家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公開表明他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但僅過了幾天,懷特本人就“投降”了,發表道歉信稱“拿不出關鍵證據”證明自己。儘管中本聰被提名爲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但他的真實面紗還未被完全揭開。

  而跟比特幣扯上關係後,克雷格·懷特就被警方盯住了。圖爲澳大利亞聯邦警方與稅務人員搜查了懷特的住所與辦公地點,後者的比特幣相關業務存在稅務方面問題。據媒體報道,神祕人物“中本聰”手握100多萬個比特幣,按照目前每個15000元人民幣來算,他的身價超過150億人民幣。而按照最初的嚴格設計,比特幣的總量被限制在2100萬枚,目前已有1400萬枚左右被開採出來。

  創始人身份存疑,那比特幣又是如何造出來的呢?獲得比特幣的辦法有兩個,一是下載軟件不停運算,二是在網絡交易平臺買入。2013年12月,記者採訪了重慶的比特幣玩家馮毓鵬,馮老闆向記者展示了傳說中的比特幣神器———美國蝴蝶礦機。“我對收回投資成本還是信心十足的。但如果電費成本超過50%,那麼挖礦就鐵定虧本了。”

  比特幣的過程被形象地稱爲“挖礦”,挖礦的參與者就是“礦工”。圖爲一臺比特幣礦機,挖礦者根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誰先解出這道數學題誰就獲取一個比特幣。“假設解題是在扔3個骰子,誰扔出來點數小於5就對了,扔出來比較困難,但是驗證卻很簡單。”

比特幣發明人身價超百億,是誰創造了比特幣?

  2017年4月6日,四川馬邊藏身大山深處一小電站旁邊,天嘉網絡最大比特幣“礦場”內6000多臺比特幣礦機正不停地“挖礦”。由於比特幣價格持續火爆,世界各地的礦機都在極速運算,開採剩下的700萬枚。現在,全球有七成的比特幣都產自中國。

  這是一場軍備競賽,比特幣獲取難度也在不斷增加,獎勵隨之不斷減少,比特幣開採要消耗大量電力,全球礦場目前每小時耗電大於60萬度,每年超過52億度,出於成本考慮,許多礦場選址在西南山區水資源充沛、離水電站近的地方。

  儘管價格一路瘋漲,但並不是所有的礦場都能賺錢。一位礦場經營者曾發帖講述他的傷心往事:能否找到便宜的電、能否維持礦機穩定運轉、能否找到租金適宜的場地,都影響着運營一家礦場的成本。如果運氣差趕上幣價下跌,賠錢更成了大概率事件。

比特幣發明人身價超百億,是誰創造了比特幣?

  比特幣礦業投資者關心幣價,更擔心政府的態度和金融機構的政策。比特幣誕生之初那幾年,各國政府視之爲洪水猛獸,至今絕大多數政府都不認可比特幣是貨幣。2013年11月19日,美國參議院就爲比特幣舉行特別聽證會,相關利益方向急切地向參議院證明,比特幣並沒有什麼“危險之處。

  儘管政府多次提示炒幣風險,但由於去中心化、不可複製、跨境轉賬時間快、手續費低、支持跨國小額支付、能實時查看歷史賬目等原因,比特幣很快獲得部分前沿網民與資本的青睞。

  不久之後,國內首個比特幣ATM機入駐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一家咖啡廳。通過這個終端設備,人們可以用人民幣直接購買比特幣,當時1人民幣可換0.370個毫幣,但不支持反向購買。

  2013年12月,北京一家餐館悄然開啓了比特幣支付,當時吃一頓650元的飯,需支付0.13個比特幣。比特幣的出現也必然催生了各種交易平臺,據估算國內至少有幾十個類似平臺,且受2016年底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各平臺的活躍度與交易數據呈井噴上升趨勢。

  但比特幣的各類高風險一直存在。由於匿名性與投機屬性,比特幣天生就與強風險相伴,最直接的是幣值很不穩定,暴漲暴跌。2014年,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的倒閉成了虛擬貨幣風險的代名詞。比特幣使用者在Mt.Gox所在大樓外示威,對自己投資比特幣遭受的損失表示不滿。

  2015年,由於系統漏洞損失大量比特幣無法彌補客戶損失,MT.GOX申請破產保護,首席執行官Mark Karpeles被日本警方指控欺詐而遭到逮捕。

  甚至早在“勒索”病毒出現前,具有隱祕性的比特幣就被不法分子用於違法犯罪。2015年9月20日,香港商人黃煜坤在臺灣新北市被綁架,綁匪勒索7000萬港幣贖金,並要求以“比特幣”支付。隨後家屬將1300萬贖金換成“比特幣”匯至指定賬戶,但家屬疑操作有誤,匯款未成,好在黃煜坤最終被警方解救。

  2017年5月12日晚,WannaCry(又稱Wanna Decryptor)蠕蟲病毒在全球超過74個國家爆發,我國部分高校網絡系統淪爲重災區,被病毒要求被入侵者在六個小時內繳付300美元價值的比特幣贖金,而且隨後每隔一段時間贖金都會上漲一次。至此,比特幣再次高調回到全球視野中。

  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體現,它背後的去中心化的思想,在現在社會來說是一種突破性的革新。作爲“貨幣”,它的價值是基於社會的認可,這就是它的風險。但正因爲思想內涵太過激進,比特幣難以真正被社會認可。如果在關注比特幣大熱的同時,普通人能夠不止於表面,而去理解它背後的含義,這就是比特幣的意義。


發佈了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