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

對於大多數程序員來說,微軟是一家值得崇敬的公司,能夠加入微軟,也是很多程序員的願望。在付出足夠的努力後,一旦進入了微軟,也就意味着可以和最先進的技術終日爲伍,一直沿着技術這條路線走下去了。對嗎?錯。今年九月份剛剛加入微軟開發合作部的王洪超就爲自己規劃了一條技術管理的路 線,除了在技術方面繼續學習之外,他還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裏有意識的提升項目管理的能力。王洪超說:"微軟爲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機會。"

對更多的程序員來說,進入微軟仍舊是一個夢想。然而,與以往任何一個時候相比,做出職業規劃的必要性更加迫切。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激增的就業壓力,不斷分化的開發角色,再加上IT發展的不明確,做出職業規劃既是一種挑戰,也是必須之舉。

  以前,學校的學生只要考取一個認證就很容易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工作幾年的程序員更是成爲公司搶奪的對象,而就在互聯網熱時,高級程序員更多想到的是自己出去創業。現在一切都改變了,混亂的認證市場讓畢業的學生失去了一塊招牌,企業更注重其技能和做項目的經驗,而少有工作經驗的 學生和企業需求之間形成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已經工作的程序員又面臨着學習軟件工程規範和技術更新換代的壓力,不明朗的軟件行業前景讓他們在走向三十的路途上遭遇困惑。對於已經具備相當水平的資深技術專家或者技術領導者來說,風險投資對軟件項目的謹慎使得創業變得更加困難。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非軟件專業的 人員源源不斷的加入到這個大隊伍中,更爲市場增加了很多競爭的對象。

  與企業需求接軌是學生的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很久以前,企業要承擔起學生的培訓工作,畢業的學生要在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融入整個開發團隊。而現在,很少有公司願意承擔這樣的培訓費用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發着工資卻無法帶來利潤的職員是大部分企業無法容忍的。

大學教育是普適教育,教給學生的只是知識,而企業對學生的需求是技能。這之間就是一個很難彌補的差距。中科天博總經理王健華表示:"大學生學習完了之後,只是知道是什麼,根本不會用。學習了C、Delphi,學習了Java,只能夠按照書本的案例照着做下來。但讓他做一個最小的項目,包括一個帶後端數據庫的小網站,都很難獨立承擔。"前IBM 軟件部高級軟件工程師李巨鋒現在擔任科瑞爾思培訓中心專職教師,他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企業更關心你學習到了什麼技能,做過什麼,如何把學到的技術應用到實際中去。"

應屆畢業生很難克服這個困難,因爲學校不具備這樣的環境。IT大環境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就需要大學生自己想辦法。如果在學校通過某些方式已經積累到了經驗,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沒有積累到這些知識,就必須尋找機會通過其他途徑彌補了。

曾擔任亞信公司軟件開發技術總監,現在創辦達內培訓中心的韓少雲有也切身的體會。"原來我也在亞信做人才管理,需要不斷從社會上招聘好的軟件工程師,組建開發團隊。我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但是一些被淘汰的人是很可惜的,他的基本素質,包括計算機專業的相關背景非常不錯,但具備的技能和企業不能很好的匹配。"爲此,韓少雲萌發了要做IT培訓的念頭,希望將企業需要而學員缺乏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這種培訓進行彌補,創辦達內科技以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對學生來說,提高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能也是爲了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職業生涯就是進入正常的軌道中。尋找到適合的入口,面臨畢業的學生要謹慎的做出自己的選擇。如果不好找入口,起點太低,對未來的發展也沒有好處,甚至導致以後的工作習慣都不好。金山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裁王春偉 說:"《哈里波特3》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選擇比能力更重要。一個人年輕也只有很短暫的幾年,如果能夠選擇一個精彩有活力的團隊,會使他的職業生涯充滿精彩。如果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因爲一些失誤造成兩至三年沒有學到什麼,自己也會非常慚愧的。"王健華表示,企業是員工社會價值的附着。"大公司在自身的工作規範和工作習慣會更加正規,其經理的素質會更好。很多人由於沒有對未來進行規劃,沒有想清楚,工作之後對自己的崗位不尊重,經理也看不上他。"

企業對軟件工程流程越來越重視,這是企業做事的方式。要適應企業的需要,甚至先要學會規範的文檔,然後纔是技術,這樣企業知道你受過正規的訓練。王健華說:"我們要求學員注重4方面的能力:眼界、學習的方法、技能和規範,他要學習如何與別人合作,比如在代碼風格上統一。雖然只是一名程序員,但仍需要站在項目經理的層面上看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合作,融入到團隊中。"王春偉認爲團隊能力也是通用軟件廠商非常看中的一點,"現在不是凸現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在金山公司,一個人如果很孤僻,很冰冷,溝通很艱澀就不行。我們要求程序員心態非常端正,有良好的配合意識,個性特別樂觀。"

一些學生也意識到了這點,正在軟件學員讀大四劉未鵬就表示:"我想當雜誌社編輯、從事教育工作或進入研究機構,總之得是一個能夠靜下心來的地方。如果非要進公司工作,也得像趨勢、金山或微軟這樣具有開放工作環境的公司。現在國內很多公司還是被市場所奴役,不能建立自己的個性,個人覺得不要在一個終日趕工的小公司工作。"因此,對現在的學生來說,不斷增加和企業能夠順利接軌的砝碼就是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工作後程序員的職業規劃是要將技術提升與行業結合.

