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同歸於盡複習法之管理信息系統

我太難了

名詞解釋

雲計算:是分佈式處理、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物聯網:是一種帶有傳感標識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網絡系統。
ERP:企業資源計劃
EDI:電子數據報交換技術是指基於計算機應用、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等電子化技術手段形成的包括文字、圖形符號、數字、字母等在內的客觀資料。
RFID:射頻識別技術
MIS(人機系統):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儲、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
管理:是通過對企業資源有效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來實現企業目標的全部過程

MIS概述

信息的特點與加工

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觀性、主觀性
信息具有整體性、層次性、不完全性
一次信息:是客觀事物的第一記錄,即現實中所發生事件的原始記錄。(新聞報道、廣播、公共機構的內部信息源、市場調查、專家報告
二次信息:對一次信息加工處理後得到的信息。(文摘期刊、文摘報、索引期刊、簡報等)
三次信息:系統地組織、壓縮和分析一次和二次信息的結果。(綜述、專題報告、詞典、年鑑等)

信息、消息、數據、知識之間的關係

消息/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消息的內涵
數據:是由原始事實組成的各種類型,信息是數據的集合
信息:信息是提供決策的有效數據
知識:知識是信息的一個子集

信息量與信息的層次性

信息量的大小取決於信息內容消除人們認識的不確定性程度
信息的層次性:戰略信息——>策略信息——>操作規範信息 ——>事實數據

系統基礎知識

系統: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諸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系統的基本要素:輸入、處理、輸出、反饋和控制
在運用系統方法考察客體對象時,一般應遵循整體性、歷時性和最優化的原則。
系統方法解決問題主要步驟:
(1)定義問題:列出一個或一組希望達到的目標.
(2)列出資源和約束:供選擇的技術或手段以及每 個系統所需的“成本”或資源;
(3)給出方案:一個或一組數學模型;
(4)評估被選方案
(5)選擇最佳方案並實施
(6)總結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系統的特性:目的性、相關性、層次性、整體性(統一界面風格、技術用語、開發進度)

MIS的相關概念

MIS: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儲、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人機系統)
MIS的三要素:系統的觀點、數學的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

MIS的功能:信息處理、預測功能、計劃功能、控制功能、輔助決策功能

MIS的結構:概念結構、層次結構、功能結構、綜合結構和物理結構

判斷一個系統的好壞可以由以下四點觀察:

  1. 目標明確
  2. 結構合理
  3. 接口清楚
  4. 能觀能控

MIS開發概述

雲計算的特點: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拓展性、按需服務、成本低廉
網絡拓撲結構:星型、網狀型、樹型、總線型
通信傳輸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OSI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MIS開發的原則

	 1. 一把手”原則
	 2. 面向用戶原則
	 3. 適用性和先進性原則
	 4. 信息工程原則
	 5. 階段性原則
	 6. 四統一原則

MIS開發的人員

	 1. 系統分析員 	
	 2. 數據庫管理員 	
	 3. 硬件網絡設計員 	
	 4. 系統設計員 	
	 5. 程序設計員 	
	 6. 項目經理 	
	 7. 用戶

結構化開發方法

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戶至上的原則,結構化、模塊化、自頂向下地對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

特點

1.系統觀點
2. 嚴格區分工作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任務和應得的成
果。
3. 自頂向下的分析與設計和自底向上的系統實施。
4. 工作成果文檔化,文檔資料規範化、標準化。

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五個階段
①系統規劃階段。
②系統分析階段。
③系統設計階段。
④系統實施階段。
⑤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

結構化開發的優缺點

① 優點 :強調開發人員與用戶的密切結合,更強調自頂向下的觀點,更強調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即在整體優化的前提下考慮具體的分析設計問題。
② 缺點:

  1. 系統的開發週期太長,有時,系統開發尚未完成,而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對系統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
  2. 這種方法要求系統開發者在調查中就充分地掌握用戶需求、管理狀況以及預見可能發生的變化,這不大符合人們循序漸進地認識事物的規律性
  3. 需要大量的文檔和圖表,這方面的工作勞動量非常大,有時會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

原型法開發方法

原型法——根據系統開發人員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在強有力的軟件環境支持下,快速開發出一個原型系統,並提供給用戶,與用戶反覆協商修改,直至實現新系統。
原型法開發步驟

         ①確定用戶的基本需求
         ②開發初始原型系統
         ③對原型進行評價
         ④修正和改進原型系統

原型法的優缺點

優點

  1. 認識論上的突破
  2. 改進了用戶和系統設計者的信息交流方式
  3. 用戶滿意程度提高
  4. 開發風險降低
  5. 減少了用戶培訓時間,
  6. 簡化了管理
  7. 開發成本降低

