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批市場的信息化:發展現狀、信息化動因和契入方向

近幾年,農批市場作爲農業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市場的規模和效率在不斷髮展,市場的功能業態在不斷豐富完善,進而農批市場的信息化不斷被提起,被重視,也有諸多嘗試,信息化的前景和價值被關注,也有提及到“互聯網+農業”,本篇就農批市場信息化的現狀、動因、發展方向淺談幾點感受。

農批市場的信息化,特別是電子結算系統(Electronic Clearing System,簡稱ECS)被提及最多,ECS系統主要是通過智能秤或者POS機等方式改進傳統交易方式,實現電子化交易;新形勢下,農批市場的信息化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包含先進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APP等),在農批市場的核心功能如交易、結算和關聯功能如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等環節實現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的5個特徵:體驗、數據、平臺、生態、敏捷),給農批市場產業賦能,促進農產業批發市場產業發展的進化。

一、農批市場的信息化現狀

以國內中原地區某大型批發市場爲例,該市場總規劃5000畝,已開業2000多畝地,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區、水產、海鮮、凍品交易區和凍品儲藏庫、糧油副食等業態,年交易額預計達到800億。這樣規模的市場,在信息化應用上也很有限。該市場的進出場收費方面,沒有系統支撐,人工按車型和輪轂尺寸進行收費。在電子結算方面,只在蔬菜區中的某一小區域區推行試用,買賣雙方辦理一卡通,通過POS機端進行現場交易,後期因結算原因一度中斷。

圖1:手機App上的電子交易圖例

二、農批市場信息化的動因考慮

1、從IT驅動力的角度分析

IT在各個行業一般會帶來3個層面的價值:第一層是本原價值:如科學計算、信息存儲和信息傳遞,從計算機誕生之日就,註定發揮的作用;第二層是擴展價值:將企業運營中的業務運作模式、業務流程提煉標準化、優化、固化,從而達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標,如ERP,MES,HCM,SCM等系統。第三層是戰略價值:爲實現企業戰略,實現內外部企業資源整合,通過IT創新的企業經營模式,如豐田汽車的全球供應商的整合,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等。而這三個層面的價值功能在農批市場的信息化上(以電子結算爲例):

1)本原價值方面:對商戶來說,計算量不大不復雜,且商戶不希望數據信息共享或者傳遞給其他方,對市場方來說,計算統計有一定價值。

2)擴展價值方面:對商戶來說,市場交易場景簡單,沒有複雜流程,通過信息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特點沒有突出表現。對市場方來說,優化環節,堵住管理漏洞,量化經營,IT能較大發揮優化運營和管理的空間。

3)戰略價值方面:農批市場的上下游、流通環節、物流配送等合作伙伴較多,存在更多資源整合的場景,並創新商業模式。

圖2:農批市場電子結算的IT價值分析圖

總之,電子結算系統在農批市場上,對直接用戶也就是商戶來說,帶來的計算效率和流程效益的提升,以及通過IT對其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功能價值並不大,而對管理方即市場方在統計分析和運營優化上有價值。

2、從市場驅動力的角度分析

農批市場的參與活動方有很多,有市場方、商戶方、買方、司機、市場內服務方等,以主要相關方分析爲例:

3、從行業發展因素角度分析

中國的4000多家的農批市場,大多數都是處在初級階段或初級向中級過渡的階段,信息化的依存度還不高,但信息化的需求和趨勢會越來越強。

三、農批市場信息化的契入方向

1、以市場升級爲契入點,拓寬市場功能,通過IT實現集約化管理,推動農批市場的持續發展

目前農批市場屬於初級階段,主要承擔着農產品的集散功能,對IT的依賴度不高,儘快實現農批市場向更高階段的功能升級,實現農批市場由簡單的集散功能向倉庫、物流、加工、配送、金融等多功能系統化升級,在複雜業態的驅動下,必然需要藉助IT將各個環節的信息打通,實現集約化管理,加強資源和業態的高效配置和協同。當然,農批市場的升級,對傳統農批市場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在規劃、設計、物流運力測算、信息金融服務等方面需要更專業的人才、機制、制度、模式。