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程序員更要注重職業規劃。很多人剛畢業時充滿活力,然而幾年的摸爬滾打後,衝勁就會慢慢減弱甚至消失。再加上IT大環境的起伏不定,一旦無法跟上技術或者行業發展的步伐,便會迷茫。王洪超說:"以前晚上睡覺之前想事情,經常都不知道自己以後做什麼。"

  這並不奇怪,工作的新鮮感褪色後,就設法需要通過一個目標爲自己輸送動力。這便是職業規劃。

程序員首先需要提高系統設計能力。從2000年以後,軟件業的編程思維和模式、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與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很多在企業工作的程序員的知識架構很難跟上。中科天博謝新華老師直率的指出:"現 在很多程序員不是按照應該如何設計最好做得,而是按照我會什麼來做的,最終造成設計思想落後。現在做項目需要的是新的、巧的設計思想。我們可以將從無數次失敗中得到的理念告訴他們,包括如何學習,如何思考,技術變化的原因在哪裏,其核心在哪裏。這樣程序員的理解力就會完全不同。現在,對程序員的要求降低 了,但對系統設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程序員必須要提高系統設計的能力,否則永遠出不了頭。"

而曾經從事過宏觀經濟研究工作的李巨鋒更喜歡從行業走向來談問題。他說:"現在中國純軟件公司不多,但是,中國的經濟非常好,從整個社會的經濟和行業角度可以得出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很多人不瞭解行業的需求情況,因此做不了判斷。"

跟隨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就比較容易取得發展,而在一個發展緩慢的行業中成功就比較困難。當然,有了市場容量有多大和機會,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但沒有這個因素成功的機率會更低。工作一兩年的人,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方向感,不要太盲目,這就需要程序員有一定的判斷力。

李巨鋒認爲,電信行業新增的市場容量每年有1萬億,而且由於是新增市場,人員也比較容易進入。此外,中國的手機市場非常大,由於無線應用的迅速發展,可以預料,基於手機和電信結合的軟件的就業前景就比較好,事實證明,很多人也在向這個方面轉變。達內的成功與行業需求也不無關係,韓少雲說:"從金融和電信行業角度看,對軟件人才的需求每年以30-50%的比例增長。熟悉這兩個行業所需要的IT技術和背景的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缺口也是最大的。"

  中國的信息管理軟件市場也是容易就業的市場。現在市場上有數不勝數的小管理軟件公司,這是同中國社會走轉型之路相關的。李巨鋒說,"基於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行業都有相當的發展前景。通過產權交易的商流,帶動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發展。物流是新興的行業,這些都需要主流的IT技術。中國的物流成本現在是20.9%,美國是9.8%,差距非常很大,這其中有1萬億的市場容量,如果軟件和信息化服務佔20%的份額,也有幾千億的市場,行業需求很大了。事實也證明供應鏈等類型的軟件市場發展非常迅猛。"

而對於遊戲,李巨鋒認爲這不能稱之爲一個產業,因爲它不像電信那樣帶動很大的一個產業鏈,現在取得成功的只有幾個遊戲,而且還主要偏重銷售,不是一個上下游的產業。儘管比較熱,但李巨鋒認爲相比來說,至少一兩年內可能不會有很大的市場容量,這就需要進行判斷。

李巨鋒認爲,已經工作兩年以上的程序員可以有幾種基本的職業規劃:技術專家、軟件架構師、實施顧問或銷售。其中程序員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資深技術專家,無論是Java還是.NET,還是數據庫領域,都要首先成爲專家,然後纔可能繼續發展爲架構師。"儘管架構師的職位可以工作一輩子,待遇也非常好,對於科班出身的程序員最爲適合,但這種工作職位非常有限。"一位畢業的學員到IBM軟件開發中心後,過了一年左右,開始請教其未來的發展,結合對方的情況,建議他先深入的技術,因爲在中國架構師需要的條件比較複雜,而且需求量也比較少。

