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

面向較高學歷人羣,提供計算機類,外語類,學歷類,資格類,會計類,工程類,醫學類等七大類考試的全套考試信息服務及考前培訓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1.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德育可以有多種開端,但按一般教育順序,開端於( )

  A.

  B.

  C.

  D.

  2.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倡導的教育起源理論被稱爲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意識起源論

  D.需要起源論

  3.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上層建築

  B.科學技術

  C.政治經濟制度

  D.社會生產力

  4.班主任瞭解和研究學生的主要方法是( )

  A.考覈法

  B.談話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5.義務教育的根本性質是( )

  A.全民性

  B.基礎性

  C.強迫性

  D.普及性

  6.“分組教學的分組主要是按學生的( )

  A.年齡

  B.學習成績

  C.智力發展水平

  D.學習興趣

  7.教學改革的核心是( )

  A.更新教學觀念

  B.採用現代教學技術

  C.改革教學內容

  D.實施個別教學

  8.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德育內容與德育方法之間的矛盾

  B.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C.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爲之間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受教育者現有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9.經常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自己檢查,這所體現的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 )

  A.獨立性

  B.多樣性

  C.實踐性

  D.自願性

  10.確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據是( )

  A.生產力

  B.政治制度

  C.生產方式

  D.生產關係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1.人的發展包括____________兩個方面。

  12.教學的直觀手段有實物直觀、____________三種。

  13.培養目標一般是指______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______

  14.教學大綱主要由____________兩部分組成。

  15.課程內容包括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基礎知識;關於______知識經驗;關於______的知識經驗。

  16.教師備課首先要做好鑽研教材、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17.課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羣衆性活動、______活動和______活動。

  18.教師的素養包括______素養、知識素養和______素養三個方面。

  19.德育主要解決爲誰服務的______問題;智育主要解決爲誰服務的______問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

  20.我國普通學校應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則?

  21.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爲什麼會起主導作用?

  22.爲什麼把教學生學會學習作爲教學的主要任務?

  23.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正確貫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3)

  24.試論述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25.記憶的信息保持時間爲0.252秒之間的記憶,屬於( )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形象記憶

  26.一個簡單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

  A.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效應器、反饋、傳出神經

  B.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

  C.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反饋

  D.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7.在思維過程中,從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尋找其不同點的比較,屬於下列哪種比較形式?( )

  A.同中求異

  B.異中求同

  C.同時對比

  D.前後對照

  28.下列選項哪一項是正確的氣質類型差異( )

  A.多血質、膽汁質、抑鬱質、黏液質

  B.膽汁質、黃膽汁、黑膽汁、黏液質

  C.活潑型、安靜型、弱型、不可遏制型

  29.“己所不砍,勿施於人反映了下列哪項內容( )

  A.第一印象

  B.積極主動

  C.移情理解

  D.相互接納

  30.下列選項中哪項是情感產生的基礎( )

  A.生理需要

  B.需要

  C.態度

  D.社會需要

  31.首次使用智商概念來表示兒童智力發展水平的人是( )

  A.比奈

  B.西蒙

  C.雅孟

  D.韋克斯勒

  32.黑人的牙齒總給人以特別潔白的感覺,月明星稀,都是感覺的( )

  A.補償

  B.適應

  C.同時對比

  D.繼時對比

  33.有目的、有計劃、較長久的知覺是( )

  A.思維

  B.注意

  C.識記

  D.觀察

  34.練習到了後期,出現了成績的暫時停頓現象,也叫( )

  A.高原現象

  B.頂點原理

  C.絕對停滯現象

  D.效果率

  六、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5.知識的理解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______去認識教材中有關事物的______的思維活動。

  36.意志行動的目的就是意志行動所要達到的______。行動目的的確立是意志行動的______

  37.分析和綜合既是教師傳授知識的______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______方法。

  38.素質是有機體生而具有的______。它是能力形成與發展的______

  39.性格是人對客觀現實的______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______

  40.情緒按強度和持續時間可分爲____________和應激狀態。

  41.知覺的基本特徵有______、整體性、理解性和______

  42.注意的範圍,也叫注意的廣度,它受環境因素、主體的____________以及客體的複雜程度和活動任務單一與複雜的影響。

  43.技能的形成與知識的掌握是______、相互促進和______

  七、簡答題

  44.怎樣防止遺忘現象的產生?

  45.學校心理諮詢與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關係?

  46.列舉氣質與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關係。

  47.青少年學習動機有什麼特點?

  八、論述題

  48.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面向較高學歷人羣,提供計算機類,外語類,學歷類,資格類,會計類,工程類,醫學類等七大類考試的全套考試信息服務及考前培訓

    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1.“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 誇美紐斯

  B. 赫爾巴特

  C. 布魯納

  D. 洛克

  2.教育學的源泉是( )

  A.教育理論

  B.教育規律

  C.教育實踐

  D.教育需要

  3.學科課程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魯納

  B.赫爾巴特

  C.羅傑斯

  D.贊可夫

  4.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會( )

  A.生產力

  B.政治制度

  C.經濟制度

  D.意識形態

  5.古希臘的雅典教育比較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 )

  A.軍事體操教育

  B,政治哲學教育

  C.天文數學教育

  D.多方面發展教育

  6.我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62

  B.1901

  C.1911

  D.1949

  7.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備課

  B.上課

  C.作業檢查

  D.成績評定

  8.研究德育過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 )

  A.目標

  B.內容

  C.方法

  D.規律

  9.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特殊途徑是( )

  A.社會實踐

  B.各科教學

  C.班主任工作

  D.課外活動

  10.在近代教育史上,認爲教學主要應訓練學生思維而輕視傳授知識的理論被稱爲是 ( )

  A.現代教育理論

  B.傳統教育理論

  C.形式教育理論

  D.實質教育理論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1.教育是與人類______出現的;教育的本質屬性是______

  12.教育的社會屬性一般包括______、歷史性和______

  13.歐洲奴隸社會曾出現過兩種著名教育體系是______教育和教育______

  14.品德是一種______現象;道德是一種______現象。

  15.教師勞動具有時間的______性和空間的______性。

  16.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______性、______性和創造性三個方面。

  17.教材是知識接受活動中的主要______,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______

  18.課的類型大致分爲____________兩大類。

  19.在教育目的確立依據問題上,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_;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

  20.我國學制改革應堅持哪幾條基本原則?

