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入门 5 —— 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差分定位原理

GPS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我们在利用GPS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与GPS卫星有关的因素

SA政策

美国政府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通过降低广播星历精度(技术)、在GPS基准信号中加入高频抖动(技术)等方法,人为降低普通用户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2000年已取消)

卫星星历误差

在进行GPS定位时,计算在某时刻GPS卫星位置所需的卫星轨道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7]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星历误差。

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GPS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间之间的误差。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GPS卫星上信号发射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2)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

电离层延迟

由于地球周围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电离层延迟。电磁波所受电离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的频率以及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电子总含量有关。

对流层延迟

由于地球周围的对流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对流层延迟。电磁波所受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有关。

多路径效应

由于接收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还包含有各种反射和折射信号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效应。

(3)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

接收机钟差

接收机钟差是GPS接收机所使用的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GPS接收机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

在进行GPS定位时,定位结果还会受到诸如处理与控制软件和硬件等的影响。

(4)其它

GP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影响
由于GPS控制部分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入的误差等。
数据处理软件的影响
数据处理软件的算法不完善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GPS差分定位原理(DGPS)

 

 

(1)工作原理
目前单GPS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是优于25米,而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我们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座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2)差分分类
差分GPS分为两大类: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1. 伪距差分原理
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差分。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已知座标和各卫星的座标,求出每颗卫星每一时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再与测得的伪距比较,得出伪距改正数,将其传输至用户接收机,提高定位精度。这种差分,能得到米级定位精度,如沿海广泛使用的信标差分"

2.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座标。
载波相位差分可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大量应用于动态需要高精度位置的领域。

(3)基准站-移动站差分系统介绍
基准站-移动站差分是指采用两台GPS接收机。一台是基准站GPS,另一台是用户端GPS,并且知道一个已知点的座标,原理是在已知座标的固定点上架设一台GPS接收机(称基准站),通过GPS的定位数据和已知座标点的数据解算出差分数据(RTCM),再通过数据链将误差修正参数实时播发出去,用户端通过数据链接收修正参数并传给GPS,GPS接收修正参数后和自己的定位数据进行修正解算,即可将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级、甚至厘米级。
(4) 信标差分系统原理
信标差分系统实际上就是差分系统,只是信标差分系统不需要用户自己架设基准站,因为考虑到实时差分系统未来的需要,国家交通部海监局在我国沿海从南到北沿海岸线建立了20个信标台站(也就相当于差分系统的基准站),这些信标站24小时发送RTCM差分校正信息,而且不收任何费用,其传输的距离是:在内陆是300KM的覆盖范围,在海上是500KM的覆盖范围。用户端只需要一台移动站的GPS就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6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