實施顧問和銷售就比較偏向市場了,除了一定的技術能力外,需要掌握很多IT以外的知識。這些發展方向對於從其他專業轉入IT的人員更爲適合。比如用友就培養了很多實施顧問,這些人加上行業背景,收入也很高。要做行業專家,就要比自己的行業客戶還了解這個產業的發展現狀。李巨鋒說:"比如菸草行業,一定要了解大的趨勢,中國最多的菸民在哪裏,其實是在山西和遼寧,菸草行業的產業政策是什麼,直接導致我的需求是什麼,這些信息對於職業發展很重要。IBM的一些顧問都是行業內的資深專家,他們的發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對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是要專,在技術上做的比較深入,然後進行工作調整,把自己轉變爲某個領域的專家,第三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自己做軟件架構師還是高級的顧問銷售,另外一部分人可能就會走向行政管理,這和個人性格有關。

要獲得職業成長,培訓也很有幫助。韓少雲說:"在北美,職業培訓是一種高端的培訓,即便是專業的人員也需要職業培訓。一個人在一生中需要經過很多職業培訓才能成爲一個資深或者專業的人員。而在國內大家的觀念中,職業培訓還沒有被大家廣泛的認同。"

  對於更高級的技術人員,他們所關注的就不是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了。他們所關注的就是發展和成就感。從現在看,他們更爲缺乏的是交流,尤其是和水平差不多或者更高的人進行交流。李巨鋒說:"我建議他們做一些國產的產品,做一些自主產權的技術。比如,我們還有產品開發的部門就在做國產數據庫設計。"

  職業規劃帶動更好的成長

從中國的軟件開發人員的層次看,工作幾年以內處於初級水平的程序員佔據最大的比例,至少在50%之上,高級的人員最多也就10%左右。但無論處在哪個層面,一定要有規劃,按照自己的個性和優勢做一些規劃。

一個程序員的成長,學習過程中首先要讀到好書,然後是交到好的學友,找到好的老師,在這三個外圍的條件下,找到適合的工作環境,結合自己的特點,然後在一些重要的環節上遇到適合的人和合適的項目,這樣才能成功。有些職位可能在開始的時候不適合,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可能就可以走上更高的職 位。最近,IBM軟件學院就開始做一個"軟件人才庫"的項目,爲的就是跟蹤技術人員的成長,給他們在合適的時機提供合適的職位。業內人士說:"IT行業良性的人員流動也是很好的。"

有了一定的職業規劃,就需要補充自己缺乏的經驗,只有經歷過足夠的項目,纔有可能不斷積累。對行業的判斷有一定的理解之後,對一般的企業適應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高級的人才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在中國,除了個人的基本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資源,行業資源和資本。學生要學會在提高智商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情商。因爲,在人和人交往中情商起很大的作用。技術人員需要慢慢改變自己的一些思維方式。個人成長要有意識的積累社會資源,認識相關的人,瞭解相關的政策和行業發展的過程 和規則,這些東西是非技術的,非智商的,只要你關注就是可以得到的。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多認識人,然後有意識的尋找合適的事情來做。情商也就需要有渠道,有多少人能夠幫助你,否則成不了。

機遇和經歷對於職業的發展有相當的影響力。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都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王洪超也認爲成爲微軟MVP是自己的一個轉折點,由於成爲MVP,便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技術朋友和微軟人,爲自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每個人至少三年要點評一下自己:是環境的原因,還是自己個人的原因,如果是環境的原因,可以考慮是否需要換地方,如果知道自己,可以調整自己或者設的目標現實一些。從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做起,3年時間至少能夠做到做獨立需求分析和設計的。


[1]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並不指望成爲什麼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那麼,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瞭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爲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當你對一個行業有那麼幾年的體會,以後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盪不是上策,最後你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2]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於技術。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爲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爲之,因爲技術只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老還是個工程師!

[3] 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在企業裏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麼都不懂,憑啥拿那麼多錢,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師的迂腐 之言。8051很牛嗎?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你想想,老闆搞經營那麼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於管理,善於領 會老闆意圖,善於部門協調等等。因此務必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力,察言觀色能力,攻關能力等,要成爲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術以外的技能纔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4]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工程 師交往,認爲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闆或高層管理,那麼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瞭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瞭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後發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後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 少學費,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5]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爲以後做一些積累,以後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6] 抓住時機向技術管理或市場銷售方面的轉變!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開發,適當時候要轉變爲管理或銷售,前途會更大,以前搞技術也沒有白搞,以後還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搞銷售可以培養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爲自己以後發展積累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纔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 逐漸克服自己的心裏弱點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貶義,並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心不夠黑,教條式思維。。。這些工程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很難嗎?只在牀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包準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連 項目經理都當不好--儘管你可能技術不錯!
[8]工作的同時要爲以後做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及早爲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裝備電腦,示波 器(可以買個二手的),仿真器,編程器等,業餘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準備自己的產品,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產品,拿出象樣的產品,就可技術轉讓或與人合作搞企業!先把東西準備好,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也抓不 住!