  21.班主任怎樣組織培養班集體?

  22.德育過程和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有什麼重要區別?

  23.教師的素養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3)

  24.論述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這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25.心理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 )

  A.實驗心理學

  B.普通小理學

  C.發展小理學

  D.生理心理學

  26.下列哪一位心理學家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着心理學真正獨立成爲一門科學( )

  A.艾賓浩斯

  B.巴甫洛夫

  C.馮特

  D.謝切諾夫

  27.記憶表象的基本特徵是( )

  A.形象性和系統性

  B.抽象性和邏輯性

  C.具體形象性和直觀性

  D.直觀形象性和概括性

  28.當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時,人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若仍保持不變,這會影響對問題的順利解決。這個現象是下列哪個因素造成的( )

  A.問題情境

  B.知識的遷移

  C.原型啓發

  D.定勢

  29.—種爆發性的、強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是( )

  A.憤怒

  B.激情

  C.應激

  D.心境

  30.下列哪種選項是一般能力( )

  A.思維力

  B.自制力

  C.繪畫能力

  D.數學能力

  31.通過醫院或諮詢中心的心理門診進行的心理諮詢是( )

  A.現場諮詢

  B.面談諮詢

  C.小組諮詢

  D.間接諮詢

  32.在同一個圖形中,我們既可以把它看成是甲,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乙,這是知覺的( )

  A.理解性

  B.整體性

  C.恆常性

  D.選擇性

  33.“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是感覺的( )

  A.適應

  B.對比

  C.補償

  D.相互作用

  34.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

  A.絕對感受性

  B.差別感受性

  C.絕對感覺閾限

  D.差別感覺閾限

  六、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5.思維的過程有分析與綜合____________、具體化和系統化。

  36.倒攝抑制是指______的材料對______先學習材料的干擾作用。

  37.記憶表象的特點是______、形象概括性、______、個別差異性。

  38.心理治療傳統的三大理論體系指____________和人本主義療法。

  39.情緒、情感是指人對______是否滿足自己的______而產生的內心體驗。

  40.性格的機能類型差異分爲理智型、情緒型、____________

  41.需要是個體因爲______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______

  42.注意的品質特徵主要包括: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____________

  43.技能可以分爲兩種: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七、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

  44.意志品質的個別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

  45.影響遺忘的因素有哪些?

  46.心理健康的未來新人類標準是什麼?

  47.感覺和知覺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八、論述題(本題滿分13)

  48.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服務:面向較高學歷人羣,提供計算機類,外語類,學歷類,資格類,會計類,工程類,醫學類等七大類考試的全套考試信息服務及考前培訓

    一、單項選擇題

  1課堂裏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A、不利於學生能力和品德的發展;B、不利於解決新的複雜問題;

  C、忽視了個別差異;D、不利於學生取長補短

  2對於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時,屬於個人內部穩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A能力B運氣C努力D任務難度

  3屬於成長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 C歸屬需要D認知需要

  4葉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對於中等難度的任務來說,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是

  A正相關B負相關C倒關係D無關係

  5 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A心境B理解 C回憶D複習

  6採用兩難故事法對兒童道德判斷髮展水平進行研究的是

  A皮亞傑 B艾利克森

  C科爾伯格D羅傑斯

  7___是美國最早對動物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的心理學家,他被認爲是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

  A華生 B赫爾 C斯金納 D 桑代克

  8___的探討,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導方向。

  A教師的教學B教師的課堂管理C教師的心理

  9行爲塑造和行爲矯正的原理和依據是

  A操作性條件作用 B經典條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論 D認知理論

  10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主要體現了個體的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爲

  二、多項選擇題

  11屬於實驗研究法的有

  A問卷調查B隨機化現場實驗

  C單一個案實驗D訪談法

  12根據奧蘇貝爾的觀點,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徵屬於

  A代表學習 B有意義學習

  C命題學習D概念學習

  13我國學者認爲學生的學習包括

  A動作技能學習 B心智技能學習C社會生活規範(品德)學習

  14屬於操作條件作用範型的有

  A積極強化B消極強化

  C無強化 D頓悟

  15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爲

  16有利於促進學習者構建認知結構即促進生成學習的具體技術有

  A劃線 B做摘要C列提綱D畫網絡框圖

  17根據歸因理論的觀點,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做法是:使學生看到

  A努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B運氣的作用

  C能力的作用 D自己努力是有效的

  18課堂管理的目標是使學生能

  A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B進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學習中去D安靜和馴服

  19適用於運用代幣制經濟進行行爲矯正的情況有

  A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其他方法有效

  B問題行爲多,秩序混亂

  C優等生羣體D經常遭受失敗的學生

  20個人內差評價的特點

  A可以用合格或不合格來表示 B可以瞭解學生的進步

  C可以瞭解學生的強項和弱項D可以借用相對評價的方法

  三、填空題

  2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______的科學。

  22______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最易獲得某一特定行爲的敏感期。

  23______以自我漸成爲中心,把個體從搖籃到墳墓的人格發展劃分爲八個階段。

  24皮亞傑研究兒童道德判斷髮展水平常採用______法。

  25學生的學習主要包括知識的學習、______和品德的學習。

  26______是賈德通過水下打靶實驗總結出來的遷移理論。

  27桑代克認爲:只有當兩種學習中存在______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

  28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量爲______時學習效果最佳。

  29斯金納等行爲主義者認爲,動機是______的結果。

  30馬斯洛認爲人的最高層需要是______

  四、名詞解釋

  31正遷移 32積極強化33團體相倚管理有意義學習35頓悟

  五、簡答題

  37運用交互教學法時,注重通過榜樣的示範作用教給學生哪四種策略?

  38說明維果斯基的發展性教學主張。

  39說明認知派學習理論與聯結派學習理論的對立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40說明相關研究中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係有哪幾種情況。

  4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對教育有哪些啓示?