缺點

  1. 開發工具要求高
  2. 解決複雜系統和大系統問題很困難
  3. 管理水平要求高

原型法的適用場合

  1. 用戶事先難以說明需求的較小的應用系統。
  2. 決策支持系統
  3. 與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面向對象法

面向對象法的優缺點

優點:以對象爲中心,利用特定的軟件工具直接完成從對象客體的描述到軟件結構的轉換,縮短了開發週期,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系統開發方法。
缺點;需要一定的軟件支撐,並且在大型開發中不進行自頂向下的整體劃分,自直接採用自底向上的開發,同樣會造成系統結構不合理,部分關係失調等問題。

MIS的開發模式

C/S模式(C、C#、C++、Java、JB、Python語言開發)

問題:

  1. 開發成本較高
  2. 移植困難
  3. 不利於推廣使用
  4. 維護複雜
  5. 升級麻煩

適合內部系統的搭建

B/S模式(Html、PHP、JavaScript、ASP語言開發)

  1. 簡單
  2. 易維護
  3. 保護企業投資
  4. 對客戶端硬件要求低
  5. 信息資源共享程度高
  6. 易拓展

MIS開發方式

  1. 自行
  2. 委託
  3. 合作
  4. 利用現成

自行

優點開發費用少,容易開發出適合本單位需要的系統,方便維護和擴展,有利於培養自己的系統開發人員。
缺點 :是由於不是專業開發隊伍,除缺少專業開發人員的經驗和熟練水平外,還容易受業務工作的限制,系統整體優化不夠,開發水平較低

委託

優點 :是省時、省事,開發的系統技術水平較高
缺點 :是費用高、系統維護與擴展需要開發單位的長期支持,不利於本單位的人才培養

合作

優點 :是相對於委託開發方式比較節約資金,可以培養、增強使用單位的技術力量,便於系統維護工作,系統的技術水平較高。
缺點 :是雙方在合作中溝通易出現問題,因此,需要雙方及時達成共識,進行協調和檢查。

利用現成

優點 :是能縮短開發時間,節省開發費用,技術水平比較高,系統可以得到較好的維護。
缺點 :是功能比較簡單,通用軟件的專用性比較差,難以滿足特殊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力量根據使用者的要求做軟件改善和編制必要的接口軟件等二次開發的工作。

四種開發方式的比較四種開發方式的比較

諾蘭模型(必考)

初裝:初裝階段指單位購置第一臺計算機並初步開發管理應用程序。
蔓延:這一階段是數據處理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用戶感到計算機在事務處理上的好處,計算機利用率不斷提高,各部門都開發了大量應用程序。
控制:階段是實現從以計算機管理爲主向以數據管理爲主轉換的關鍵,一般發展較慢。
集成:在控制基礎上開始按聯機響應方式重新裝備和設計應用系統,建立集中式數據庫
數據管理:數據真正成爲企業的重要資源。計算機作爲日常數據處理工具的作用開始發揮出來,投資開始見效。
成熟:信息系統的成熟表明它可以滿足企業各個管理層次的要求,從操作層的事務處理到中間管理層的控制管理,到支持高級管理層的決策支持,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管理。

信息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是MIS建設的起點,其目的是確定新系統的範圍,確保新系統的開發是可行的,對系統開發提出目標和要求,併爲系統開發的各個階段配置資源和制定預算。

原則

  1. 支持企業的總戰略目標

  2. 整體上着眼於高層管理,兼顧各管理層的要求

  3. 擺脫MIS對組織結構的依從性

  4. 使系統結構有良好的整體性

  5. 便於實施

步驟

       (1)確定總體規劃的性質。 
      (2)收集相關信息。
      (3)進行總體戰略分析。
      (4)定義約束條件。 
      (5)明確規劃目標。 
      (6)提出未來的略圖。 
      (7)選擇開發方案、提出實施進度。
      (8)通過總體規劃。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

CSF法是通過分析找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然後再圍繞這些關鍵因素來確定系統的需求,並進行規劃。
步驟:
1.識別目標
2.識別CSF
3.識別性能指標
4.數據字典定義

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

SST方法把企業的戰略目標看成是一個“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標、戰略和其他戰略變量等組成。戰略規劃過程是把組織的戰略目標轉變爲信息系統戰略目標的過程。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