[9]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善於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創造條件讓別 人瞭解自己,不然老闆怎麼知道你能幹?外面的投資人怎麼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搞個個人主頁是個好注意!!特別是培養自己在行業的名氣,有了名氣,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10]該出手時便出手!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幹,去闖出自己的事業,不要猶豫,不要彷徨,幹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爲下一次衝擊積累了經驗,不幹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幹成必然要經歷失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陳皓談程序員的升級:職業規劃就像軟件工程

【CSDN獨家訪談】電信、銀行等行業一直是許多人非常向往的工作單位,清差厚祿,旱澇保收,陳皓卻不以此爲然。所以當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連用了兩個“最”字來形容他離開銀行的成就感。

陳皓畢業後的前兩年就職於雲南省工商銀行,從事銀行電信內全國性業務系統開發。後來在全球最大的網格計算/分佈式平臺軟件公司從事研發工作,熟悉Unix 系統以及C/C++語言,擅長大型系統軟件需求分析、設計、架構、實施和維護,目前是某全球金融信息數據處理公司的技術主管。


隨波逐流

回想當初,陳皓頗有感慨。還在大三的時候,他就被系裏優先推薦給了工行。那時他參與了繫上的一個項目(用HTML+JAVA開發一個在線教學課件),由於 當時國內根本買不到HTML和JAVA的書,而學校也沒有上網條件,所以關於HTML和JAVA對系裏的老師都是比較新的東西,當開發完成後,系裏對此評 價比較高。因此就在大三下學期把陳皓推薦給了工行。

由於早早地被銀行“預定”,所以陳皓的大四生活很自由,整個一年他基本是在一家很小的軟件公司打工度過的。 就是在那家公司工作的經歷,讓陳皓後來產生了離開銀行的念頭。

那家公司主要做些MIS系統,陳皓不僅獲得了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的鍛鍊,還習慣了軟件公司高節奏、快學習、充滿挑戰的環境和氛圍。這造成了他畢業後 到銀行工作時極度的不適應——效率低下,工作毫無激情,工作當中充滿了相當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政治鬥爭。

最主要的是,由於初到銀行,很多技術和產品從未見過,而主要實施卻由外面公司來完成,銀行自己內部中有經驗的人又不願意與人分享知識。雖然可以拿很多紅包,整天也很清閒,不是看報紙就是打遊戲,但陳皓感覺到那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沒有任何激情和鬥志可言。和大四時在那個軟件公司中的技術氛圍相比,完全 就是天壤之別。

所以在銀行工作的這兩年,陳皓天天都在彷徨和思想鬥爭,“因爲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浪費了至少兩年的時間”。最後,陳皓打定信念,決意離開去尋找自己的道路。

“因爲我是在一個相對比較閉塞的城市(昆明),所以,我要離開銀行的決遭到了父母、同學、朋友、同事,幾乎是身邊所有人的反對。但最終,我還是一意孤行離開了銀行,遠走他鄉到上海這座大城市去尋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從此,我走上了一條不可回頭,並和以前完完全全不一樣的道路。”從國企到民企再到外企,從打雜到程序員再 到高級程序員到team leader到技術主管,從小酒店MIS到企業OA到全國性的大系統到世界領先的分佈式計算平臺集羣軟件,“若干年過去了,經歷了高速的發展和獲得了很多 不同的經歷,但唯有當時選擇離開銀行這件事情讓我至今都爲之興奮。迄今爲止,這是我自己覺得最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正如陳皓所說,“也許,最讓一個人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不是他做成了什麼,而是他選擇了什麼。”

認識自己


多年打拼後,陳皓雖已是技術主管,但走的那些彎路,浪費的兩年時間,一路中的心酸讓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今天,我對許多剛上路的朋友都會說,人生的規則很重要,從上大學時就要好好規劃,這對國人來說尤其重要。因爲對於國人來說,人生的頭20年都是被別人規劃的,導致了自己根本不會給自己做規劃。這點是相當危險的。”

人生短暫,屬於自己黃金的時間不多,如果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尋找道路和方向上,很有可能會導致一事無成,要及早確定自己的規劃,然後照着這個規劃堅定不移的去執行。陳皓認爲,做規劃時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一是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優勢和性格;二是確定自己的專業和想從事的行業。只有在確定這兩方面後,才 能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

兩方面看起來很簡單,但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陳皓認爲應當從下面十五個方面審視和認識自己,幫助自己確立人生規劃:A) 所掌握的知識,B)問題的解決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C)對待困難的心態,D)團隊合作能力,E)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F)創造和創新能力,G) 溝通能力,H)自己的性格內向還是外向,I)是否有堅韌不拔的專研精神,J)自己的弱點和性格上的缺陷,K)學習能力,獲得知識的能力,L)領導組織能 力,M)目前自己能夠進入的企業,N)目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O)目前自己的競爭實力。