  42說明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啓示

 

 

中學教育心理學第一章教師與教育心理學
1、專家型教師主要指在教學工作中,具有豐富的組織化了的專門知識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任務,富有職業的敏銳洞察力,其教學效績優於一般教師的一類教師.概括起來,專家教師的一般特徵主要有以下兩方面:⑴有豐富的組織化的專門知識,並能有效運用
熟練掌握教學技能
①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且有預見性
②教學技能實現程序化、自動化
③教學鑑控能力強
④採用深入的方法針對班級紀律問題制定計劃
⑤善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很強的洞察力
2、從新教師到專家型教師
⑴影響教師成長的因素主要有: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系統過程
①個有因素如教師的知識、教育的基本信念、情感投入、個性品質、認知能力、教學能力、人際關係等;②情景因素,即教師的學習、工作環境,③系統過程即有目的影響教師成長的專門方法和手段
⑵教師成長的階段
①關注生存階段
②關注情景階段
③關注學生階段
⑶教師成長的基本途徑
①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活動
②微型教學訓練
③教學決策訓練
④反思教學經驗(常見的教學反思提出有三種類型:對於活動的反思、活動中的反思、爲活動反思;需要反思的主要內容是認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師的陳述)
教師可採用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等方法來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⑷教師參與研究
二教育心理學對教師的作用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景中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研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變化和發展規律
2、 學習與教學的主要構成有: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等
3、 教育心理學是對學習者、學習及教學的系統研究。它主要包括有: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兩大方面。
4、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主要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5、 1877年,俄國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教育心理學》
6、 1908年出現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教育實用心理學》由房東嶽翻譯
7、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中學教育心理學第二章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與教育
1、 心理髮展的基本特徵:具有連續性與階段性、具有定向性與順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個性差異性
2、 青少年心理髮展的階段:乳兒期(0~一歲)、嬰兒期(一~三歲)、幼兒期(三~六、七歲)、童年期(六、七歲~十一二歲)、少年期(十一二~十四五歲)、青年期(十四五~二十五歲)、成年期(二十五~六十五歲)、老年期(六十五歲以後)
3、 少年期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且整個少年期充滿着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
4、 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向成年人接近的時期
5、 瑞士的皮亞傑成功了創立了“發生認識論”,它提出,人的認知(思維發展依次經過四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大致地對應一定的年齡範圍,而且每個階段都以行爲的質變爲特徵)此四人特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零~二歲,兒童通過他們的感覺和動作技能來探索周圍世界)、前運算分階段(二~七歲、兒童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逐漸用表象符號代替外界事物,開始出現表象或形象圖式的階段)、具體運算階段(七!十一二歲、標誌的是兒童守恆觀念的形成)、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歲以上“形式運算”指對抽象的假設或命題進行邏輯轉換)
6、在皮亞傑看來,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與平衡化
7、 維果斯基是前蘇聯傑出的心理學家,它認爲在個體心理(行爲)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兩類心理機能,低級的心理機能和高級的心理機能
8、 維果斯基認爲,學生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的水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學生心理機能的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9、 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他是美國的精神分析醫生和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強調自我成長在人格發展中的地位,他所著《兒童期與社會》一書中把人格的發展分爲八個互相聯繫的階段是嬰兒期(0~1歲)信任感對不信任感、幼兒期(1~3歲)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感、兒童早期(3~6歲)主動感對內疚感、兒童晚期(6~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青少年期(12~18歲)自我同一感對同一感混亂、青年期(18~24歲)親密感對孤獨感、成人期(24~65歲)繁殖感對停滯感、老年期(65~死亡)自我整合對絕望感
10、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家庭教養模式、學校教育、同輩羣體。
11、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認識。從形式上看,它包括三種成分,即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從內容上看,它可分爲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
12、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正確指導如下: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教師、家長;應對其做出適當的評價與期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幫助中學生獲取積極的自我體驗(尊重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控制力(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鍛鍊其自我控制能力、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與方法)
13、              中學生之間,除了性別、年齡的差異外,還會在認知方式、智力、性格等方面表現出個別差異。
14、              中學生的認知差異認知方式差異、智力差異。
15、              認知方式差異: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衝動型與沉思型。
16、              最早的智力量表是在1905年法國教育部委託比奈和西蒙編制的,爲比率量表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17、              美國精神病醫生韋克斯勒,離差智商IQ=100+15(X—X平/S)。
18、              智力的羣體差異: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離散程度大於女性,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19、              認知差異的教育意義:創設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個別化教學是適應認知差異的最佳教學方式)、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20、              在現代心理學中,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爲方式。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三章學生的基本理論
1、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產生的行爲或行爲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其理解如下:第一,學習引起的是學習者或行爲潛能的某種變化;第二,學習者的變化是習得的;第三,變化是相對持久的。
2、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長期致力於人類學習與教學的研究,他根據學習所得到的結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將學習分爲了五類:言語信息學習、智慧技能的學習、認知策略的學習、運動技能的學習、態度的學習。
3、根據學習內容對學習的分類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社會規範的學習。
4、聯結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行爲之間建立直接聯結。
5、俄國著名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現名象時,觀察了狗的唾液分泌,發現可以通某種方式來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就由此提高了經典條件作用。
6、泛化:指對相似的刺激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
7、辨別:指對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
消退:指刺激出現但反應不再出現或消失的過程。
8、 巴浦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主要探討的有意識或者是被動引發的反應。
9、 桑代克的試誤論,他認爲,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刺激—反應”聯結。學習過程是通過盲目的嘗試與錯誤而漸進的過程,他提出了幾條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0、              斯金納是著名的行爲主義心理學家,他認爲,學習實質上就是一種反應概率的變化,強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
11、              正強化就是跟隨某一行爲後並能增強該行爲反應的發生
12、              負強化指通過移去令人厭惡的刺激來加強某一行爲的過程
13、              懲罰指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使受罰者在接受這刺激時不得不暫時停止正在進行的反應
14、              聯結學習論的基本思想是:強化是影響學習、行爲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運用強化來促進學習和行爲。
15、              塑造或促進良好行爲。普雷馬克原理,用高頻的活動作爲低頻活動的有效強化物,又稱“祖母規則”
16、              行爲塑造:通過強化每一個小的進步來達到預期行爲目標的有效方法
17、              及時表揚:使學生認識到,爲獲得這種認同應該作些什麼
18、              消除不良行爲:饜足、代價、孤立。
19、              程序教學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內容分解成很多小的單元,並按這些單元的邏輯關係順序排列起來,構成由易到難的很多層次或小步子,讓學生秩序漸進,依次進行學習。
20、              格式塔的頓悟學習,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韋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
21、              格式塔的頓悟學習的實質:認爲學習是對知覺的重新組織,是形成一種完形。
22、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認爲學習的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就是學生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他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的建構其知識體系,並把他們連結成賦予他們意義的結構;學習的過程認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是在內在動機的推動下,學生主動對新知識加以選擇、轉換和應用的過程。
23、              ,他認爲有意義的學習,從兩個維度對學習進行了區分: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看,學習可分爲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從學習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的關係上看,學習又可分爲認可學習機械學習。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同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學生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傾向,即積極主動地把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原不的適當觀念聯繫起來的傾向性;第二,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即學習材料可以和學生學習能力範圍內的有關觀念建立起非人爲的和實質性的聯繫;第三,學生認知結構中具有適當的觀念
24、              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學習的過程中他認爲同化一般有三種方式:類屬學習即把新住處納入到原有觀念的適當部分,並使之相互聯繫的過程 ;總括學習指在若干的從屬觀念的基礎上歸納出一個總觀念;並列結合學習又稱組織學習,即新信息與原有觀念之間只可能產生一般的某種組合關係。
25、              所謂先行組織者,就是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
26、              加涅認爲,學習是學習者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各種過程的複合。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四章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誘因兩個方面構成的 。
2、常見的學習動機的種類主要有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3、認知內驅力:指一種學生渴望瞭解、理解、並掌握知識的需要。這種內驅力,一般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4、自我提高內驅力:指個體因自己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
5、附屬內驅力:指一個人想獲得自己所附屬的長者(如家長、教師)的讚許和認可,取得應有的賞識的需要。
6、學習動機與學習的關係不是直接的,其以學習情緒狀態的喚醒、學習準備狀態的增強、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意志力的提高爲中介來影響認知建構過程的。
7、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的關係的影響主要表現爲其對學習行爲有啓動、定向和維持作用。
8、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體現如此,一般說,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統一的,表現爲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提高成績。學習動機強,則效率高,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因個體而異。
9、 學習動機的理論強化說、需要論、歸因理論
10、動機的強化論是由行爲主義學習論提出的,斯金納認爲,個體行爲動機的激發與先前這種行爲所受到的強化有很大的關係
11、動機的需要論,馬斯洛用需要的滿足來解釋動機,他認爲,任何人的行爲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它們由低到高排成了一個層次。馬斯洛的理論對教育的重要意義是在於他對缺失需要和成長需要的解釋。
