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還是通向監獄的鑰匙?程序員應該避免面向監獄編程

2016年,全國創業的浪潮達到了頂點,國內共享單車突然火爆起來,市面上出現了許多顏色的共享單車。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北大畢業生戴威與4名合夥人共同創立OFO。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不論是學校還是機構,都將這個案例當成創業成功的例子,共享單車更是被媒體命名爲“新四大發明”之一,可見其影響力。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風光一時的共享單車卻落到退押金難的地步,在等ofo退押金的用戶一度達到了1600多萬人,再加上共享單車頻頻漲價,大部分用戶已經對共享單車失去信任。

但爲了解決用戶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一些程序員動起來歪腦筋。

14個程序員經過沒日沒夜的編寫代碼,終於做出了一款共享單車app——全能車pro。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這個app基本能打開市面上所有的共享單車,包括摩拜單車、ofo小黃車等都能解鎖,並且不用繳各個平臺押金,只要在全能車繳299元押金就行。

其實這項技術並不難,就是先在每個共享單車公司註冊一批賬號,當用戶使用的時候,全能車app會通過技術用一個賬號在相應共享單車app中申請附近車輛信息,並從共享單車app中扒下來上傳到全能車app上。

這款被成爲“神器”的app無疑擾亂了共享單車的市場秩序,用着別人家的車、別人家的服務,把錢賺到自己口袋裏,造成共享單車公司損失了3億元。

根據報道,最先發現數據異常的是哈囉單車,哈囉單車一邊開發出了對應系統,能智能識別並封停該賬號,並且進行了報案。

於是,全能車app在“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被破獲,現場查獲68臺服務器,一共14人被抓,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逮捕,其餘11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這個結局既在情理之中,又讓人唏噓。

現在看全能車app 下的評論,許多人都認爲這款軟件十分的方便。

由於全能車app觸及到法律問題,就不能再使用了。

這也暴露了用戶的需求。共享單車解決的是用戶最後一公里問題,單一的app只能開自家的共享單車,用戶總不能走1公里解鎖,騎500米到家換車吧,而身邊明明還有其他共享單車可以使用。

因爲這個痛點,許多人會選擇使用全能車,哪怕全能車不但這並不是程序員越過法律線的理由。

今年3月份,中國最大的簡歷數據庫巧達科技被查封,200多名員工悉數被公安帶走。

最後,公司非核心人員都被釋放,最後確認抓捕的人數是36人,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程序員。有的程序員表示,自己只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寫代碼,罪名應該由公司承擔。

這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巧達科技公司。

這家公司的高管大多都是百度出身,2014年成立後僅B輪融資就高達2億美元,2017年淨利潤達到了1.86億美元。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巧達科技數據庫有2.2億自然人的簡歷、10億份通訊錄,並宣稱有8億人的認知數據。

能提供安全保障。

面向監獄編程,程序員偷走共享單車3個億。
如此巨大的數據庫的來歷都是巧達科技的程序員從其他網站非法爬取的,每天訪問各大招聘網站達到百萬次之多,一些小的公司服務器直接搞終端數次。

利用這些非法得來的數據和簡歷,經過大數據分析後,打包出售給有需求的公司,以此牟取鉅額利益。

而巧達科技公司的一些程序員還是認爲自己只是在工作,僅僅是寫了一段爬蟲給公司,並沒有實質性犯罪。

但事實上這是犯罪的行爲,該公司非法獲取用戶信息,並出售用戶信息已經構成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有的爬蟲通過破解服務器進行爬取,構成了“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

其實大部分程序員都知道法律的界限,只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難以自制罷了,總是心懷僥倖,認爲不會被抓到,認爲出事有公司扛着,但事實並非如此,公司的管理團隊早就置身事外了。

程序員有技術,發財的機會多的是,不一定要走歪門邪道去賺錢。要知道錯一步就步步錯了。

發佈了3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