職業規劃就像軟件工程

確定了自己的行業和專業領域後,接下來的事情應該是1)努力掌握這個行業的知識,2)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這個專業和行業更爲具體的各個子方向。然後在實際過程中再認識自己。比如,選擇了計算機行業,應該儘量地嘗試軟件、硬件、網絡、娛樂、媒體等計算機行業不同方向的工作,如果從事軟件,又分Web、系統、項 目、ERP、CRM、數據庫、嵌入式……,在工種上又分開發、測試、技術支持、流程管理,項目管理,系統架構,售前,售後……。當然,我們並不需要去嘗試所有的工作或工種才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我們完全可以向從事不同方向的人諮詢並結合自我認識來做出判斷。

在這個過程中,迷茫的摸索可能是很難避免的。能夠及時得到前人的指點可能會是一個捷徑,徵求前人的建議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快速原型(快速嘗試)或許也是好的辦法。因爲人與人不同,他人的路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路還要自己去規劃,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要經常性地跳出自己再來看自己,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讓自己和別人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幾斤幾兩,瞭解到自己的長處和特點,然後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做怎麼樣的事和並調整自己的職業路線,這是一個“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螺旋上升的進化過程。當度過對自己對社會的“陌生期”後,纔有談得上對自己人生和職業的 規劃。

個人的職業規劃就像軟件工程。我們都知道軟件項目最大的敵人是需求的不明確和需求的大面積變更,同樣,在個人的職業規劃中,自我需求的不明確和需求的變更也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在職業計劃實施了四五年後需求的變動和改變。只有需求確定以後,才談得上個人的職業設計的HLD(High Level Design)和LLD(Low Leave Design),以及具體實現。此後隨着自身的日益成熟,可以隨時爲自己的Bug打補丁(Patch)改進自己的職業生涯的設計和實施細則 (Enhancement),併爲自己加上更多更強的能力(NewFeature Requirement)。最終達到軟件版本的升級。


IT程序員生涯發展:如何化蛹爲蝶
2005年08月23日

記者 薛亞芳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可能永遠“星辰”閃耀。“尋找明天的職業‘星途’”系列報道,就是想爲那些職業生涯正走在“星途”上的人們,早早地點上幾盞燈,讓他們在“星運”尚未黯淡的時候,能夠瞄準其中的一盞,用它繼續照亮未來的職場人生。

  高薪光環下的IT行業是衆多年輕人的職業夢想,然而,身在其中的很多人卻面臨着職業的痛苦抉擇。IT編程員被稱爲是IT業的“藍領”,工作強度大,像個編碼“機器”;技術更新換代快,競爭激烈,飯碗不穩定。隨着年齡的增長,IT編程員該何去何從?

  程序員Smith的困惑

  32歲的Smith已經算是IT行業的元老了。大學時代的他,有2/3的時間是在校園微機房裏度過的,當時,他瘋狂地迷上了電腦。大學畢業後,Smith早早地被一家IT業著名的跨國公司錄用,擔任程序員。

  剛進IT行業時,Smith真是有股火一般的熱情,參與了不少項目,而且都成功了。公司對他也很器重,付給他的薪水在當時的同學中可算是天價。在後來的IT泡沫中,Smith的公司也還算是穩定。一晃8年過去了,Smith也曾換了兩家公司,薪水越來越高,但他卻越來越 困惑。今年他已經32歲了,以前不覺得,但現在,他感覺程序員的工作強度非常大,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轉,工作狀態就一個字:累。況且,由於這一行的特殊性, 從業者必須不斷地學習。32歲的程序員雖然技術老到,但畢竟在學習能力、反應速度、工作效率上漸漸地開始和年輕人有差距,Smith覺得後生可畏,感覺自 己的競爭力在縮水。

  何況,現在IT業不比以往,面對大量“廉價”的職場新人,老闆不僅可以挑肥揀瘦,還可以隨時讓薪水已漲到一定水平的老 人“走人”。Smith的同事Tom就是這樣被公司“請走”的。Smith擔心什麼時候裁員的大棒就要揮到自己的頭上。雖然目前薪水不低,但“天下沒有白 吃的午餐”,得到的多付出也就更多。而且業界還有這樣的傳統,過了35歲,IT編程員就有轉崗的可能。未來該何去何從,Smith深感困惑。

  專家分析

  立足核心競爭力,發現生涯第二春

  向陽生涯職業諮詢機構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分析了Smith的處境,他認爲,IT人才市場的整體年齡狀況趨於年輕化,22 歲以下的擇業者佔總體比例的71%,而35歲以上的只佔10%,年輕的人才給市場注入了活力,也使得IT行業的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人才流動性很大,崗 位相對不夠穩定。