12、歸因指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爲結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釋或推論,最初爲心理學家海德提出。
13、學生將學習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努力比歸之於能力更可能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
14、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指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釋某一問題的願望或驅動力。成就動機可影響一個人選擇任務難度的傾向,並影響其堅持性。一般地,成就動機高的人多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即使在沒有外力控制的環境裏,也能保持好的表現;就是在經歷失敗時,成就動機高的人對任務的堅持性也比成就動機低的人要強。
15、阿特金森認爲,個人的成就動機可分成兩部分:一類是追求成功的傾向,即力求克服障礙,施展才華,從而儘快的解決某一難題的心理傾向;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傾向,即爲了避免因失敗而在他人心中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傾向。動機=成功的主觀可能性×成功的誘因價值。
16、影響學生動機的因素分爲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⑴影響學習動機激發和維持的外部因素有學習任務和教師;學習任務包括①任務的性質、②任務的價值、③任務的維度羅森霍茨把所有學生學習同樣材料,做同樣作業,使用單一成功的課堂稱爲單維度課堂,而把不同作業和任務分配給學生,採用不同成功標準的課堂稱爲多維度課堂;⑵影響學習動機激發和培養的內部因素有①興趣、②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指學生在某一活動前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一任務的主觀估計或能力判斷,由這種估計或判斷所引起的情緒感受就是自我效能感③歸因與習得性無助,積極更自信,消極,到自暴自棄,稱爲習得性無助,爲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提供及時反饋,並且教師對學生始終抱有積極的、一貫的期待,對減少習得性無助是很重要的④能力觀與目標定向,持能力是穩定觀的學生,其理論依據是能力的“實體論”,即認爲能力是穩定且不可控制的,而持“增長論”爲依據的,認爲能力可以通過努力而改變;學生設置學習目標的兩種傾向:一是指掌握學習目標,指向目標的結果;一是表現目標,其迎接挑戰,更關注能否取得好分數。
17、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1樹立自信心,包括有: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生開成適當的預來實現、設置合理的目標,具體的、短期內能實現的、難度中等的目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動機,對學習目標達到與否的反饋或評價有助於激發動機、進行歸因訓練
2、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它包括有使任務更有趣、引發認知衝突、合理使用表揚、有效地應用表揚、適時地反饋。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五章學習遷移
1、 學習遷移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廣泛地存在於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爲規範的學習中。
2、 學習遷移是教育的基石。
3、 依據遷移產生的效果,將遷移分爲正遷移和負遷移。
4、 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別一種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5、 負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6、 依據遷移產生的發生的方向,將遷移分爲順遷移和逆向遷移。
7、 順向遷移: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
8、 逆向遷移: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 。
9、 依據遷移發生的水平,將遷移分爲橫向遷移和豎向遷移。
10、              橫向遷移:指先前學習的內容與後繼學習的內容在難度、複雜程度屬於同一水平層次上,這樣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
11、              縱向遷移:指處於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12、              依據遷移產生的內容,將遷移分爲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13、              一般遷移: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將原理、原則和態度具體化,運用到具體的事例中去。
14、              具體遷移: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難要素重新組合並移用到別一種學習之中。
15、              依據遷移發生的自動化的程度,可將遷移分爲低路遷移和高路遷移。
16、              低路遷移:指經過反覆練習的技能幾乎不需要意識的參與便能自然而然實現的遷移。
17、              高路遷移:有意識地將一情境下習得的抽揭知識運用於不同的情境中。
18、              早期的形式訓練學說是以“官能心理學”爲基礎的,它的提出者是德國的沃爾夫,它認爲,個體心理的組成各種官能,在它看來,人一出生就具有多種原始的、有待開發的雛形,學習就是一個不斷訓練這些官能以增強他們能量的過程。
19、              共同要素說:在遷移的形式訓練說遭到實證的考驗之時,繼詹姆斯之後,桑代克和伍德活斯以刺激反應爲基礎,提出了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認爲只有當兩個機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時,一個機能的變化纔會改變另一個機能的習得,也就是說,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生學習的遷移。
20、              經驗類化說賈德經過實驗研究後認爲,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能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賈德認爲,對原理學習得越好、越透徹,對新情境的適應性就越強,遷移就越好。
21、              關係轉化說:格式塔心理學家強調行爲和經驗的整體性,更重視學習情境中對原理原則之間關係的頓悟在遷移中的重要作用。
22、              影響遷移的因素:1、相似性2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定勢
23、              相似性包括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24、              原有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經驗的水平、原有經驗的組織性、原有經驗的可利用
25、              定勢,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指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也稱之爲心向。
26、              爲遷移而教包括真實生活中學習注意最初的學習程度合理安排教學程序,爲學習提供多樣化的環境教授學習方法
27、              變式是通過變更事物非本質特徵的表現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性,從而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六章知識的學習
1、知識的種類: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具體知識與抽象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2、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
3、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藉助於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
4、知識學習的幾種類型: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5、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
6、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和本質屬性。
7、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複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係。
8、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把一種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繫的過程。
9、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10、並列結合學習:是學習的新知識與認識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係又非總括關係時產生的。
11、知識學習的過程知識獲得知識保持知識的提取三個階段。
12、直觀是主體通過直接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徵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加工過程。
13、知識直觀的類型包括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言語直觀
14、實物直觀是通過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15、模象直觀: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16、言語直觀: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
17、課堂上提高知識直觀的方法:①靈活運用各種直觀的形式
②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
③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性對象的特點
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⑤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18、課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用好正、反例證正確運用變式科學地進行比較自覺地概括
19、人的記憶系統包括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20、瞬時記憶的視覺大約爲0.25~2秒,聽覺大約爲4秒
21、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爲7加減2個組塊。
22、遺忘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
23、遺忘的理論解釋包括有痕跡衰退說干擾說同化說、動機說。
24、所謂前攝抑制,是指前面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倒攝抑制,指後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25、同化說:奧蘇伯爾認爲有意義學習可簡化記憶。
26、動機說:將意識排列在動機之外。
27、促進知識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與主動參與運用記憶術進行組塊化編碼適當過度學習合理進行復習
27、              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
28、              所謂組塊,指在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貯存在長時記憶系統中的知識經驗對進行到短時記憶系統中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爲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
29、              所謂過度學習,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後的附加學習。
30、              合理進行復習包括及時複習分散複習嘗試背誦
31、              知識的概括的類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32、              錯誤觀念:個體日常直覺經驗中與科學理論相違背的認知體系。主要有如下性質:廣泛性、自發性、頑固性、隱蔽性。它的轉變條件:對現實觀念的不滿、新觀念的可理解性、新觀念的合理性、新觀念的有效性。促進錯誤觀念轉變的教學;創設開放、相互接納的課堂氣氛,傾聽、洞察學生的經驗世界、引發認知衝突、鼓勵學生交流。
33、              痕跡衰退說:起源於亞里士多德。由桑代克進一步發展。
34、              干擾的兩種情況: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七章技能
1、雙基教育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技能指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它是通過練習而獲得的。
3、技能的特點:它是一種活動方式、它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是通過練習形成的。
4、技能與能力的區別:技能指順利完成一定任務的活動方式,能力則是順利完成活動任務的個性心理特徵,技能的活動方式有特定性,而個性心理特徵具有普遍性
5、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可分爲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動作技能又可稱之爲運動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指在一般的心智活動中形成起來的心智技能,可以廣泛應用於許多領域如觀察技能、比較技能、傾向技能等。
6、從對外部刺激的調節方式盾,動作技能可分爲連續性動作技能和非連續性動作技能連續性動作技能指需要完成的動作序列比較長,且在完成活動任務過程中需要對外部情景進行不斷的調節,如騎車、打字、舞蹈等不連續的動作技能只包括較短的序列,是對於一個特殊的外部刺激做出一個特殊反應的活動,如舉重、射箭、投籃、按電鈕等。
7、從對外部條件的利用程度看,動作技能可分爲封閉型動作技能(如投擲鐵餅、跳水等)和開放型動作技能(如擊劍、踢球、駕車等)。
封閉型動作技能指完全依賴肌肉的內部反饋信息指導的動作技能;開放性動作技能指必須根據外部刺激的變化而相應調節自己動作的動作技能。
8、心智技能: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如閱讀技能、運算技能、寫作技能等。根據它適用範圍不同,可將其分爲一般心智技能和專門心智技能。專門心智技能總是包含着一般心智技能,兩者是在同一智力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加涅根據學生學習的結果,將心智技能分爲智慧技能與認知策略兩種;智慧技能指運用規則對辦事的能力,認知策略指學生內部組織起來的,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過程的技能。
9、從認識與行動統一的觀點來看,動作技能具有外顯性、物質性、擴展性等特點;而心智技能則主要爲內陷的思維操作活動。但外部動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也是它的經常體現者。心智技能則是外部動作的調解者。在完成比較複雜的活動中,不僅需要心智技能也需要動作技能。
10、示範是教師直接以動作方式演示,學生通過觀察示範動作獲得相應技能。示範可以是教師做出示範,也可以是藉助視聽教學進行示範。
11、高原現象學生在一引起結構比較複雜的技能學習中,練習到一定階段,常出現進步暫時停止現象
12、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等人依據自己多年來的實驗研究資源,提出了心智技能分階段形成的理論。他們認爲,心智技能是通過實踐活動的內化而實現的。學生心智技能是一個從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心理活動的轉化過程。這種轉化需要經歷五個階段活動定向階段、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有聲言語活動階段、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13、心智技能的三階段理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
14、怎樣培養心智技能遵循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的理論、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熟練掌握心智活動規則和課題解答程序、創設條件,提供心智技能應用的機會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八章學習策略
 
