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

什麼是架構?


把一個整體切分成不同的部分,由不同角色來完成這些分工,並通過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溝通的機制使得這些部分能夠有機的結合爲一個整體,並完成這個整體所需要的所有活動,這就是架構。


總結一下,什麼是架構,就是:


  1.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對目標系統的邊界進行界定。

  2. 並對目標系統按某個原則的進行切分。切分的原則,要便於不同的角色,對切分出來的部分,並行或串行開展工作,一般並行才能減少時間。

  3. 並對這些切分出來的部分,設立溝通機制。

  4. 根據3,使得這些部分之間能夠進行有機的聯繫,合併組裝成爲一個整體,完成目標系統的所有工作。




正確的認識問題


1.這是誰的問題?


當明白了問題的主體,我們纔可能真正的認識問題是什麼。因爲問題的主體是問題的隱含邊界,邊界不確定下來,問題就是不確定的。一旦確定了主體,剩下的就是去搞明白主體有哪些問題。這個就比較直接了,常用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對主體進行訪談,深入到主體的工作生活當中,體驗並感受這些問題,甚至通過數據的反饋來定位問題。


2.有什麼問題?


問題1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也是支支吾吾最多的地方,因爲架構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但是一旦確定了答案,問題2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可以這樣說,架構師的能力大部分會體現在問題1的識別上。



如何做好架構切分?


1.首先要清楚爲什麼要切分?


每個人的能力和時間都非常的有限,而且術業有專精,所以需要舍掉一些自己不擅長的東西,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最有效率的去將目標系統的質量最優化。


2.切分的原則

    *必須在連續時間內發生的一個活動,不能切分。

    *切分出來的部分的負責人,對這個部分的權利和義務必須是對等的。

    *切分出來的部分,不應該超出一個自然人的負載。

    *切分是內部活動,內部無論怎麼切,對整個系統的外部應該是透明的。



企業與切分


一開始一個人幹所有的事情。當業務量逐漸變大,就超過了一個人能夠處理容量,這些內容就會被分解出來,開始招聘人進來,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幫助處理企業的事務。整個企業的事務,就按照原則2,分出來了很多新的概念:營銷,售前,售中,售後,財務,HR等等。企業的創始人的工作就變成了如何組合這些不同的概念完成企業的工作。如果業務再繼續增大,這些分出來的部分還要繼續分拆,仍然要按照原則2才能夠讓各方達到利益最大化。如果某個技術的提升,提高了某個角色的生產力,使得某個角色可以同時在承擔更多的工作,就會導致職責的合併,降低樹的層數。



總結

1.架構的切分的導火索是人的負載太重。
2.架構的切分實際就是對stakeholder的利益進行切分或合併,使得每個stakeholder的權責是對等的,每個stakeholder可以爲自己的利益負責。
3.架構切分的最終結果都會體現在組織架構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架構落地並推進。
4.架構切分的結果一定是一個樹狀,這也是爲什麼會產生分層。層數越多溝通越多,效率越低,分層要越少越好。儘可能變成一顆平衡樹,才能讓整個系統的效率最大化。


發佈了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756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