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開復先生談創新思維》

李開復先生談創新思維》,這是CCTV《我們》欄目的一期節目,李開復先生給9位大學生上了一堂關於“創新思維”的課程。我摘錄了其中的一些要點,並做成了簡報的形式,與大家分享。

1. 創新的定義:發明 + 創新 = 價值

創新的定義

首先,開復先生給出了他對於創新的定義。
曾經看過《歐洲商學院的創新管理課程》,給創新下了如下的定義:創新是指通過一種富有創造力的新方式,將現有技術、新技術或新舊技術結合在一起,成功的引入了具有經濟價值的新產品或新程序,爲消費者價值增值、或獲得增值價值的方式,帶來逐步的變化。
我想這兩種定義是一致的,同樣強調創新的應用和價值。創新可以是一件新的產品也可以是一道新的流程;它不等同於技術突破,要求能夠將新技術和現有技術有創造力的結合在一起;無論是何種創新都要求能夠在財務上成功的應用,創造價值 。

2. 創新三要素:創新的三要素:新穎、有價值、具有可行性

創新三要素

  • 關於新穎

新穎不一定必須是新的發明,它可以是跨領域的技術應用,比如微波爐的發明:1946年的 一天,正在實驗室工作的美國雷神公司的雷達工程師珀西·斯潘塞肚子餓了,準備吃點東西。他驚奇地發現放在口袋裏的巧克力融化了。爲什麼會這樣呢?當時實驗 室溫度並不高,難道是微波產生了熱?好奇的他把一把玉米放到雷達的磁控管旁邊,結果玉米很快成了爆米花。於是,作爲  雷達的衍生品,微波爐就這樣誕生了。新穎也可以是合成,比如麪包機的發明:它是鬧鐘、電鍋和攪拌器的合成。所以當我們談創新的新穎時,要用寬容的心態來看,而並不能侷限於跨時代的科技論文。

  • 關於有價值:

需求是創新之母。
如何看待價值的兩面性?大部分的創新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比如網絡,可能有不良信息,但是90%的信息都是有益 的;應整體的看待價值的正面性。

  • 關於可行性:

最好的創新者是一個有新穎想法的人、能夠理解用戶和他們需要的價值,並且是一個實踐者。

開復先生談到自己的創新經歷:世界上第一套不指定語者的連續性語音識別系統。但在產品化時遇到了種種問題:噪音、多人同時講話、不同的口音、識別錯誤用戶等等。這個創新新穎可以打99分、價值和可行性只能打59分。


3. 創新在
21 世紀的新角色

創新在21世紀的角色

* 應用性更強
* 週期更短
從人類通訊方式的變革來看,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 重要性更高    
創新在競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過去可以依靠一個品牌打敗對手,現在必須有越來越多新的想法。
實際上,以上三點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要創新?此外,如今人們可以獲得的產品的種類繁多到令人難以置信,消費者需要個性化的商品;多樣化和個性化也意味着創新。
有着創新精神的三大公司:蘋果、微軟、Google,它們各自有自己的創新特點:
蘋果:看得準。靠Steven Jobs一個人的對未來的遠見、有魄力的定位;然後整個公司跟着他走
微軟:做得大。靠研究院生產很多有價值的論文,然後由產品部門把論文應用在市場上;能夠幾萬個人一起創造一個新的視窗。
Google:做得快。靠快而不是大,可以把Gmail等靠十幾個人、二十個人經過幾個月就很快的推出。

 

4 . 創新之路能夠執行必須具備的五個特點

創新之路

* 洞悉未來
我們不能僅僅聽用戶今天要什麼,而要洞悉客戶未來可能要什麼。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是創造未來。
* 打破陳規
例如“用連續的四條直線覆蓋“田”字的九個交點”的練習,就需要破除“不能超出田字格的限制”。
* 簡單是美
例如Google解決“讓用戶在搜索時多敲一些關鍵字” 的方法:把搜索框做大一點。
* 以人爲本
一個公司應該創造出以人爲本的創新氛圍——員工被信任、放權、有自由的空間、平等;扁平的組織結構。例如:Google的員工有20%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有激情的事情。
* 接受風險
失敗是學習的經驗。愛迪生不是失敗了6千次,而是學習了6千種不能做燈泡的材料。

5. 如何增加個人創新力的五句話

如何增加個人創新力

關於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開復先生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3M的公司的科學家爲了發明世界上最粘的膠水,結果卻製造出最不粘的膠水;後來偶然的機會用在了書籤上,發明了便利貼。至今仍是3M的明星不敗商品,並持續演化出其他如無痕掛鉤等明星商品。