1、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爲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意識地運用有效的學習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習策略的科學研究對解決當前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有重要的意義:①可以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②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教育③有利於更好的適應發展。
2、   學習策略的構成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以及資源管理策略
3、   認知策略:對信息進行加工時所用的有關方法和技術,包括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4、   元認知策略:指個體爲實現最佳的認知效果而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的調節和控制。它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5、   資源管理策略:指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的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於學生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它主要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尋求支持策略等。
6、   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主體化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效能性原則
7、   主體性原則:有賴於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8、   內化性原則:學生學習策略的學習,不但要不斷重視學習的實踐,還要逐步將新策略與自己頭腦中已有關策略知識整合在一起,並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以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熟練地應用,形成新的認識和能力。
9、   特定性原則:即學習策略一定要適於學習目標和學生類型。
10、              生成性原則: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即高度的心理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11、              效能性原則:學習策略不可能強加給學生,學習策略的有效使用與學生對其意義的相信有關。
12、              PQ4R閱讀策略,包括預覽、提高、閱讀、反思、背誦、複習
13、              當前體現學習策略的訓練的訓練方法主要有: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九章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1、問題:個體不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直接面對自己的情境。
2、根據問題的複雜程度,將問題分爲複雜問題和簡單問題;根據問題解決思維方式的不同,可將其分爲常規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根據問題的概括程度,可將其分爲抽象問題和具體問題。
3、結構良好的問題:指問題的已知條件和要求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照一定的思維方式就可以獲得答案的問題。它通常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問題有明確性,二是解法的確定性。結構不良的問題:指那些已知條件和要求達到的目標都有比較模糊的,問題情境不清楚、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也不確定,且解答方案也可多種的問題。
4、問題解決,指一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將問題從起始狀態轉化爲目標狀態的過程。該過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目的指向性、認知性、系列性。問題解決的過程發現問題、理解和表徵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問題解決的兩種方法算法式,即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舉出來,逐一嘗試;啓發式,包括手段目的的分析法、後推法、簡化法和類比法。啓發式,依據經驗或直覺選擇解法。
5、影響問題解決因素問題特徵
知識經驗
定勢與功能固着
6、怎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
教授學生運用策略
促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
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7、創造性思維:指人們在創造活動過程中所具有的思維方式,是一種高度靈活、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
8、創造性思維是一個包括髮散思維、集中思維即認知、非認知因素的一種辯證思維形式。其中,發散思維是其核心發散思維的三個特徵流暢性、變通性與獨特性影響創造性的主要因素有:環境智力個性
9、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創造適宜的環境。包括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餘地,改革考試製度與考試內容
注重個性的塑造。包括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接受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與衆不同的見解、觀點。
創造性思維策略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散思維訓練,學會容忍模糊性,推測與假高訓練,自我設計訓練。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1、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爲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2、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爲。道德認識即對道德規範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情感即伴隨着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道德行爲即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爲。
3、關於品德發展的理論: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道德發展兩階段他律階段、自律階段
柯爾伯格的道德推理髮展論
209表格
尤尼斯的道德實踐活動理論
 