步驟
(1)準備工作
(2)定義企業管理目標
(3)識別管理功能
(4)確定企業過程
(5)確定數據類
(6)設計MIS結構
三種系統規劃方法的比較
關鍵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標的識別突出重點。由於經理們比較熟悉這種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所確定的目標,經理們樂於努力去實現。該方法最有利於確定企業的管理目標。
戰略目標集轉化法(SST)從另一個角度識別管理目標,它反映了各種人的要求,而且給出了按這種要求的分層,然後轉化爲信息系統目標的結構化方法。它能保證目標比較全面,疏漏較少,但它在突出重點方面不如前者。
企業系統規劃法(BSP)雖然也首先強調目標,但它沒有明顯的目標導引過程。它通過識別企業“過程”引出了系統目標,企業目標到系統目標的轉化是通過企業過程/數據類等矩陣的分析得到的。由於數據類也是在企業過程基礎上歸納出的,所以我們說識別企業過程是企業系統規劃法戰略規劃的中心,絕不能把企業系統規劃法的中心內容當成U/C矩陣。

U/C矩陣

  1. 填入數據類
  2. 填入功能 標記“U”或“C”
  3. 按邏輯關係及發生的順序,重排各功能
  4. 重排數據類,使所有“C”儘可能靠近對角線
  5. 分組,結果不唯一

信息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是由系統分析人員和用戶單位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按照系統觀點,在對現有系統深入調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使用一系列分析工具與技術繪製一組描述系統總體邏輯方案的圖表,建立目標系統邏輯模型。

可行性研究

內容

  (1)技術可行性
      (2)經濟可行性
         (3)社會可行性
		   (4)環境可行性

特點

      (1)抽象性和概括性
      (2)系統描述的形式化
      (3)“自頂向下”的工作原則 
      (4)強調邏輯結構

過程

 (1)獲得現行系統的物理模型
 (2)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 
 (3)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系統詳細調查的方法

  1. 直接參加業務實踐
  2. 開調查會
  3. 個別訪問
  4. 發放調查表

業務流程圖(必考)
數據流程圖(必考)
ER圖 (必考)

信息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就是詳細定義基於計算機的各種活動的解決方案。

系統設計的原則

  1. 系統性
  2. 靈活性
  3. 可靠性
  4. 經濟性
  5. 管理可接受性

內容

結構化系統設計
1. 代碼設計
2. 數據存儲設計
3. 輸出設計
4. 輸入設計
5. 信息系統處理流程設計
6. 物理配置方案設計
7. 系統設計說明書
8. 數據庫設計
9. 界面設計
10.網絡設計……

信息系統實施、運行、維護

系統實施成功的主要因素
(1)管理因素
(2)技術因素

  1. 數據整理與規範化

  2. 軟硬件及網絡環境的建設

  3. 開發技術的選擇和使用

程序設計原則:

				(1)可維護性
				(2)可靠性
				(3)可理解性
				(4)效率
				(5)健壯性

系統測試

分模塊測試(單調)
子系統測試(分調)
系統測試 (聯調)

模塊測試分類:

(1)人工測試
     ①個人複查
     ②走查
     ③會審
(2)機器測試 
          ①黑盒測試
          ②白盒測試 

系統的切換

系統切換前的準備工作
(1)數據準備
(2)文檔的準備
(3)用戶培訓

系統切換的方式

直接方式:是指在某一特定時刻,舊系統停止使用,同時新系統立即投入運行。
平行方式 :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新舊系統並存,各自完成相應的工作,並相互對比、審覈。
逐步方式 :是指分階段、按部分地完成新舊系統的交替過程,開發完一部分則在某一時間段內就平行運行一部分。

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系統維護的內容

  ①硬件設備的維護
	 定期的設備保養性維護 
	 突發性的故障維修 
  ②數據文件及代碼的維護
  ③應用軟件的維護
  軟件維護的內容包括 :
           ●正確性維護 
           ●適應性維護 
           ●完善性維護 
           ●預防性維護

系統維護的過程

  ①建立維護組織
  ②安排計劃
  ③維護的實施

系統維護應注意的問題

  ①建立和健全各類系統開發文檔資料。 
  ②文檔資料要標準化、規範化。 
  ③開發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各階段所規定的開發原則和規範來進行。 
  ④維護文檔的可追蹤性。 
  ⑤建立和健全從系統開發到系統運行各階段的管理制度。 

系統評價

系統評價的方法
(1)定性方法
①結果觀察法
②模擬法
③對比法
(2)定量方法
主要有德爾菲(Delphi)方法、貝德爾(Bedell)方法等。

ERP

ERP的發展階段

企業資源計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即基本的MRP階段、閉環MRP階段、MRPⅡ階段和ERP階段

