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4):稅收的歷史與公司的力量。公司是什麼?是一棟樓?一羣人?一個產品?還是一個理念?

稅收的歷史

這個話題似乎離大多數普通人都很遙遠,尤其是對於年僅九歲的羅伯特來說。在當時的美國,稅收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懲罰富人的一種方式,因爲富人們把過多的錢收入了自己的口袋。問題是,富人們會乖乖的把依靠自己能力得到的資源交出來嗎?對於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的故事,在窮人口中稱之爲英雄,而富爸爸稱之爲竊賊。窮人們認爲應該讓富人承擔更多的賦稅來讓窮人受益。

除了戰爭時期,在早期的英、美國是不需要納稅的。直到1913年,美國才把所得稅徵收寫入法律。當時納稅的初衷是爲了懲罰有錢人;對於窮人們來講是有益的。也正是如此,占人口大多數的窮人們投了贊同票讓這項法案通過。而後面的事實證明,稅收最終卻是落到了大多數的窮人和中產階級身上,富人們依靠公司進行了合法的減稅甚至避稅。

爲什麼?政府的運作需要靠錢去支撐,這是一經啓動就無法停止的事情。知識就是力量,富人掌握着窮人沒有的知識以及各種資源,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氣魄、決心去改變現狀。在這場博弈中,富人一開始就走在了前面。通常富人有着自己的企業。而美國有針對企業的稅收優惠法律,這爲企業提供了合法的避稅途徑,畢竟企業的運營爲政府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企業能夠正常的運行下去就是在爲社會創造價值,不僅僅侷限於稅收。

書中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僱員掙錢、納稅,只用剩下的錢謀生;企業掙錢、花錢,並只爲剩下的錢納稅。

即使人們望着工資單上高額的稅款也想着自己開公司,但一想到開公司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往往又退卻了;他們更害怕面對未知的困難。羅伯特的爸爸作爲政府官員,希望自己的兒子好好讀書,未來進入大公司工作,順着這條梯子一步步往上爬;而富爸爸則反問:爲什麼不自己建造一個梯子呢?早在十五六歲時,羅伯特就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哪個了。

企業是什麼?公司是什麼?

公司是什麼?是一棟樓?一羣人?一個產品?還是一個理念?

公司並沒有多麼神祕,羅伯特甚至把它比喻爲一疊裝在檔案袋放在律師樓的文件。熟悉公司法使的富人懂得合理的減稅,這些法律的漏洞似乎也不再是漏洞(如美國1031條款)。綜合上述來看,這似乎也很合理。在當時的美國,海上交易的興起催生了一大批法人。這讓每個普通人都有了解資本運轉的機會,但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讓大部分人變成富人。實際上這裏面的gap遠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體系。二八法則。

富爸爸認爲熟悉法律可以讓自己在這個暗流洶涌的社會裏更加無所畏懼,哪怕是面對羅賓漢。知識就是力量,你擁有的錢越多就越是需要對應的知識。他很願意花高價聘請聰明的律師和會計爲他的公司工作,這可比交給政府的錢少的多;“精於計算你就不會被別人牽着走”。富爸爸很懂法律,不僅僅是因爲要做一個守法的公民,還因爲他明白不懂法律的代價有多昂貴。

在羅伯特二十多歲時就已經有了很高的收入,升職加薪時也會有普通人的飄然感,而在心中卻深深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時他創建了自己的房產投資公司,在前期爲了有更快的資本積累,他更加努力的工作,讓更多的錢流向自己創辦的公司變爲資產項。不到三年的時間裏,他在自己創辦的小公司裏的獲利比工作中賺的錢更多。

到現在似乎有一個呼之欲出的詞:財商。

羅伯特認爲財商至少由如下四部分組成
1、會計
2、法律
3、投資
4、瞭解市場
以上四項知識體系可以構成基本的理財能力。

作爲綜合理財策略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要清楚:“賺錢=》納稅=》支出”和“賺錢=》支出=》納稅”的區別,也應該要知道法人的身份可以爲自己帶來怎樣的能量。

發佈了13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0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