6. 創造力和創新的區別

創造力和創新的區別

在課堂上,有一位同學問開復先生“創造力和創新的區別”,先生並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這裏,我給出一個歐洲商學院的《創新管理》課程中看到的答案,供大家參考。
* 創造力是投入的原料,創新是結果;
* 創造力是思考的過程,幫助我們產生好的想法,它總是走在前面;在想法產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善待、珍惜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 創新意味着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或者更有效;在創新階段,我們必須保證產出是實際的,並導向結果的。

7. 創造力的三種類型

創造力的三種類型

* 標準化創造力
這是由目標導向的創造力,往往是爲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針對問題,採用一些結構化思考的方法來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出具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 探究性創造力
這種創造力的目的是爲了發現機遇,而非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採用頭腦風暴、比喻性類比、屬性列表、觸發會議等方式來激發探究性創造力。
* 偶然創造力
想法是由於一次好運氣在偶然之中產生的。能夠產生偶然創造力,要求我們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好奇的心態和橫向思考的能力。



從開復先生的授課方式想到的:

不久前,給實習同學和新人上了一堂《結構化思考》的培訓課程,課後,和CMMI 諮詢師黃老師一起討論過關於授課方式的問題。很巧、今天看到的這堂開復先生的課程,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會。

開復先生的授課方式,就有着以下幾個精彩之處:

1.     充分的互動和參與

開始時,開復先生首先讓同學們自我介紹,同時講一下自己的創新經歷,讓大家互相認識、提高凝聚力。之後,開復先生讓同學上臺寫自己對於創新的理解,同學們寫了“發散”、“血液”、“借鑑”等等關鍵詞。

過程中,開復先生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創新小遊戲—用6 根火柴搭出四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2.     有效的處理同學的發問

有一個學生問開復先生“創造”和“創新”的區別。開復先生先是風趣的說了句“你在考我的中文嗎?”接着請發問的同學闡述自己的理解,最後請觀衆來評價這位同學的觀點。透過這種方式,有效的化解了問題。

3.     Team Work

設計Topic ,讓同學們有機會透過Team Work 完成當堂演練,並有機會進行Presentation 闡述結果。在闡述完關於創新的一些觀點後,開復先生布置了一個20 分鐘的分組演練——爲高三學生設計一個放在教室中的裝置,能夠幫助他們緩解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完成後,請同學上臺闡述自己方案。

Team Work 的能力是我們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CMMI 實施的培訓過程,諮詢師一直對我們強調這一點,並在他的各種培訓課程中給我們機會演練,幫助我們提升這樣的團隊合作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在培訓中佈置一些有時間限制的當堂分組練習。最後,還會請各組輪流闡述工作成果,透過這個機會鍛鍊同學們另外一個重要的能力——Present

4.     激勵性評價

開復先生在對分組演練的結果進行點評時,對每一組同學都做了充分的肯定,之後用比較委婉的方式指出各組的不足。

 

 不久前,給新人做的《結構化思考》的培訓中,我也充分注意了培訓中的以上幾個要素。比如:特別佈置了當堂演練——分組完成一個DAR 的練習,請同學們把DAR 的過程記錄在一張大白紙上,派代表上臺講解。並請組內的其他同學幫他舉着大白紙,進一步體驗團隊合作;還有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完成一副思維導圖等等。在看完開復先生的這堂培訓課後,給了我更多的啓發:

1.     每組同學的Present 並不會只派一個代表上來從頭到尾的闡述。而是對要闡述的內容也做了分工,每個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在《結構化思考》的培訓中,做Present 時,偶爾會有大家互相推諉的現象。如果能採用這樣的方式,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讓每個人都有Present 的機會。

2.     在 課程的末尾,請觀衆們和嘉賓們對這堂課進行了點評、發表感想。這種方式運用到我們的培訓中,可以在培訓末尾也給同學們一個自由闡述的機會,讓他們談談對於 這堂課的感受、建議。雖然,在《結構化思維》的培訓課程結束後,我請同學們當場填寫了《課程意見反饋表》,但課程意見反饋表的內容是通用而固定的,對於單 獨課程的針對性不是很強,如果能再結合這種方式,就更易於瞭解培訓的效果了。

《結構化思考》的培訓結束後,HR 問我感覺效果如何?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看完同學們的課程意見反饋再說。”課後,和老師MSN ,他否定了我的這種觀點。他讓我明白“過程已經決定了結果”。一堂經過了“需求分析”、“詳細設計”的課程、一堂有創意的培訓能讓同學們收穫更多,而不僅僅是你要講述的內容本身。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