  Smith的處境代表了IT行業一個羣體性的問題。程序員是個屬於年輕人的職業,“Smith們”如果沒有在職業生涯 最初的5年或8年時間裏得到晉升或實現轉型,隨着年齡的增長,在技術更新的大潮中便面臨競爭力衰減的殘酷現實,需要重新定位和轉型。“Smith們”與其 咬着牙繼續在編程隊伍裏打拼,還不如重新審覈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和性格,立足核心競爭力,尋求職業發展的第二春。

  作爲IT典型的技術型人才,Smith熱愛IT行業,不願放棄這個行當,希望在目前的基礎上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職業顧問建議他可以藉助豐富的技術經驗和人脈關係尋求發展。

  生涯發展建議

  三條發展出路,化蛹爲蝶

  在綜合分析了Smith自身和外部的情況之後,洪向陽幫助Smith分析了擺在面前的三條出路:

  出路一:向IT培訓師轉型

  分析:IT企業在招聘新人後,一般都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這個培訓有時是在崗位上進行的,由富有實踐經驗的“老人”負責。年輕人想要進入IT行業,必須接受這樣的專業培訓。如今IT培訓市場非常紅火,市場蛋糕相當大,利潤空間可觀,行業發展前景看好。

  根據全球著名市場諮詢顧問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IT培訓市場共實現銷售額 24.4億元,相比2003年增長了22.1%,表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Smith無論是在IT公司內部轉型擔任培訓工作,還是到IT培訓機構擔任教師, 都應該有發展空間。這樣的工作不會有太大壓力,且比較穩定,對年齡也沒什麼要求。更何況,這仍然沒有脫離Smith所喜歡的IT行業。

  優勢:像 Smith這樣在這個行業工作了8年,擁有豐富編程、項目經驗的“老人”可以說是合格的培訓師人選,尤其是他曾經參與過許多成功案例。另外,8年積攢行業人脈關係,還可以幫助他發展企業客戶,順便擔任市場拓展工作。

  挑戰:Smith在過去8年中一直是埋頭苦幹,只是在公司培訓新人時擔任過培訓工作,缺少培訓工作經驗。如果要向培訓師轉型,Smith需要接受一些專業訓練,提高擔任培訓師的能力。

  出路二:向IT營銷轉型

  分析:IT與其他行業不同,由於技術性較強,營銷人員一般也須有較強的技術背景,且最好有着豐富經驗。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公司、軟件公司目前都需要有技術背景的營銷人員;另外,電子商務的再度火爆,使得傳統企業開始重視電子商務營銷,也需要有技術背景的營銷人員。這類 工作薪水不低,加上提成應該可以拿到高於程序員的薪水,同時也比較穩定。

  優勢:深厚的技術背景仍然是Smith的核心競爭力,在8年的從業經歷中,Smith廣泛涉獵了各種編程軟件和工具,對IT行業也有相對深入的瞭解,這些都爲他轉向營銷提供了平臺。

  挑戰:Smith對營銷工作比較陌生,過去的工作主要是跟機器打交道,而營銷工作恰恰需要跟人打交道,這對Smith來說是最大的挑戰,要求他徹底改變工作方式,加強溝通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此外,營銷工作會面臨銷售指標的壓力,這些問題都是Smith轉型前必須深入考 慮的。

  出路三:向項目管理努力

  分析:如果說前面兩條出路轉型的成分多,那麼項目管理可以說是Smith更爲便捷的發展之路。目前,軟件項目經理是人 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有豐富經驗、外語好的軟件項目經理是搶手的香餑餑,供不應求,薪水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在上海市勞動部門新發布的2005年軟件行 業薪資調查中,項目主管的薪水是同層次主管中最高的,年薪高位數達到211011元,平均年薪達109414元。最重要的是,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可以在這 個崗位上長久工作下去,並且有向高層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優勢:像Smith這樣的技術型人才,在IT業工作已達8年,有經驗,有技術,有人脈,有能力,參與過多個軟件開發項目,有一定的經驗。項目管理無疑是Smith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向。

  挑戰:Smith以往參與過不少項目的開發,但一直是項目團隊裏的一份子,沒有擔任過項目帶頭人的角色。而很多公司在招聘項目經理時,都需要有帶領團隊進行項目開發的經驗,這是Smith的一個劣勢。建議他參加一些項目管理方面的培訓課程,自學相關的知識,增長自己在流程管理、溝通協調等方面的能力,以便積累資本,逐步向項目管理崗位邁進。


程序員的出路在哪裏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什麼,那就從自身的改變開始吧,我們很難預測未來,比如 我現在都不知兩年後自已在哪裏混飯吃,你知道你自已嗎?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明天我們所在的部門乃至企業往何處去,我們無法掌控,作爲程序員,跳槽是很正常的,作爲IT公司,倒閉也是很正常,這就讓我們總有一種飄蕩的感覺,何時能穩定,何時能停止飄,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我們能把握的只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實 力,以強硬的金鋼之身迎接風雨的挑戰,就是飄也要飄得優雅飄得越來越高.