4、一般認爲,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內化三個階段。依從包括從衆和服從兩種。從衆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爲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服從可能是出於自願,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從也叫順從。認同指在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爲與他人相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爲上主動接近。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已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爲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5、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外部條件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羣體)和內部條件個人信念)。
6、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說服、榜樣示範、羣體約定、價值辨析、獎勵與懲罰。
⑴有效的說服——單、雙面論據,小組討論
⑵榜樣示範,班杜拉認爲,觀察學習中替代或替代懲罰是非常重要的。
⑶價值澄清,一種觀念要真正成爲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須經歷三階段:選擇階段、讚賞階段、行動階段
⑷羣體約定
⑸賞罰控制
7、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⑴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
⑵品德發展由動盪向成熟過渡。
8、品德學習的兩種形式:親歷學習和觀察學習。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在最佳的狀態。
2、 心理健康的標準:情緒穩定和樂觀、人際關係和諧、人格完整、正確的自我觀、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心理行爲表現符合年齡特徵。
3、 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
4、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特點:隱匿性與突發性、多元性與單一性、無知性與盲目。
5、 心理諮詢中的非指導性原則是羅傑斯提出的。他認爲:心理諮詢以諮詢雙方的真誠關係爲基礎,這種關係不是一種外部指導或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啓發或促進內部成長的關係。
6、 心理輔導與諮詢的原則:非指導性或不指示、重點與整體相結合的原則、保密性原則。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十二章羣體心理與課堂管理
 
1、 羣體通常具體三個明顯的特徵:第一,羣體由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第二,羣體成員根據一定的目的或承擔的任務而相互效、協同活動;最後,各羣體成員都受到共同的社會規範的制約會。
2、 正式羣體:指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羣體,其成員有固定的編制、明確有職責權利以及確定的組織地位。
3、 非正式羣體:指在正式羣體內部,各成員在相互交往基礎上形成的以個人好惡、興趣受好爲紐帶、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羣體/
4、 教師在進行課堂時必須要注意協調好正式羣體與非正式羣體的關係。一方面,要不斷鞏固和發展正式羣體,促進集體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正確對待非正式羣體,分別對不同性質的非正羣體給予不同方式的區別性對待。
5、 羣體中的相互作用: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羣體凝聚力、羣體極化、從衆、羣體規範、課堂氣氛、課堂裏的人際關係。
6、 社會助長指羣體對個體的活動所起的促進作用。羣體對個體活動起的促退作用,被稱之爲社會墮化。如:“三個和尚沒水喝”。
7、 從衆:指人們在羣體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家一
8、 羣體凝聚力指羣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
9、 態。
10、              羣體凝聚力常常被當作衡量課堂管理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
11、              羣體極化指羣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羣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現象。
12、              從衆指人們在羣體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家致的行爲行爲的心理狀態。
13、              所謂課堂管理,也就是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三者之間的關係,從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14、              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教師的領導方式、班集體規模、班集體的性質、對教師的期望。
15、              課堂管理的策略: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體關注、變換管理
16、              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根據紀律形成的原因,認爲課堂紀律可以分爲四類:教師促成的紀律、羣體促成的紀律、任務促進的紀律、自我促成的紀律。
17、              常見課堂問題行爲的處理方法有:預防、非言語暗示、表揚、言語提醒、有意忽視、轉移注意。
 