MRP的基本思想

(1)物料的定義
“物料”是指爲了產品銷售出廠,需要列入計劃、控制庫存、控制成本的一切不可缺少的物的統稱。
(2)MRP的基本思想
MRP的基本思想是:圍繞物料轉化組織製造資源,實現按需要準時生產。
(3)傳統庫存管理方法—訂貨點法
訂貨點法是一種使庫存量不得低於安全庫存的庫存補充方法,以此來保證需求。

MRP的基本內容

 編制零件的生產計劃和採購計劃。基本MRP的依據是:主生產計劃(MPS)、產品結構信息或物料清單(BOM)、庫存信息。  

主生產計劃(MPS)
主生產計劃是確定每一具體的最終產品在每一具體時間段內生產數量的計劃。
產品結構與物料清單(BOM)
MRP系統要正確計算出物料需求的時間和數量,特別是相關需求物料的數量和時間,首先要使系統能夠知道企業所製造的產品結構和所有要使用到的物料。
庫存信息
庫存信息是保存企業所有產品、零部件、在製品、原材料等存在狀態的數據庫。

閉環MRP

工作原理
  在MRP系統的基礎上,把能力需求計劃和執行及控制計劃的功能也包括進來,形成一個環形迴路,稱爲閉環MRP。
  
能力需求計劃(CRP)

MRPII系統

什麼是MRPⅡ

把生產、財務、銷售、工程技術、採購等各個子系統集成爲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並稱爲製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系統稱爲MRPⅡ

MRPⅡ的原理與邏輯

MRPII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業作爲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最優的角度出發,通過運用科學方法對企業各種製造資源和產、供、銷、財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和控制,使他們得以協調發展,並充分地發揮作用。

MRPⅡ管理模式的特點

  1. 計劃的一貫性與可行性

  2. 管理的系統性

  3. 數據共享性

  4. 動態應變性

  5. 模擬預見性

  6. 物流、資金流的統一

ERP的主要作用

  1. 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統,實現業務數據和資料共享。
  2. 理順和規範業務流程
  3. 分析手段更加規範和多樣,減輕了工作強度
  4. 加強內部控制
    通過系統的應用自動協調各部門的業務,使企業的資源得到統一規劃和運用
  5. 幫助決策

ERP是一種管理思想
ERP是一種技術
ERP是一種軟件

ERP系統的管理思想

 (1)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2)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製造的思想
  (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統與企業的關係

  1. 實施ERP是企業管理全方位的變革
  2. 企業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識
  3. ERP的投入是一個系統工程
  4. ERP的實施需要複合型人才

ERP的特點

(1)在資源管理範圍方面
ERP系統在MRP II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範圍,它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的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
(2)在生產方式管理方面
ERP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製造環境,滿足了企業的這種多角化經營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
ERP除了MRP II系統的製造、分銷、財務管理功能外,還增加了支持整個供應鏈上物料流通體系中供、產、需各個環節之間的運輸管理和倉庫管理;支持生產保障體系的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設備維修和備品備件管理;支持對工作流(業務處理流程)的管理。
(4)在事務處理控制方面
ERP系統支持在線分析處理OLAP 。在MRP II中,財務系統只是一個信息的歸結者,它的功能是將供、產、銷中的數量信息轉變爲價值信息,是物流的價值反映。而ERP系統則將財務計劃和價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個供應鏈上。
(5)在跨國(或地區)經營事務處理方面
ERP系統應用完整的組織架構,從而可以支持跨國經營的多國家地區、多工廠、多語種、多幣制應用需求。
(6)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方面
ERP系統採用客戶/服務器(C/S)體系結構和分佈式數據處理技術,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電子商務(E-business、E-commerce)、電子數據交換(EDI)。此外,還能實現在不同平臺上的互操作。

爲什麼需要ERP?

  1. 決策依據準確及時的集成信息
  2. 處理問題需要準確及時的集成信息
  3. 及時發展,適應市場變化需要信息化的幫助
  4. 時間成爲第一位的競爭要素“快魚吃慢魚,
  5. 速度勝規模” 經濟全球化——信息量猛增
  6.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競爭對手增強

企業成功實施ERP的要素

企業在決策實施ERP之前,需要收集足夠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

  1. 企業有事先現代企業制度的機制,有長遠經營戰略

  2. 企業的員工能力,是否滿足實施ERP 的需要

  3. 基礎技術設施是否滿足ERP的需求

  4. 企業的經營戰略是否明確

  5. 企業準備用多少資源來實施ERP 制定明確,量化的ERP應用目標

  6. 各級一把手理解ERP,對項目承擔責任

ERP應用成功的標誌

  1. 系統運行集成化
  2. 業務流程合理化
  3. 績效監控動態化
  4. 管理改善持續化
發佈了1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7 · 訪問量 267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