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比較研究

從06年下下半年起,源於太陽能行業高利潤驅動,國內掀起了一波建設多晶硅項目的高潮。目前國內涉及多晶硅生產的上市公司有南玻A(23.25,0.40,1.75%,)(000012)、天威保變(59.44,2.41,4.23%,)(600550)、川投能源(40.99,1.38,3.48%,)(600674)、樂山電力(16.34,1.17,7.71%,)(600644)、岷江水電(600131)、通威股份(26.35,1.04,4.11%,)(600438)、東方電氣(600875)、特變電工(31.91,1.56,5.14%,)(600089)、江蘇陽光(12.17,0.97,8.66%,)(600220),其中天威保變、樂山電力、川投能源、岷江水電分別持有新光硅業的股權。非上市公司有洛陽中硅和江蘇中能。

  我們對各企業多晶硅項目的比較分析從規模、量(投)產時間和技術實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就規模而言,幾乎各廠都可以分爲一期建設規模和最終計劃建設規模。我們認爲一期建設規模的比較相對於最終規劃建設規模的比較更有現實意義。而從目前全球的經驗來看,單廠建設規模要在1000噸以上纔有規模效應。目前我國目前的一期建設單廠規模在1000噸以上的企業有南玻A、東方電氣、特變電工、江蘇陽光、江蘇中能、新光硅業,其中前5家的單廠規模都在1500噸,爲全國最大。

  就量產時間而言,目前已經進入量產的廠家有新光硅業、江蘇中能和洛陽中硅三家。在大部分廠家處於建設階段,無法比較其試產週期的情況下,對投產時間的比較就顯得較有價值,這些廠家計劃投產的先後次序爲通威股份、東方電氣、南玻、特變電工和江蘇陽光。

  技術實力方面,從技術來源、設備來源、是否閉環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技術來源方面,我們認爲最優的策略是直接從俄羅斯有色金屬研究院引進,這樣做的只有南玻,其次是從峨半間接學習俄羅斯技術,採用這種策略的有通威股份、特變電工、江蘇陽光、江蘇中能,然後是自主研發,由俄羅斯研究院改進,用這種策略的有新光硅業、東方電氣,最後是自主研發,僅有洛陽中硅是這樣做的。

  設備來源方面,我們更傾向於全球採購設備,這可以部分彌補俄羅斯工藝的高能耗弱點,南玻、通威股份、東方電氣、特變電工、江蘇陽光、江蘇中能採取這種策略,而新光硅業主要採用俄羅斯設備、洛陽中硅採用自主研發。

  是否閉環是指生產線設計是否具有尾氣回收裝置,尾氣回收是多晶硅生產中的重要環節。有了尾氣回收不僅可以增加尾氣運用效率,從而減少企業能耗,減少成本,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染。因此南玻、新光硅業、通威股份、東方電氣、特變電工、江蘇中能都在生產線中設計了閉環,只有江蘇陽光和洛陽中硅沒有設計。

  綜上,我們建議對多晶硅行業投資可選擇三家投資標的,順序爲天威保變、川投能源、南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