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PM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 6

接下來就是“能否實現了過程的最優化”, 還是照例先把之前的解釋貼過來:

所謂最優化,也就是說只有這些有限的資金,有限的人力,有限的時間,是否每個資源都是被最大化、最好的方式使用着,從而使得整個過程在有序地高效率地進行着。

 

這一點,很多公司其實都覺得不太能把握住,所以經常造成項目超支,推遲(關於推遲,微軟這方面做的比較“出色”經常Delay Windows的發佈,呵呵),原因當然就是沒法準確地知道是否資金,人力和其他資源是否在最好地情況下運行着。

 

關於這一點,首先我要申明,PPM沒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因爲拿人力來說吧,要使一個人每天八個小時都一直高效地運轉着,這個是沒法檢測出來的,而且這個通過PPM本身也沒法去改變,而是需要公司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工資待遇,團隊活動,技術培訓,發展前景等等方面),這樣子才能讓一個人可以有可能發揮最大的能動性。

 

而PPM所能做的時候是什麼呢?就是去檢查我們預想的情況與實際完成的情況是否有很大出入,從而來判斷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比如說我預計這個任務,需要花多少時間,多少成本,多少人力就能完成,但是實際得到的數據卻不是這樣子的,我就有個報表顯示哪些地方可能會存在着問題,從而我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研究一下,而且每天、每週、每月、甚至每季度每年,我們如果都有預估值和實際值記錄下來的話,就會產生一個趨勢圖,而這種趨勢圖對於過程改進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發展趨勢圖,特別是對於時間和資金方面,可以得出原來預計的時間和資金是否可行,是否會超支和超期。

 

呵呵,已經說到超支和超期了,我們就可以把另外一點“項目進展怎樣了”包括進來一起講了,項目進展情況無非就是是否能按時完成,現在是否進展順利,成本能否控制,有無潛在風險等等,剛纔上面已經講了好幾點的處理方式了,所以我這裏就不多說了,反正PPM處理這個方式一般就是通過實際數據與計劃數據的實時分析來得出一個當前的進展與未來的趨勢指導,這個對於時間,人力和成本管理都差不多。當然至於風險管理這種不確定因素,PPM提供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一定算法,把風險等級轉化成一個權重值,然後結合項目的其他數據(時間,人力,成本等等)得出一個項目健康度,甚至可以得出一些建議的內容,是建議延期,或者放棄,或者正常進行這類結論。

 

說到這,我相信,有些讀者覺得PPM好像非常厲害是吧,有點像之前有部美國大片“鷹眼(Eagle Eye)”中,電腦系統能夠憑藉一系列的信息推斷出某個人是不是恐怖分子,是否需要擊斃他一樣,電腦系統也給出了百分比,百分之多少的可能性可以去擊斃他,很神奇吧。但是大家反過來想想,那個電腦怎麼得出結論的呢?她也是通過分析了許許多多的數據,然後把每個數據的結論作爲一個權重值,然後結合許許多多的權重值,最後得出一個總的結論值,然後給出意見。所以沒啥神奇,就是一個算法而已,而PPM呢,就是在做這個事情,只是不是針對恐怖分子了,針對企業,針對項目而已。

 

(休息一下)

下面是幾個典型的PPM應用的截圖,先給大家看一下,讓大家看完上面說的內容,能對PPM有更深入的瞭解,我下一篇在介紹一下剩下的兩個點在PPM上實現,也就是“是否實現客戶要求的功能”和“產品中是否能加入一些最新的設計理念”,歡迎繼續閱讀。

 

 

 

(未完待續)

 

發佈了7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64 · 訪問量 2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