中學教育心理學 第十三章教育測量
1、   根據發生的時機,教學測評可分爲:⑴診斷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之前瞭解學生的原有知識掌握情況;⑵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⑶總結性評價,在教學活動後瞭解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
2、   測驗的功能;鞭策和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教師的教學、有利於家長了解學生的情況和學校鑑別學生學業成績、作爲教育評價的依據。
3、   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合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價個人成就程度的測驗。
4、   教師自編測驗是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來編制測驗。
5、   有效自編的必要條件:①效度即一個測驗能夠正確測量所要測量特徵的程度,也稱之爲測量的正確性;②信度即所測量特徵的前後一致性程度,也稱之爲測驗的可靠性;③區分度即測驗項目對所測量特徵的區分程度,或鑑別能力、也稱之爲項目的效度。
 
  
中學教育心理學問答題
1、    布魯納的教學觀點?
答:重視對關係的瞭解(要概括出事物間的關係)
         重視結構和頓悟的作用(頓司也是新結構的發現和新關係的建立)
         背景知識與先行組織者(設計先行組織者)
         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的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
 
2、    先行組織者含義及其運用?
答:含義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
         爲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定點,增強新舊知識的可辨性,促進個體的學習。
 
3、    學習動機的種類?
答:㈠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
 
 
4、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答:樹立自信心,它包括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設置合適的目標、進行歸因訓練
         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它包括使任務更有趣、引發認識衝突、合理使用表揚、合適的反饋。
 
5、    影響遷移的因素
答:相似性        原有認知結構 學習定勢
 
6、    自我效能感,如何增強自我效能感
答:通過要求學生形成適當的預期效果來實現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       通過提供挑戰性任務來實現
 
7、    課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答:用好正、反例證    正確地運用變式
         科學地進行比較   自覺地概括
 
8、    促進知識保持的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與主動參與    運用記憶術
         進行組塊編碼        適當過度學習 合理進行復習
 
9、    怎樣培養心智技能
答:遵循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重視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熟練掌握心智活動規則和課題解答程序      創設條件,提供心智技能應用的機會
 
         10、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
答:內化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      生成性原則      效能性原則
 
11、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答:問題特徵 知識經驗  定勢與功能固着
 
12、怎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      教授學生運用策略 
         促使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 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13、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答:創造適宜的環境 
         注重個性的塑造    創造性思維策略的訓練。
 
14、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客觀需要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進和加強德育工作的客觀要求。
 
論述題
1、 結合教學實際論述間構主義的學生觀和學習理論
答: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學習中,他們已獲得了豐富經驗與知識,即使出現一些從未觸過的問題,他們也會從自己的經驗背景中出發來形成對問題的某種假設;學習是學生通過新舊知識來形成、充實或改造自己的經驗體系,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過程並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取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或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
2、 學習動機的培養和計劃
 
 
 
3、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4、 學生喜歡的教學特徵
 
 
 