我在平靜的時候喜歡思考自已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小的時候想法很浪漫,給未來定的目標也特別地高,比如老師叫寫題爲<<我的理 想>>的作文,班裏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學都將理想定爲某某家,比如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等等,我也不例外,那時如果哪個小孩寫了不是某某家而 是諸如工人司機之類,作文必定不及格,而且還會被老師作思想教育,現在想起來真是可笑,我還特意去CHECK了一下我的小學同學,發現沒有哪個如願以償地 成了某某家,成家的同學倒是很多,在農村裏生了一窩小孩一天到晚與計生人員在玩捉迷藏,快成"革命家"了.......所以現在我們必須拋棄一切的幻想,理智地來分析我們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1. 軟件創業: 想說愛你不容易

之所以將軟件創業排在第一 條,是因爲阿蒙認爲這是程序員中走得最成功的,也是最能體現價值的,將你的創意你的技術你的血汗你的希望全部融入到你的軟件產品,並努力將產品推銷出去, 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回報,當然你的產品也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形成良性循環, 這樣想着都美妙無比,但又有幾個程序員能成功?我們並不是害怕失敗,事實上每一天也成百上千的程序員在策劃在創業,有人在倒下就有人在站起,我稍作分析了 一下,總結了一些程序員在創業時需要改正的地方,我不是某某家,所以你也千萬別太相信,你認爲正確的就採納,不正確的就當阿蒙在犯傻,通常我們會有如下的 特性:

(1)自律能力不強:這與我們長期毫無規律的工作時間有關,我們很大情況下是沒有時間概念,這一點在創業時必須改正,呵呵.

(2)缺乏管理技能: 大多程序員都比較敏感,容易感情用事,在管理上缺乏技巧,整合資源利用資源的能力要提高.

(3)交際與口才: 呵呵,這個不用俺說了,俺第一次約女生出來壓馬路,還在口袋中放了一張紙條,上面記錄着此次約會要談的話題.這一條在創業中是很重要的.

(4)樂觀,積極的人生觀:我發現很多程序員都很鬱悶,不夠主動積極,需要果敢一些,面對失敗要能保持樂觀.

(5)推銷能力: 其實創業本身就是將自已以及自已的產品推銷出去,推銷能力是創業最應具備的能力.
還有很多,這一點不能寫得太多,呵呵


2.技術管理者

如果創不了業,我們不妨努力 讓自已上一個臺階,成爲技術管理者,在公司內的叫法就是技術總監,也就CTO,我認爲首先你需要讓你的技術成爲某一領域的NO1,然後管理水平方面再提高一下,多看這方面的書,多思考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將上下級的關係搞好,我相信再加上你的技術能力,你很快就能CTO了,呵呵, 美吧?


3.出國: 看看外國的月亮是否真的那麼圓?

如果你還年輕,如果你還有激情,如果你厭倦了你煩躁了,那出國是你的一種選擇,也是改變境狀的一種手段,我從電視裏書本中瞭解到,很多的發達國家是很好的,大小環境都不錯,社會制度,公司規範,人民的素質也很高.


4.成爲技術資深者

也就是成爲某一方面的技術專 家,人們都在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我們確實不適合創業,也成不了什麼O,也出不了國,那我們總要有一項資本,才能在社會上飄蕩,加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建議同行們選好一個方向,盡最大努力地讓自已成爲這個方向的專家,我想這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5.再讀書

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痛苦的選 擇,剛離開那個亂七八糟的校園,又要回去繼續革命,但沒有辦法,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子,我如果能拿個博士的學位,你說我幹什麼不行?有人說過:一命二運三風 水四積德五讀書,也有一定的理由,很多路我都走不通,那我就定下心讀書,讀到壯士,讀到烈士總可以吧,呵呵


6.其它

如果上面的都行不通,那在我們CODING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就想辦法去做一下技術支持或客戶服務或回老家養豬種田,呵呵,說不定能發呢.


35 歲前程序員要規劃好的四件事

論壇裏經常可以看到關於 35 歲程序員的生涯詢問, 他們之中有些人寫了十年代碼, 有些人則是因爲對編程發生了興趣, 中途轉行, 以下四點是給那些 30 - 35 歲程序員的建議:

* 照顧自己健康

以前, 我認爲 "" 是很重要的, 俗話說的好: "錢不是萬能, 但沒有錢萬萬不能", 所以過去我的焦點都是放在收入, 但後來我發現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那是 "", 在你沒有結婚前, 這個家的概念是指你和父母的和諧關係, 而在結婚後, 家的概念是指如何維繫一個家庭, 包括和太太還有孩子的關係。

在 IT 這個行業裏, 很多人跟自己父母的想法是有差距的, 認爲上一代保守, 食古不化, 講到很多東西沒法溝 通, 另外, 我的很多朋友事業做很大, 但最後卻離婚了, 沒有孩子還好, 有孩子的要想更多, 只有家, 你纔有奮鬥的目標, 纔有精神的支持, 否 則就像電視裏講的那一句, 失去了你, 得到江山又如何?