2、以金融爲突破點,通過IT嫁接金融,實現農批市場的1體2翼的架構農批市場有多個應用主體(買賣方、生活性配套服務方、生產性配套服務方等),多個業態的應用場景(蔬菜、水果、凍品、買賣、租賃等),有金融的很多應用可能性(信貸、抵押貸、倉單質押等),但因農產品的特殊自然屬性原因,傳統市場上,金融工具很難滲透進入農批市場,通過IT實現農批市場交易數字化、可視化、實時化,便於金融工具能夠辨析風險、量化收益,從而引用金融資本。以農批市場的運營爲主體,IT實現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支撐和打通,金融實現結算功能、資本的最優化配置,一體兩翼的架構能夠支持農批市場更好的發展升級。

3、以擴大營銷爲突破點,構建電商平臺,幫助市場客戶帶來增量客戶和收益。通過構建電商平臺,將市場的商戶、商品等核心資源以互聯網模式共享給市場外的更多買方,不僅能提高市場的輻射半徑,提高市場品牌知名度,更能給商戶帶來增量買方,提升商戶收益。目前市場上有美菜網、一畝田等O2O平臺已經在嘗試做一些農產品的互聯網電商,模式各有千秋。

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給農批市場賦能是大勢所趨,但是農批行業因爲行業發展的歷史階段、客戶羣體的認知等原因,造成農批市場的信息化低於其他行業,同時也存在巨大的潛力。本文拋磚引玉,淺談一下發展現狀、動機和契入方向,無論選擇哪條方向去做信息化實施,具體落地還要進行更精細的規劃、測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分階段分步驟的進行建設。

四、筷雲信息農批市場解決方案

目前,筷雲信息已幫助江西供銷農商大市場、東莞信立農貿城、江蘇匯鴻冷鏈等客戶構建農產品產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搭建S2B2B產業互聯網平臺,優點一:打造屬於農批市場自屬的生態圈(生態圈建立起來了,資源得到整合,自然而然就解決了供貨問題);優點二:解決批發市場單靠收租營收的單一渠道,增加營收;優點三:人員+商戶+貨品+ 交易+資金流+供應商金融+廣告+互聯網。

(點擊這裏進入農批市場S2b2b產業互聯網平臺頁面)

另外,筷雲信息的智慧農貿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在實現關注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便消費購物的同時,提升了市場管理水平,其具有針對性定製的功能模塊,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化、具體化、可視化,極大地方便了市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地市場經營活動的動態監管。

1、電子信息公示平臺

以合同管理爲基礎,關聯區位、商品、費用、商戶的統一數字化管理,多市場多區位管理不再是難題。對商品銷售單價,銷量,銷售額等進行實時監控,商品價格變動信息通過大屏公示,信息公開,價格透明,方便市場對民生商品進行價格調控。

爲了營造更好的用戶體驗,讓商戶的電子“智慧”屏,對商戶信息、菜價和菜品來源等信息進行公示,一目瞭然,實時查詢到市場的商戶信息、菜價信息、交易信息、檢測信息等信息,同時還能層層跟蹤,追溯買菜全過程,讓交易源頭可追溯,問責可追證,風險可把控。全方位、全流程監管。買菜消費更透明、亮照經營更放心。

2、農貿市場智能溯源秤

系統內置溯源管理體系,消費者可通過掃描購物小票上的二維碼,從源頭上保障食品安全,智慧農貿依託智能電子稱,與工商、食監、農業、動物檢疫等政府監管部門的電子系統進行數據交換。

3、商戶智慧計量監管系統

有效記錄交易時間,品種,重量,價格等信息,發生疑似作弊交易,可及時推送預警信息給監管部門或市場開辦方處理。

通過集成溯源秤、溯源碼打印機、掃描槍、IC卡讀卡器等設備組成“物聯網”主體,獲取海量的監管檢測追蹤信息,對溯源數據進行測量,監控和分析,形成基於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管理模式。

4、大數據平臺(市場監管局)

基於雲計算與大數據的、全稱可追溯的、互聯共享的食品安全綜合信息智慧平臺提供長期、持續、專業的檢測監管服務、系統運營服務、數據應用服務、信息可視化服務;基於物聯網的、多層級的、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檢測監管智慧網絡。

發佈了1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7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