5、 創造性的培養
 
  
第一章 教學的產生與發展
教育活動是人類獨有的活動。
利托爾諾在《各人種的教育演變》中明確指出教育是超出人類社會以,在動物界也存在的。
社會性是人的教育活動與動物之間的本質區別。
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人類通過有意識的影響的身心發展從而影響自身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具有專門性:                  
a)首先表現在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育者-教師實施的;
b)其次表現在學校教育具有專門的場所和設備;
c)再次表現在學校教育中的對象(受教育者)是以學習爲專門任務的學生。
1965年,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教育終生引論》中指出教科文組織應贊同的“終生教育”原則。1972年,埃德加·富爾《學會生存》中對“終生教育”加以確定,並提出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化的社會”
“終生教育”概念以“生活、終生、教育   三個基本術語爲基礎。
教育的形態依據正規化程度劃分爲: 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教育的形態依據實施機構劃分爲: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形態依據歷史存在方式劃分爲:原始社會的教育、古代社會的教育、現代社會的教育。
古代教育的特點:
a)       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成爲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
b)       學校教育爲統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森嚴的等級性;
c)       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學科和治世這術,有明顯的保守性;
d)       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教育,教育方法主要是灌輸與死記,同時也注重實踐中學;
e)       教育的象徵功能占主導地位;
f)       出現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
斯巴達和雅典是古代學校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奴隸制城邦國家
我國唐“六學二館”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我國古代奴隸制時期教學內容主要“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國“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西歐教會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是“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世俗封建學校的“騎士七技”: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
我國最早的專科學校是東漢末年的“鴻都門學”。
現代教育的特點:
a)       現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生產性;
b)      現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衆化道路;
c)      現代教育內容日益科學化;
d)      班級授課志爲教學的基本形式;
e)       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
1763年普魯士頒佈了“強迫教育法令”。
誇美紐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識教驗一切人”的教育目標的同時,找到了班級教學形式。
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a)       教育終生化;
b)      教育社會化;
c)      教育生產化;
d)      教育民主化;
e)       教育國際化。
教育民主化是教育系統演變的一個趨勢:
a)         首先,教育民主化表現爲教育的普及化;
b)        其次,教育的民主化追求教育的相對自由;
c)        再次,教育民主化是表現爲內部的民主化。
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個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受教育者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成爲真正的受教育者,在學習化社會中, 有時中介也發揮教育影響的作用。
第二章 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論語》一書彙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認爲“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主張“有教無類”,大辦私學。他的學說以“仁”爲核心,重視“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爲教。
道家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主張迴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
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不….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問答法來啓迪他人,①蘇格拉底諷刺②定義③助產術。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散記在他的《理想國》。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學》中,他第一次提出教育肯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功能,①服務於社會②服務於個人閒暇生活。
昆體良(古羅馬)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是西方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誇美紐斯――教育學之父,1657年發表的《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
盧梭(法國)的小說名著《愛彌爾》首先開拓了以個體心身發展與教育相互關係爲專題的教育研究領域,
康德(德國)第一次“教育學”列入大學課程,他的學生林克將其內容整理,編纂了《康德論教育》
裴斯泰洛齊《林哈德和葛篤德》,認爲教育的目的在於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他第一個開始了教育理論在初等教育領域的運用,第一個建立了分科教學法,並開了師範教育的先河。
洛克(英國)的《人類理智論》提出了“白板論”,他認爲紳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紳士教育應當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
赫爾巴特(德國)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被譽爲第一部規範形態的教育學,它標誌着教育學已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並明確指出“教育學作爲一種學科,是以實踐哲學與心理學爲基礎的……”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規定了教學的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四個步驟,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的教育“三個中心”的特點。(傳統派)
杜威(美國)的實用主義理論代表著爲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義與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實用主義爲哲學爲指導以兒童爲中心以經驗爲基礎以活動爲主要手段的教育觀念,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經驗的改造和改組,“學校即社會”。他認爲引導學生髮現趔真理的方法包含兩個因素: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探究
凱洛夫在19369年主編的《教育學》,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教育學,對我國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楊賢江(化名李浩吾)於19930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教育的著作。
布盧姆(美國)提出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和“掌握學習理論”。他把教育分爲從認知目標、情感目標一、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
布魯納(美國)1963年發表了他的《教育過程》,他提出了“學科基本結構”的觀點,強調學習學科基本結構的重要性。
贊科夫(蘇聯)1975年出版的《教學與發展》一強調教學應走在學生髮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巴班斯基(蘇聯)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想。
保爾·朗格《終生教育引論》提出了“終生教育”和“學習社會化”。
第三章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a)         政治經濟制約教育的領導權和教育的享受權;
b)        政治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c)        政治經濟制度制約教育制度;
d)        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經濟制度。、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a)         培養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材;
b)        宣傳思想,形成輿論;
c)        促進社會政治民主化。
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a)         生產力的發展爲教育的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b)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c)        生產力發展水平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有制約作用;
d)        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教育的內容、手段和組織形成形式的改革的決定作用。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a)         教育是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b)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c)        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貝克爾創立的,證明了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它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
現代科學技術極大的拓寬了教育的空間,影響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
a)         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b)        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c)        教育具有科學研究功能;
d)        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
學校文化的特徵:
a)         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b)        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c)        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爲己任;
d)        校園文化-學校文化的縮影。
校園文化是人們爲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
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校風是學校精神文化最重要的內容,是一所學校風氣的總稱,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第四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
個人身心發展是指作爲複雜的整體個體在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全部人生過程,不斷髮生的身心兩方面的積極的變化過程。
人的身心發展的特殊性
a)         人的身心發展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實現的
b)        人的身心發展具有能動性。
內發論(孟子、柏拉圖、弗洛伊德、格塞爾);外爍論(荀子、洛克、華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a)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
b)        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c)        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d)        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e)         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遺傳因素、成熟、環境和個體實踐活動。
遺傳的意義:
a)         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爲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b)        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c)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成熟的標誌:生理上具有生殖能力、心理上具有獨立自主的自我意識。成熟與教學的效果是契合的。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a)         爲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b)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c)        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
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時所表現出來的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             
a)         教育對人的價值的發現;
b)        教育對人的潛力的發掘;
c)        教育對有的力量的發揮;
d)        教育對人的個性的發展。
學校教育在個體身心發展中的特殊功能:
a)         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人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和各個方面作出社會性規範;
b)        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c)        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
d)        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初中教育的個體發展任務:
a)         在身體發展方面,初中階段要進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讓青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必然和意義;
b)        在認知方面,初中階段應重視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的培養;
c)        在情感方面, 應着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體驗;
d)        在自我教育方面,幫助學生形成較正確的自我認識,使學生掌握評價自我的多維標準。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狹義):國家對教育培養出什麼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是教育活動和歸宿,教育目的貫穿於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它的作用有:導向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國家的教育目的:國家的總的教育目的,是關於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特別是各類各級教育體系要把教育對象培養成什麼樣的的人的設想和規定。它一般以成文的形式表現,通常是從哲學的高度提出的,因而很難測量。
學校的培養目標: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稱爲培養目標。
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關係: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教育目的是針對所有教育者提出來的,而培養目標是針對特定的教育對象提出來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對象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制定的培養目標要考慮各自學校學生的特點和要求。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係:
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關係是具體與抽象的關係,他們彼此相關,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與目標不同,我們能夠測量目標,但不能測量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a)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b)        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c)        教育目的的確定必須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d)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我國當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b)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c)        培養現代人的品質;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也是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相統一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爲重點的教育。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的特徵、是一種人格的特徵、也是一種精神的狀態。
爲什麼說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在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教育是以教學內容穩定性和單一性爲基本出發點,以知識記憶和再現爲基本學習目標,它強調的是掌握知識的數量和準確性,強調的是對過去知識的記憶,因此,傳統教育把掌握知識作爲學習目的,把教學過程理解爲知識的積累,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也不可能得到實現。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急劇加快,改變着以知識積累爲目的的學習過程,知識的學習成爲手段,成爲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獲得結果,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應有的發展。
第六章 教師與學生
學生是現實社會的成員之一;學生是處於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
學生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各可塑性轉變爲現實性的條件是個體環境的相互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的維護青少年的社會權利主體地位,其原則是: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原則,無歧視原則。
`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性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專業工作,是區別於其它職業的根本標誌。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a)         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與技能;
b)        瞭解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
c)        瞭解學科的發展脈絡;
d)        瞭解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a)         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b)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c)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師生關係的特點及表現形式:
特點:
a)         民主平等;
b)        愛生尊師;
c)        教學相長。
         表現形式:       
a)         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係;
b)        師生關係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係;
c)        師生關係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的關係。
第七章 課程理論與課程設置
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論側重研究“教什麼”、教學論側重研究“如何教”。
把課程用於教育科學的專業術語,始於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他把課程解釋爲教育內容的系統組成。、
根據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層次,可分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根據課程任務:可分爲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
根據課程的組織核心,可分爲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綜合課程。’;/’///////、、‘‘、’‘’‘、’、
 
 
發佈了8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