但這個家的信念自從張國榮事件後, 又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就是有比家更重要的東西, 那是你的 "健康", 這 個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想想看你擁有了一個家, 但是因爲沒有健康, 全家人都被拖下去了, 每天看着你痛苦的吊瓶子, 更嚴重的直接輕 生, 這樣遺留給珍愛你的人只是更大的痛苦, 你會 C, C++, C#, Java... 又怎樣? 那時候你會認爲這些通通都是屁, 做人做到能 夠 "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 就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35 歲會困惑的人多半是因爲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沒有做好準備, 過去的已經不可追, 現在要想的應該是 45 歲怎麼辦? 有人說年輕比的是學問, 中年比的是財富, 老年比的是健康, 如果你現在不注意自己健康, 那麼很快更大的困擾就會上門了,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扮演的角色, 要學會未雨綢繆, 否則不用到 50 歲, 可能 40 歲就會開始後悔了, 健康要從飲食和運動着手, 多涉獵這方面的常識, 比搞那些過幾年就要淘汰的技術有意義多了。

* 學會投資理財

很多人認爲投資理財需要很多的錢, 這是不正確的, 會理財的人, 小錢可以積累到大, 不會理財的人, 大錢也會消耗到 光, 投資理財首重的是風險管理, 沒有風險管理就像在刀口舔血一樣, 投資理財應該要趁早磨練, 不要等到 40 歲的時候纔去冒險, 因爲那時候你已 經沒有本錢跌倒, 投資理財的方法有很多, 並不是只有房地產, 股票這些東西, 從節約, 儲蓄, 定存... 每一步都是學習, 關鍵是你要從投資的 過程裏去發現自己, 並且瞭解如何正確對待甚至對付自己, 這樣你纔有機會早一日達到經濟自由, 不會提心吊膽這個那個。

投資理財要量力而爲, 不要做超過你能力所能負荷的事情, 我給程序員最好的建議是關注經濟, 不要浮躁, 錯把投機當投資, 這樣還不如定存來得可靠安全。

* 經營你的人脈

我覺得程序員除了普遍不善理財外, 另外人際溝通也多有問題, 很多人在離開公司的剎那, 整個人感覺也都被掏空了, 而且會有一種擔憂, 以前別人跟我說話那是因爲我是某某公司的員工, 現在不是了, 可能就沒有什麼人會再鳥我了, 這就是典型的人脈經營危機。

人脈的經營不是看你有沒有朋友, 而是有沒有能幫助你同時又有實力的朋友。有 些人朋友很多, 但真正遇到困難, 只能精神上支持一下, 除此外, 幫不上任何忙, 這代表人脈還是太單薄, 不要總問別人能給你什麼? 也要問問你能 給別人什麼? 懂得去欣賞別人, 而不要像患了紅眼病一樣, 漠視別人背後的辛勞的付出, 只知道妒忌表面的風頭, 這樣, 只會將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經營自己的人脈是有祕訣的,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存在的價值, 如果沒有存在的價值, 那麼經營的人脈是空的, 這跟有存在價值卻不知道怎樣經營人脈, 基本上差不多,經營人脈並不等於趨炎附勢, 而是指在得勢的時候, 就要想到落難的時刻, 待人寬厚真誠, 花無百日好, 人無千日紅, 多欣賞別人, 擇友深交, 別把時間浪費在小屁孩身上。

* 培養廣泛興趣

一個程序員如果除了 IT 以外, 一點其它的興趣也沒有, 那真的是很危險的事情, 像我現在年齡已經超過 35 歲 了, 很快就要 40, 但我現在還是每天寫代碼, 做項目已經不是爲了維生, 而是純粹興趣了, 我想我會一直寫下去, 同時開始加強自己經營管理或財 務方面的知識。你說郭安定以後玩不了電腦怎麼辦? 他就去寫書, 萬一雙手廢了怎麼辦? 那就去配音, 萬一聲音也啞了怎麼辦? 那就重回金融市場, 讓 徒子徒孫幫忙着下單, 眼球看左就買, 看右就賣, 就這麼一直玩下去...

所以人生不是隻有一條路, 你得爲自己想好方方面面, 而廣泛的興趣可以幫助你跳脫現況, 看到更多。


發佈了1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