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成人呈現期研究

  文章來自迂者賀立堅老師的公衆號。

【前言】一代看不慣一代的連續劇持續上演,只是越是從事爲大學生解迷茫的工作,越是感覺到了新一代的可愛,也深感他們這一代物質生活相對優越中的不易。讀趙炬明老師的文章,初次接觸“成人呈現期”,頓感眼前一亮,分享給年輕的和不再年輕的朋友們。

(本文摘自:趙炬明. 打開黑箱:學習與發展的科學基礎(上)——美國“以學生爲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二[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37-58.)

  除理性和理性能力發展外,青春期大學生髮展的第二個基本任務是人的社會化發展。在這個發展中,年輕人逐漸從被保護者變成能獨立生活的成人。在這個時期年輕人究竟是怎樣發展變化的呢?對此做出了開創性研究的是克拉克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奈特。他提出了“成人呈現期”(emerging adulthood, EA)的概念。今天,EA研究已經成爲發展心理學、社會學、腦科學、教育、職業發展等多學科合作的專門研究領域。

  阿奈特說,今天如果你問18~24歲的年輕人,你們是青少年嗎?他們會說不是;如果你再問,那你們是成人嗎?他們也會猶豫一下說,也不是。那他們是什麼人呢?阿納特認爲,他們屬於一個特殊發展期:成人呈現期,他們應該被稱爲“呈現期成人”(emerging adults)。也就是說,在傳統的青少年研究和成人研究之間,阿納特發現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認爲這個階段有其特有的發展特點和問題,需要做專門研究。

   “今天”這個詞很重要。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當代問題,50年前這個階段並不存在。阿奈特說,比較50年前和現在的年輕人,會發現他們之間有很大不同。如果把穩定工作和婚姻作爲成人標誌會發現,1950年代很少有人上大學,中學畢業後就工作,然後結婚生子,因此男性工作年齡爲18歲左右,平均結婚年齡爲22歲。當時女性多爲家庭婦女,中學畢業後立刻結婚,平均結婚年齡爲20歲。但今天的年輕人要上大學甚至研究生院,一般要多次換工作之後才逐漸穩定下來。結果是穩定工作和結婚年齡都普遍延遲。今天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爲28歲,女性26歲,而且還有延長的趨勢。這個新出現的延遲期就是所謂“EA期”。

  EA期的人有五個特點:①自我認同。探索並回答“我是誰”,這是EA期的最大挑戰。他們不僅要思索,還要通過嘗試各種新經驗來發現與認識自己的特點、愛好、夢想、能力、潛力等,並根據回答來規劃自己的成年生活。一旦自我認同問題有了答案,發展就進入平穩的成人期。②不確定性。爲了回答自我認同問題,EA期的人非常不穩定,充滿變化。他們對自己和周圍世界會產生各種不同想法,並不停探索和嘗試。結果這些人的生活像過山車,不停上下起伏,左右旋轉。爲了刺激這種生命探索,大腦提高了荷爾蒙分泌水平,使身體、思維、情緒等都處於巔峯狀態。這是一個“糖比糖還甜,痛比痛還痛”的年齡。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記憶不僅充滿細節,而且充滿情感!③可能與樂觀。EA期的人思維靈活多變,願意嘗試各種可能性,願意通過親身經歷來獲取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認知。EA期的另一個特點是樂觀。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無論對自己的能力、機會和未來,都估計樂觀。調查表明,83%的人相信“萬事皆有可能”,73%的人相信自己會好於父輩,多數人認爲自己高於平均水平。儘管這些樂觀未必有根據,但正是這些樂觀預期推動了他們發展。④專注自我。由於忙於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規劃未來,巨大的成長壓力使他們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自我,無暇他顧。但專注自我不是自私。前者只是“沒注意到別人”,後者是“只關心自己”。也就是說,一旦他們忙完了,也會和我們一樣,變成富於同情心的利他主義者。用阿奈特的話說,他們“專注自我但不自私”。⑤中間感(feeling in-between)。EA期的人普遍有一種兩頭不靠的中間感。這是他們的特點,也是他們變化的不穩定狀態的原因。他們是孩子,但正變成成人;他們還得依賴父母,但想擺脫父母;他們不熟悉社會,但想進入社會,如此等等。這種中間感會伴隨始終。一旦穩定下來,中間感消失,他們就變成了成人。

  顯然,阿納特是以“自我認同”爲軸心來解釋其他四個特點。這些特點適合描述大多數美國大學生,也適合於描述大多數中國大學生。因此在這個階段給他們最好的幫助是,爲他們提供各種腳手架,讓他們專心完成發展任務。而不是用成人標準來批評他們,例如把他們忙於“專注自我”看成是“精緻的利己主義”。

  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延遲的EA發展期呢?阿奈特認爲有四個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發展。1950年代是工業經濟,今天是知識經濟;那時需要的是肌肉,今天需要的是大腦。社會需要更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因此需要付出更多時間來培養新一代勞動者。二是避孕藥。避孕藥使性行爲和婚姻分離。前者是生理需求,後者是社會責任。統計顯示,首次性行爲年齡下降,但結婚年齡卻不斷上升。三是女性運動。1950年代前女性很少參加工作,給女性的工作機會也很少。但今天女性的社會環境大不相同。她們有更多選擇,可以自己規劃未來。女性自主意識覺醒最好的證據是當代大學女生比例已經超過男生。四是青年運動(youth movement)。今天青年人認識到,他們可以不必遵循前輩經驗和傳統,不必匆忙跳入成人生活,可以花更多時間來探索未來。“不願長大”就是這種傾向的生動反映。由於這些因素,當代人的發展出現了EA期。阿奈特把這個發展期定爲18-25歲,這和大腦發育年齡一致。

  阿奈特認爲,EA期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且對個人對社會都是好事。由於EA期,社會會有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孩子會有更成熟的父母,經過較長成長期的人的生活會更幸福,整個社會會有更高素質的公民。因此,EA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我認爲這個理論給這一時期年輕人的發展一個更加清晰的定位,填補了傳統青少年研究和成人研究之間的空白,豐富了對這個特殊階段的人的發展的認識。尤其是對這個時期人的特點及其發展的研究,可以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代大學生,尤其是他們在發展方面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發佈了4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